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奮鬥者丨脫貧路上的領頭雁——記沅陵縣官莊鎮界亭驛村支部書記張曉峯

“讓父老鄉親過上幸福生活是我的夢想。”這是沅陵縣官莊鎮界亭驛村黨支部書記張曉峰常掛在嘴邊的話。現在,他憑著一股遇到困難不退縮、敢拼搏的精神,正在把夢想逐漸變成現實。

退伍軍人張曉峰於2014 年擔任牌樓邊村主任,2017 年擔任合併後的界亭驛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該村多年系官莊鎮先進黨支部,2016 年度懷化市衛生文明村,2016 年懷化市旅遊扶貧村……一系列榮譽的取得無不凝聚了他的汗水,他以對黨忠誠的赤子之心,贏得了人民群眾廣泛的讚揚。

2016 年初,扶貧攻堅戰已全面鋪開。為把扶貧扶到點子上,作為村主任的他勤走訪、抓學習,吃透政策,將扶貧檔案做得精細到位。貧困戶精準識別和精準退出均達到100%。白天,奔波在村裡大小事物上;夜晚,沉浸在如飢似渴地學習中。他努力將精準扶貧和發展農村特色經濟作為最緊要的工作來抓,拓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路徑。

界亭驛村是縣級貧困村。為讓村民儘快脫貧致富,作為領頭雁的張曉峰確定了“三個不變”:即發展村集體產業始終圍繞脫貧攻堅這個中心不變;貧困戶的利益分配不變;全民參股的模式不變。

通過考察論證、資源整合,讓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受益,助力精準扶貧見實效。張曉峰想了不少辦法,並與大家一道付諸實施:2017年5 月,由村集體、個人合資入股700萬元成立了沅陵縣源豐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為村集體經濟絕對控股,代表村集體進行相關的經濟活動;同年,在村部建立一個電商銷售平臺;創新“村集體+種植大戶+貧困戶+非貧困戶”入股扶貧新模式,公司和茶葉種植大戶、水果種植大戶合作成立了沅陵縣源鑫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沅陵縣蟠桃水果種植合作社,對全村貧困戶、563 戶非貧困戶2154人進行利益分配全覆蓋;界亭驛村將茶葉產業發展作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可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牽線搭橋”的作用,一批在本縣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入駐辰龍關莊園。

以縣委、縣政府打造的辰龍碣灘茶葉休閒養生莊園建設為契機,界亭驛村把培育產業發展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切入點。一是有效整合農業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林下經濟等致富產業,對全村500 畝茶葉林進行一年四季不間斷綜合管理,新栽柚子、橘子、楊梅等經濟林果180 畝,著力促進土地規模經營,把現有的荒地流轉種植茶葉和苗木等。同時選擇最佳養殖場地,積極爭取項目扶持資金,把現有的養豬場整合集中,組建養豬專業合作社,實現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二是積極利用有專技的人才,組建一支施工隊,使村內閒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並有不錯的收入。此外,全村先後發展了1 戶養牛大戶、2 家大型養豬場、2 家養雞場和1家石蛙養殖基地。

在張曉峰的帶領下,界亭驛村加大實施交通、水利、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通村公路7 公里,村內主幹道3 條25000 平方米,維修加固和改造房屋33 戶100 間,拆除危舊房屋20 間,亮化房屋120 間,修建護村河堤4 公里,村莊綠化14000 平方米,新建便民橋1 座,安裝太陽能路燈150 盞,修建垃圾池18 個、焚燒爐7 座,新修佔地1500 平方米的村級活動中心,配套了醫療衛生室、村級黨員活動室、文化室、農家書屋等。現在村內配套設施齊全,群眾出行方便,過去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不見了,群眾日常生活比城裡人還舒適。

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依託碣灘茶葉莊園建設落戶界亭驛村,流轉土地300 餘畝,解決了80 名貧困群眾就業。金溪農場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帶動16 戶貧困戶發展種植,每戶年增收均在1 萬元以上。產業發展過程中,群眾固定受益、長期受益,助力精準扶貧見實效。

如今的界亭驛村一派青山綠水,風光宜人。壟壟茶園競相吐芽,產業經濟來勢喜人,各項建設蓬勃發展。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收入從零元已經達到40 萬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7 年,作為黨支部書記的張曉峰被授予懷化市扶貧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作為界亭驛村脫貧路上的領頭雁,他把自己的情懷融入了家園夢、中國夢之中,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奮鬥著。(本報記者 蘇知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