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吳松柏慰忠魂

屈吳松柏慰忠魂

-----屈吳山50年建設發展紀實

屈吳山,這塊神奇而聖潔的沃土,沐浴著愛國熱情,孕育著無限希望。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了壯麗的畫卷,革命前輩用刀槍譜寫了絢爛的詩篇,革命領袖征戰的足跡鑄就了不朽的精神……

地處祖國大西北的屈吳山,橫跨甘肅、寧夏,坐落於甘肅平川、靖遠、會寧和寧夏海原四縣交界處,奇峰瑞靄,人文薈萃,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沉澱,是甘肅省境內有記載的中國紅色文化聖地。

1932年5月,中共陝西省委和陝北特委謝子長、焦唯熾在屈吳山領導靖遠兵暴,成立陝甘工農紅軍游擊隊第四支隊。

在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期間,屈吳山起到了戰略重要作用。1936年9月,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彭德懷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挺進屈吳山區,紅軍在屈吳山區一邊宣傳抗日救國的真理,一邊部署迎接二、四方面軍的工作,並組織實施“海打戰役”和“寧夏戰役”。

1936年10月2日,從屈吳山出發的紅十五軍團騎兵團執行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的命令長途奔襲攻克會寧縣城。

同年10月23日,朱德率領紅軍總司令部到達屈吳山下打拉池與彭德懷勝利會師。

現屈吳山紅軍八字路正是當年彭德懷帶領紅軍經過的路線;屈吳山水峴灘是紅軍放牧軍馬的地方,人們習慣叫“馬場溝”,在萬佛寺北山頂至今存留著紅軍站崗放哨的舊跡;水峴灘還存留著紅軍先烈的墓地。屈吳山也留有很多紅軍的子孫。屈吳山是甘、寧兩省區廣大人民心中的紅色聖地。

多年來,甘、寧人民像愛護自己的親人那樣愛護著屈吳山,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保護著屈吳山;發揚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用鋼鐵般的意志,與困難搏鬥,與大自然較量,保護屈吳山,建設屈吳山,譜寫出一曲曲壯麗的凱歌。

屈吳松柏慰忠魂

迎風斗雪義務植樹

深秋的屈吳山,草木茂盛,嵐煙瑞靄,秀美祥和。山間八字路兩旁槐樹、楊樹迎風搖曳,分佈在斜坡、山坳的松樹林在陽光下葉子油綠髮亮。為了綠化屈吳山,當地人民群眾灑下了多少汗水。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於持續乾旱,屈吳山區莊稼顆粒無收。廣大群眾僅靠政府發放救濟糧艱難度日,衣不遮體,食不裹腹的景象隨處可見。鑑於這種情況,屈吳山區甘、寧二省區多縣群眾為抗旱救災、改造生態環境,舉薦代表,懇請靖遠縣委、縣政府和縣農、林業局批准,同意在屈吳山開展群眾自發性義務植樹造林活動。從1975年開始,群眾自發性義務植樹造林活動蓬勃興起。廣大群眾手舉紅旗,身背行李,奔赴屈吳山義務植樹造林。他們天當被地當床,披星戴月傾力建設和保護紅色屈吳山。

“群眾最多時達到2萬多人。”75歲的張大爺對於當年植樹造林的場面仍記憶猶新。他說:“春天栽樹時,積雪沒過腳面,呼出的熱氣一眨眼就變成霜掛在臉上,凍得實在沒辦法,我們只能在狗窩裡取暖”。

1980年至1982年,為能長期持續綠化屈吳山,群眾挖窯洞60餘眼,同時靖遠縣批准成立了共和鄉屈吳山林業站。在1983年植樹造林活動高潮期間,靖遠縣林業局補辦了屈吳山廟兒溝群眾造林林權相關手續。時任靖遠縣委書記王君黨親自帶領公安、法院等單位領導幹部與廣大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一同植樹造林;同時,共和鄉委派馮義全、楊忠、張維德常駐屈吳山,協同張彥東、周有孝、閆生祥、趙海潮組織群眾義務植樹造林。

1987年,平川區人民政府相關部門決定在全區七個造林單位中,將屈吳山共和造林站作為義務植樹造林工作重點單位給予大力支持。1994年,平川區人民政府第29次常務會研究決定,將屈吳山確定為佛教勝地和紅色文化旅遊勝地,由時任區林業局局長周繼翰在屈吳山召開現場會並制定具體發展規劃。1997年,共和鄉根據平川區人民政府第29次常務會會議精神,改組了共和鄉屈吳山林業站(現劃為黃嶠鎮政府屈吳山造林站),繼續大力支持群眾自發性植樹造林。經過平川區廣大幹部群眾50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在屈吳山共植樹36萬餘株、造林2.36萬畝,為建設西部生態屏障、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發展紅色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屈吳松柏慰忠魂

