潘氏祿房祠堂祠記
長江流萬派總是同源,喬木發千枝豈非一本。潘氏祿房,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唐總章二年(公元六六九年)潘氏入閩始祖,東齊太守潘節任府兵校尉,隨陳政、陳元光奉詔率領五千餘名府兵,從河南固始出發,千里迢迢,歷盡艱辛,入漳平亂,為平亂建漳和漳州的早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受封昭德將軍。唐二世祖潘景,任李澳川行軍總管,為平亂建漳和漳州早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受封忠勇校尉。唐三世祖潘弼,官大司空,刑部郎中,授中書舍人。唐四世祖潘存實,進士,官翰林院學士、戶部侍郎。唐五世祖潘綱,官著作郎,從漳浦梁山甘棠遷泉州潘山,後於鹹通二年(公元八六 一年)遷長樂三溪鄉,其弟潘維,官衡州司戶、四門博士,因戰亂於唐光啟元年(公元八八五年)從漳浦梁山甘棠遷晉江潘徑。
宋紹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潘維第九世孫潘詒徽(贈文林郎)從晉江潘徑攜家歸漳,是宋朝潘氏入漳始祖,詒徽公返漳後,子孫繁衍發展,成為漳州地區望族,並向外擴展。宋二世祖潘武,授文林郎,其弟潘載,進士,遷惠安輞州。宋三世祖,武之子潘埜,官金浦主簿、萬州司戶,傳有三子:彥玟、彥珷、彥季(與“玟、珷”一樣,“季”字左邊加“王”旁),稱為福、祿、壽三房。福房居莪山、上漈、霞潭、車田等地(今龍海市的東園鎮、白水鎮和漳浦縣等地境內)。祿房居仁美等地(仁美,今龍海市海澄鎮黎明村田尾社)。壽房居方田等地(方田,今龍海市白水鎮境內)。
元至元十六年(公元一二八0年)左右,宋四世祖,祿房始祖潘彥珷分居仁美,開基建社,迄今七百三十年左右。仁美,地靈人傑。彥珷公傳有四子,長子世忠留居仁美,次子世祥分居官田(今龍海市顏厝鎮境內),三子世撫分居棲柵(今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潘厝社),四子世貴分居筍江(今居泉州、永春、南安爐內等地)。祿房派下各房繁衍迄今近三十代,子孫遍佈中華九州、環球四海,估計有數十萬人之多,可謂祿房子孫遍天下,同時孕育出歷代眾多國家棟梁,如元代的汀州路總管潘榮午;明代的武進士、封鎮國將軍潘士烈,進士、南京戶部尚書潘榮,武狀元、五軍都督潘龍躍,進士、兵部主事潘瀾,進士、工部都水司主事潘洙,進士、黃州知府潘維嶽,進士、戶部侍郎潘仲徽,進士、雷州知府潘必昌,清代的越南進士、越南兵部尚書潘清簡,十八世紀世界民間首富、廣州十三行首領潘振承,進士、內閣中書潘有為,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潘正常,中國民間洋務運動第一人、二品道員潘仕成,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潘家鋆,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潘寶琳,進士、翰林院編修潘寶璜,左都督、誥封“四代一品”潘承家,印尼巴達維亞第三代甲必丹潘明巖等等。他們是我祿房榮耀歷史的輝煌,是我祿房子孫的光榮與驕傲!
潘氏祿房宗祠建於明初洪武年間(公元一三六八——一三九八年),迄今六百多年。其祠址俗稱“鴨母生又蛋”,是塊風水寶地,庇佑祿房子孫興旺發達。宗祠不幸於公元一九二五年農曆五月二十四日毀於大火。由於多種原因,長年未能重建,祿房子孫對此惶惶不安。今逢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各地祿房子孫踴躍捐資,決定在原址上重建。新宗祠於公元二0一一年四月二日(農曆辛卯年二月二十九日)破土動工,公元二0一二年三月竣工,耗資壹佰多萬元。公元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農曆壬辰年十一月初四日)舉行落成,晉主慶典。新宗祠宏偉壯觀,氣勢恢宏,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列祖列宗牌位重新歸壇,煥發金光異彩。列祖列宗英靈,含笑九天閶闔。祿房子孫,奔走相告,歡欣鼓舞!
宗祠瑞氣升騰,保合境四時清泰。列祖靈威顯赫,佑子孫賢良輩出。
為啟迪後昆,尊祖敬宗,發揚祖德宗功,昌我祿房,謹立碑記之。
潘氏祿房宗祠重建理事會
潘氏祿房二十一世孫 仁美 潘志龍敬撰
公元二0一二年 月 日 立
閱讀更多 潘姓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