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愛國的同胞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工農的子弟兵, 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 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衝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曾幾何時,這首紅遍大江南北的《大刀進行曲》不知喚醒了多少中華男兒那壓抑已久的鐵血精神,激勵著一批批名族脊樑在那個最苦難的年代,大刀也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武器裝備 ,體現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成為了人們心中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記,在很多影視作品和人們的印象中,大刀給人留下了一種“比刺刀更適合肉搏戰”的印象,彷彿大刀就是近戰中的神器,砍起敵人來猶如切菜!然而事實是什麼樣的呢?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抗戰老兵用柺杖還原刺刀戰

首先最不能大答應的就是那些如今建在的抗戰老兵,一位當年參加過武漢會戰的老兵王汝林就曾就憤怒的表示,那種神化大刀的作品完全是對他們浴血奮戰的侮辱,影視作品拍的的好像拎著大刀砍日本鬼子特別輕鬆這完全是對他們犧牲的一種否定甚至是嘲弄,要真的有那麼容易我們當年怎麼還會付出那麼大的犧牲?那些完全是胡說的,在老人的回憶中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被展現了出來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真正的白刃戰中,槍刺以迅速有力的直刺為主,目標在對方胸腹,而大刀限於其型制,以對敵上半身的劈砍為主,兩者各有利弊。大刀防禦敵方的直刺,只有將對方的槍身或刺刀格開,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和技巧是不容易辦到的。大刀的優勢在於刀重勢猛,砍上非死即傷,但其作用距離有限,必須儘量貼近敵人身體,因此最適合在工事、房屋、樹林等空間有限的環境中使用。而在開闊地形或衝鋒時,除非敵人在氣勢上被己方完全壓倒,否則持大刀者難以佔到便宜。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同時,大刀要求使用者有比較好的武術功底和身體素質,並經過長期練習,才能運用自如,而刺刀拼刺的訓練則相對比較簡單。此外,大刀對使用者的腳法要求也很高,因為大刀相對帶刺刀的步槍來說比較短,短兵破長器,要點在於腳下疾速靈活,因此武術家常有“短見長,腳下忙”的說法。吳殳說:“大刀擊實之法則在斫其槍桿,槍桿被斫,不斷折必粘住。杆被粘住,則不能閃轉顛提,刀更進步,必傷人矣。”但是如果敵方步伐也非常快捷(抗戰初期日軍的體力和訓練水平普遍在中國軍隊之上),“擊實”之法將可能淪入最危險的“拙力”境地,持刀者必敗。而且在除肉搏外的其他形式戰鬥中,大刀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作為輔助兵器也非常勉強。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由於大刀對抗刺刀時固有的弊端,當時國內有識之士曾對此進行過研究,並試圖從改進刀法上來加以克服。這裡有幾個人不能不提,清代末年,河北鹽山縣武術家黃林彪從天津紀氏處習得雙手刀法,後傳於弟子馬鳳圖等。1925年前後,馬鳳圖在張家口察哈爾都統府任參議時,將部分雙手刀法改編成為簡便易學的“破鋒八刀”,曾在西北軍中進行推廣。民國初年,天津人韓慕俠(1877~1954年)創辦武館, 1927年任天津市武術團教官。張學良對韓慕俠“尚武救國”的建議很感興趣,專門調撥1000名士兵組成武術團,任命韓為總教官。韓慕俠將“八卦形意”變通應用在大刀上,扇、砍、劈、剁、託、錯,動作簡單實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淪陷後,韓慕俠自斷左腕,拒為漢奸所用,其民族氣節令人欽佩。李堯臣(1876~1973年),河北冀縣人,清末鏢師。1931年,29軍副軍長佟麟閣聘請他為武術總教官,在山西陽泉練兵。李針對原有刀法比較複雜、未經良好訓練則很難發揮作用的弊端,結合傳統的“六合刀”法,改進創編了一套“無極刀”法,連劈帶刺,動作簡單有效。以大刀對付敵刺刀時,常用的一招是:出刀時,刀斜向右下方,刀口朝自己,當對方刺刀直刺時,大刀斜向左上方掄動,以刀背磕開敵槍,同時刀鋒立即向前劈下,劈、砍連為一體,對手來不及回防,已經身首分離。李堯臣在29軍中抽調骨幹,由其直接教授,再由他們傳給全軍。29軍大刀隊在長城抗戰中所使用的正是這一套刀法。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在 那個年代日本兵官的戰鬥素養確實要高過中國軍隊,這是因為日軍的每一個新兵在長達一年的嚴格訓練中每天都可以練習刺殺上千次之多,時間一長就形成了肌肉記憶,(這裡說的是抗戰初期時的情況,中,後期日軍逐漸擴大戰場,反抗勢力逐漸崛起,給其帶來了大量的傷亡,12.3歲的孩子都直接派往前線,更別說軍事化訓練了)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近代中國軍隊實際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砍刀型和馬刀型兩類,砍刀型是以清代的“短柄刀”為基礎演變而來的,刀身長短不一,護手和刀柄型式各異。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砍刀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馬刀