大山深處的紀念館

雲前來雨和煙白,秋後將晴旁日紅。

石虎山下,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巍峨、莊嚴。

紀念館正中央懸掛著毛澤東主席的巨幅彩色畫像,畫像上方毛澤東主席揮手致意的銅雕熠熠生輝,館前廣場上五星紅旗迎風招展,許多遊客拍照留念。

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久久凝視著毛主席的畫像,記者迎上去同他交談起來。老人今年65歲,打拉池人,系紅會四礦退休職工。他深情地說:“我最崇拜毛主席,他最愛人民,一生都在為人民服務,沒有他老人家,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說到這裡,老人眼裡噙滿了淚花。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您的光輝思想永遠照我心……”每當聽到這首歌曲,屈吳山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館長張玉印就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他說,為了永久紀念偉大的革命導師,紀念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的革命將士,弘揚長征精神,激勵教育後代子孫,甘、寧二省區廣大群眾經過多次民主討論,向上級政府申報材料,決定在屈吳山紅軍八字路旁石虎山下興建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併成立了屈吳山籌建委員會。從1991年開始,甘、寧二省區廣大人民群眾挖取土方,逐年取拉,整修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用地地基。2006年“七·一”原省委書記李子奇和原打拉池飛機場人民解放軍四十五師的政委、站長動了第一銑土,為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和中華兒女紅一軍學校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2007年,經專家廣泛論證,由甘肅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准,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被正式列入國家建設計劃。2008年3月,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由白銀市平川中區房地產開發公司(現甘肅忠恆集團)無償捐資4100餘萬元承建。2010年9月,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勝利竣工,李子奇同志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9月20日至10月1日國慶節,隆重舉行了落成慶典。毛澤東嫡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政協委員毛新宇為紀念館的落成專門發來了賀電。解放軍301醫院門診部主任、上校軍銜、朱德孫女朱新華,原廣東海關副關長、周恩來侄子周秉鈞及夫人劉軍鷹,解放軍某部研究所幹部、上校軍銜、林彪之女林曉霖等參加了紀念館落成典禮,並向紀念館內革命領袖和一九五五年授銜的十大元帥雕像敬獻了花籃。“紀念館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民群眾對領袖的感情太深了!”現已退休的平川區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張克誠回憶說。

氣勢雄偉的屈吳山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工程整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五層框架結構,長70米,寬18.9米,高26.2米,總佔地面積6464.25平方米,建築面積5118平方米,展廳面積3230平方米。設西路魂、靖遠起義、陡水支部、水泉起義、打拉池會師、領袖瞻仰廳6個展覽廳,收集藏品139套,圖片368張。2011年至今,又投資3000餘萬元實施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周圍附屬工程及完善系列配套設施,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屈吳山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武警甘肅省總隊政治部掛牌為“紅色教育基地”,被中共白銀市委宣傳部掛牌為“白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白銀市國防教育委員會辦公室掛牌為“白銀市愛國教育基地”,被白銀市委掛牌為“白銀幹部教育培訓黨性教育基地”,被白銀市學生軍訓工作領導小組掛牌為“學生軍訓基地”,被白銀市雙擁辦掛牌為“雙擁共建單位”,被白銀市平川區雙擁辦掛牌為“雙擁共建單位”,被白銀市平川區雙擁辦掛牌為“軍民共建少年軍校”,被白銀市公安局平川分局掛牌為“愛國倡廉教育基地”,被白銀市公安局長征分局掛牌為“紅色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平川區委、區政府開展烈士紀念日等活動的指定點,開展經常性紀念活動。據悉,該館年接待遊客2萬人,培訓學員1200名。為弘揚革命優良傳統,傳承紅色文化,提高全社會愛國主義教育理念和國防意識,發揮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千年古寺煥發青春

