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治病養生,連曹操都將其作爲救急軍糧

新疆的栽桑養蠶法,是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闢而從祖國內地傳入的。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的“瞿薩旦那國”(即今和田)條中,就記載了蠶桑公主的傳說:東國公主出嫁這裡時,將蠶桑的種子藏在頭髮中,秘密帶來,“陽春告始,乃植其桑。蠶月既臨,復事採養。自此厥後,桑樹連蔭。蠶蛾飛盡,乃得治繭”。《新唐書·西域傳》中也有相似的記載,並且被千年後出土的木板畫得到了證實。而桑椹的食用功效,尚未引起今人的重視。

三國時期,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治病養生,連曹操都將其作為救急軍糧

在內地,東漢末年人崔寔著有時序指導書《四時月令》,其中談到三月,“冬谷或盡,椹麥未熟,乃順陽佈德,振贍窮乏。”把桑椹看得和麥子一樣重要。認為椹麥未熟是春荒最嚴重的時期,所以告誡地方官和大地主要注意賑災,免得出大問題。言下之意,只要桑椹熟了,春荒就可以度過去了。桑椹對於民食的重要性可以想象。三國時期,由於連年戰亂,以致糧荒嚴重。《三國志》在魏武帝紀中引《魏書》說:“袁紹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依靠桑椹來解決軍糧,並不止袁紹一家,賈逵傳引《魏略·楊沛傳》說:“太祖(指曹操)為兗州刺史,西迎天子(指漢獻帝),所將千餘人皆無糧。過新鄭,沛謁見,乃進幹椹,太祖乃喜。”可見曹操的軍隊也曾依靠桑椹。但桑椹畢竟有限,所以有遠見的曹操以屯田來從根本上解決軍糧問題。

三國時期,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治病養生,連曹操都將其作為救急軍糧

在新疆,清代乾隆年間統一新疆的戰爭中,桑椹一度作為救急軍糧,發揮了重要作用。請看乾隆帝的《阿克蘇桑椹熟,因成八韻詠事》(甲申):嫩條阿克蘇初移,結實仍當夏五時。食椹殊方遷獻椹,曰梔爾雅詎為梔。只傳烏白原恆有,訝見丹紅實出奇。詭異寧同尺以計,碩魁真比寸猶欺。迎眸磊落誠軒意,可口甘芳孰朵頤。鮮進鳳闈欣遠奠,熟頒鷺序沐恩滋。銜殘漫擬櫻桃誚,解熱奚勞甘蔗隨。分賜莫將容易看,洸洸曾用濟王師。

三國時期,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治病養生,連曹操都將其作為救急軍糧

這首詩作於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1764年),這時距平定天山以南(清代又稱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已經過去了五年。乾隆帝面對著由阿克蘇進貢來的桑椹,不由得想起每年五月是阿克蘇桑椹成熟的時節。

三國時期,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治病養生,連曹操都將其作為救急軍糧

給人恩惠的桑椹來自遙遠的西域,《爾雅》一書曾有記載。原來傳說桑椹只有烏和白兩種,當你看到阿克蘇丹紅的桑椹一定會驚訝稱奇。《神異經》說“東方有桑椹長三尺五寸”,阿克蘇的大桑椹個大肥碩。果實累累,笑對世人,甘甜可口,供人鼓腮嚼食。桑椹進宮是很不容易的,分發給上朝的百官品嚐。大家含在嘴裡,比喻其味如櫻桃,似甘蔗。乾隆帝告訴百官說,可別小看這小小的桑椹,當年可是平叛大軍的應急乾糧啊!並在詩末自注:“我師平回部時,所過桑椹豐穟甘美,遠逾腹地,營中恆佐軍食,士卒採摘風戾(即風吹乾),兼足資糗糒(即乾糧)之儲,至今傳為盛事。”乾隆帝寫詩讚美小小的桑椹,在統一西域的戰爭中解決了部分軍糧供給的嚴峻問題。

三國時期,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治病養生,連曹操都將其作為救急軍糧

桑椹不僅在戰爭中可以作為軍隊的應急乾糧之用,更是在桑椹成熟的時節中成為當地百姓改善口味的一種佳餚。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半年,流放到伊犁的林則徐奉命赴南疆勘地,歷經喀喇沙爾(今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葉爾羌(今莎車)、喀什噶爾、英吉沙、和闐(今和田),走遍南疆八大城。寫下吟詠風情的《回疆竹枝詞三十首》,其中之十九首寫道:桑椹才肥杏又黃,甜瓜沙棗亦餱糧。村村絕少炊煙起,冷餅盈懷喚作饢。

三國時期,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治病養生,連曹操都將其作為救急軍糧

林則徐說,初夏的桑椹、杏子,夏秋的甜瓜、沙棗,都是維吾爾族人當作佳餚的食品。

三國時期,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治病養生,連曹操都將其作為救急軍糧

桑椹為糧已經成為了過去,如今每年桑椹成熟,作為一年中的早熟水果供人們品嚐,更多的是被製成了桑椹果酒,它可以補肝益腎,滋陰養血,成了對人們身體有益的保健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