抗戰早期中國軍隊使用的大刀即是典型的砍刀型。特別是“七·七事變”前後國民黨第29軍所用的大刀,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北平的工廠中加工的,相對比較統一和規範,質量較好,也最具代表性。這種刀由刀身、刀柄、護手3大部分組成,全刀長一般在900mm左右,質量約為1.6kg。其中刀身分為刀尖、刀背、刀刃等部分,刀刃長595mm,刀身前面最寬處達57mm,後半部寬度明顯減小,最窄處38mm,刀背部分長540mm,最厚處5~6mm,刀身前端比較尖銳,上方斜邊長76mm。護手為常見的元寶形,分銅製、鐵製兩種,護手高為90mm、厚為12mm、寬為25mm。刀柄長為215mm,後面的刀環直徑約 76mm。至於其他軍隊所用的大刀以及民間自制的產品,尺寸和型制就多種多樣了,質量也參差不齊。馬刀型大刀則是由清代“雁翎刀”、“佩刀”發展而來,並繼承明代“長刀”的特點,刀型較為細長,且有弧度,刀前部比較尖銳,並明顯向上彎曲,與日本刀較為相似,但刀柄與砍刀型大刀無異,多配用反“S”形銅製護手。其特點是可砍可刺、靈活輕便。 1933年的熱河抗戰中中國軍隊就使用過這種馬刀型大刀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雁翎刀

儘管大刀在喜峰口戰役中一戰成名,但就抗戰中的實際情況而言,一般在白刃戰中中國官兵往往需要付出3-4人的傷亡代價才能幹掉一個日本官兵,大刀的優勢在於劈砍,但是由於作用距離短遠不如加裝刺刀的步槍(三八式步槍重3.73千克,加上30年式刺刀為4.1千克。槍身全長127.6釐米,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釐米。),這就要求使用大刀時必須儘可能的貼近敵人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大刀對使用者有著較多的要求,如果沒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一定的武術功底,手握大刀去和鬼子肉搏完全是找死!那為什麼當時革命先輩們不用刺刀而用大刀呢?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原因也很簡單,壓根就沒有刺刀,很多人認為刺刀就是一把刀而已,似乎很容易製造,然而刺刀卻完全是工業化的產物,絕非手工可以搞定的,首先就是刺刀對鋼材要求很高,差一點的鋼根本難以勝任,刺刀還需要較強的工業加工技術,別的不說單是刀上的那道“血槽”(血槽真正的作用並不為了放血,而是減少重量,加強強度,保持平衡用的)絕不是普通手工作坊能加工得了的!再說了刺刀數量不足那也是當年普遍的現象,無論是西北軍,東北軍,中央軍,八路軍都是如此!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八路軍120師的參謀長周士第的日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當時八路軍120師全師4092只步槍和卡賓槍中可用的刺刀只有117把!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長城抗戰中威名赫赫的29軍不是人人配一把大刀嗎?可是別忘了29軍原來是西北軍馮玉祥的部隊,西北軍那可是當時中國各路軍閥部隊中裝備是最差的,用材料參差不齊,工藝也無法統一的大刀來裝備部隊,那也是實屬無賴!總體上看,在抗戰的絕大多數時間那些大刀基本上沒有多數用武之地,作為輔助兵器其實也十分勉強,那些由後方民眾眾籌而來的大曆經艱辛送往前線,卻常被部隊置之不用,浪費了大量的抗戰資源,隨著抗戰局勢的好轉中國軍隊的裝備的改善,到1939年以後正面戰場上的肉搏戰中就已經很難看見大刀的身影, 遍查二次大戰各個戰場恐怕只有中國士兵的制式裝備裡還有大刀的了!

中國大刀真的拼得過鬼子的刺刀嗎?

在小編看來大刀更多的是象徵精神而絕非實戰!大刀精神是一種無畏精神,敢於鬥爭敢於犧牲奉獻精神,假若來日還有敵寇敢來犯我中華,我華夏子孫仍然能夠舉起大刀向它頭上砍去,砍它一個頭破血流,砍它一個魂飛魄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