屈吳山海拔2858米,系平川最高峰,山勢猶如雄獅翹首,猛虎回嘯,麒麟現瑞,松鶴長吟。

沿紅軍八字路進發,過石虎山、經紅軍會師休整部隊崗哨舊址、馬場溝、紅軍烈士陵園向西南方向行進,綠樹掩映的萬佛寺進入記者的視線。

屈吳山佛教從唐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山中的文昌閣、法王殿、白馬殿、財神殿、三霄殿等,青磚碧瓦,雕樑畫棟,依山形地勢,錯落有致地散居其間。法王殿供奉的唐僧師徒,當為天下廟宇的一大奇觀。當年玄奘法師取經走的就是屈吳山下的絲綢古道,返回時更是卓錫屈吳山,講經弘法,他的弟子正是屈吳山佛教的開山祖師。

在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期間,紅軍在屈吳山古老的佛教寺院駐營修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遵照黨中央“關於保護文物古蹟”的指示精神,屈吳山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委員會協助屈吳山佛教委員會,從1979年開始,決定恢復紅軍駐營故地的佛教文物古蹟。

通過在原紅軍駐營故地補建擴建文物古蹟,初具萬佛寺群落規模。不但恢復了舊式文物古蹟的原貌,而且體現了現代佛教建築藝術的特色,佛學的光華和紅軍長征精神交互輝映。

50年風雨,50年輝煌。

50年來,尤其近24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各部門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通過甘、寧二省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鬥,屈吳山已發展為以中國革命領袖紅軍紀念館、中華兒女紅一軍學校、紅軍八字路(1985年修通東北段)、紅軍牧馬場(牧馬40多天,現屈吳山馬場溝)、紅軍營地(現屈吳山萬佛寺)、紅軍烈士陵園(現屈吳山紅軍傷兵員墓地)、紅軍崗哨(現屈吳山萬佛寺北峰頂)為主體的紅色聖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學生軍訓基地和紅色旅遊區。

自1975年開工建設以來,該項目已共完成投資約3億多元,完成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按照省林業廳批覆的項目總體規劃(甘林護函[2014]568號),總體投資概算本期為29878萬元,本期項目將分三期進行。項目本期規劃完成約需10年,具體如下:

建5座2000立方米的流域湖;深打機井,保護區配設噴灌和滴水灌5萬多畝;進一步無償植樹造林;建成紅軍紀念館附近花草樹木綠化帶;在紅軍紀念館東側築建龍泉療疾池;建造旅遊觀花招待所;在紅軍紀念館下河口峰頂安裝一座紅軍五星紅旗輝煌塔;建設紅軍紀念館療養院;在紅軍紀念館東、西兩側分別建築與紀念館佔地面積相等的四層中學,小學教學樓;建立紅軍紀念館網站;在觀花站前面修建紅色旅遊車站、廣場;增配2輛白銀—靖遠—平川—屈吳山長途客運車;降低森林防火紅軍八字路石虎山峴口陡坡段4-5米;在崗哨舊址建設紅軍崗哨紀念廳,工農紅軍會師紀念塔;在屈吳山九座雄峰建造九座風景樓;安裝森林防火通道紅軍八字路路燈;連結貫通森林防火紅軍八字路東北段一西南段;綠化森林防火紅軍八字路全程林蔭道,壓通全程林蔭道水管,配齊全程林蔭道山坡滴水灌;在森林防火紅軍八字路旁深打機井3眼;建造5座森林防火紅軍八字路60立方米蓄水池;在紅軍紀念館前平臺修建紀念紅色文化宣傳長廊;在水峴灘修建紅軍烈士紀念塔,紅軍烈士陵園,建設三軍會師牧馬勝地;在萬佛寺紅軍駐營舊址、紅軍牧馬場、水峴灘紅軍烈士陵園、紅軍崗哨樓地帶大量種植花草樹木,進行大規模美化、綠化工程,補建紀念性設施和紀念房;在紅軍崗哨舊址建設一座紅軍五星紅旗光明燈塔;在馬飲水水峴灘分路口建設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三軍會師大彩門;建辦一所屈吳山孤兒院;增辦一所屈吳山醫療站;建辦三所屈吳山紅色導遊站;大力改造流域湖水平梯田;在紅軍駐營故地萬佛寺建設一所祖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佛學院;在萬佛寺增建觀光旅遊汽車站;補修紅軍駐營故地萬佛寺文物古蹟;建設屈吳山新型農場;在紅軍紀念館前平臺處建設兩級水塔。

五十年風雨兼程,五十年砥礪前行。一路走來,屈吳山建設者們灑下了滴滴汗水,播種著紅色文化。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屈吳山人民群眾將進一步傳承、光大長征精神,保護和挖掘紅色遺產,著力建設紅色屈吳、生態屈吳、文化屈吳,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永放光芒!(金樹棟 韓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