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門藥王廟


天津津門藥王廟


山門

津門藥王廟位於天津市靜海縣王口鎮圈裡村東側,故當地俗稱“圈裡廟”。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為鄉里感恩藥王孫思邈真人在圈裡村為周邊百姓施醫救人而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素有津西第一廟之稱。

津門藥王廟歷史悠久,歷代均有修葺。據地方誌記載,藥王廟曾於明正德年間擴建,清嘉慶年間再次修繕。新中國成立之後,藥王廟仍然香火不斷,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1957年藥王廟被拆毀,木料用來修建靜海縣大禮堂。雖然廟宇被毀,但當地信徒雖然在原廟址上燒香祈福。


天津津門藥王廟


改革開放後,香火再度復興,1994年在靜海縣政府的支持下,由信眾自願捐資重建藥王廟大殿及兩邊廂房,重造神像,大殿供奉藥王孫思邈、金元名醫劉守真,兩邊陪奉中國十大名醫,另有偏殿四間分別供奉鬥姆元君、六十甲子太歲神、三官大帝、文昌帝君、文武財神、慈航真人、碧霞元君、護法靈官等神仙。

2013以來,在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道長的關心和天津市宗教局、靜海縣政府宗教辦的大力支持下,藥王廟聘請了正式道教教職人員常住,學習宣傳道教傳統文化,舉辦2014年傳統廟會活動,開展慰問孤寡老人慈善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認同。


天津津門藥王廟


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初五,是津門藥王廟的傳統廟會會期。廟會期間,天津市靜海縣、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大成縣境內四鄉八里成千上萬的信徒紛紛前來朝拜藥王爺孫思邈真人、劉河間真人,燒香許願,祈福消災。藥王廟道眾在初一前一天晚上11點(即初一子時)就打開廟門,迎接香客,舉行道教齋醮法會,禮誦仙經,宣陳科範,鐘鼓齊鳴,道樂悠悠,香菸繚繞,人如湧潮。

津門藥王廟所在地的靜海縣王口鎮迸莊和圈裡村兩村的村民,更是如過大年一般,鳴鞭放炮,搭臺唱戲,家家戶戶都準備各種食品、酒水,接待參加完廟會的親朋好友,村中外出工作、出嫁的女兒都會在廟會期間回鄉禮神,探親訪友,全村熱熱鬧鬧,勝似春節。藥王廟的周圍空地上,臨時設置各種兒童遊樂園,搭設戲臺、帳篷、攤位,演出傳統戲劇、馬戲、雜技,經營天津各種傳統工藝品、食品、日用百貨,靜海、文安、大城的民間花會百餘道齊集演出,鼓樂喧天,首尾相連3公里有餘,原本寂靜的鄉村野地,一下子成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大型集市,堪稱津西一景。


天津津門藥王廟


2015年1月9日,天津市宗教局敖立功副局長帶領業務處人員到津門藥王廟視察,將其確定為恢復天津道教宮觀的試點場所,鼓勵道眾依法依規進行管理。

2015年1月28日,天津市靜海縣人民政府為津門藥王廟頒發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正式登記為道教活動場所。

同時也是天津市恢復的第一所道教活動場所,結束了天津市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沒有一所正式登記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的歷史,揭開了天津道教歷史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