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的遊客,走的是洛克線——香格里拉的來源

據說,河南喜歡戶外的驢友都關注了我號,定期有驢友出行活動(現已開通鄭州、洛陽等多個城市)!

在稻城亞丁公佈救援收費之後的不久,也就是昨天(9月20日)出現了一例救援案件,來自廣東的四名遊客穿越稻城亞丁的時候,一人因高反嚴重死亡。

在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的遊客,走的是洛克線——香格里拉的來源

救援現場

在描述中,一般說他們是非法穿越,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為了逃票所以才從其他入口進入一樣。但實際上,事實遠非如此,他們不是為了省那一點錢。相反,他們走的是一條經典的徒步線路,並且“香格里拉”這一名字就來源於這一線路——洛克線。

在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的遊客,走的是洛克線——香格里拉的來源

洛克線

洛克線的來歷

洛克線是以人名命名的,洛克線的出現很早,那個時候,這個線路都還沒有景區——甚至世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

1928年3月,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從木裡出發,穿越稻城、亞丁等地,深入貢嘎嶺地區;他兩次穿越稻城亞丁之後,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他撰寫的文章和拍攝的照片。

1933年4月,美籍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以此約瑟夫·洛克穿越時的文章和照片為素材,尤其是洛克貢嘎嶺三座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的探險經歷,創作了著名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人們將小說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稱之為“香格里拉”,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興起了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約瑟夫·洛克探險時從木裡穿越到貢嘎嶺地區的這條線路,就是後人所說“洛克線”。由於至今這些地方車輛都無法通行,所以,只有徒步才能穿越。

在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的遊客,走的是洛克線——香格里拉的來源

當年的找

這便是洛克線。

在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的遊客,走的是洛克線——香格里拉的來源

洛克線

如今,在洛克線的沿途,有三個景區:亞丁、稻城、貢嘎,完整的洛克線並不從景區出來,而是到達康定。

在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的遊客,走的是洛克線——香格里拉的來源

洛克線途經

洛克線徒步一般需要至少5天的時間,重裝,除了三個景區,沿途還有:衝古寺、貢嘎寺兩大古老寺廟,有三怙主三座神山(東峰——夏諾多吉,海拔5958米,代表密部主金剛手;南峰——央邁勇,海拔5958米,代表大智文殊菩薩;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代表大悲觀世音菩薩)。貢嘎神山,要翻越海拔4800米的兩大埡口(夏洛多吉埡口、日烏且埡口),穿越莫溪溝和日烏且溝。

在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的遊客,走的是洛克線——香格里拉的來源

洛克線

因此,走洛克線並不是為了看稻城亞丁,只是路過,如果想看稻亞,去景區完全花費更少,更容易。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孜孜不倦地前往洛克線,甚至走了多次。

沒有人知道香格里拉在哪兒

提到香格里拉,很多人想到的是香格里拉市,香格里拉下屬的景區,或者香格里拉酒店。但實際上,沒有人知道香格里拉在哪兒。

香格里拉來自於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而《消失的地平線》是詹姆斯·希爾頓根據洛克這次徒步經歷的素材和照片而寫的。也就是說,詹姆斯·希爾頓沒有走洛克線,他所寫的都是想象。

至於香格里拉所指的是洛克線中的哪一段,估計詹姆斯·希爾頓也不知道。所以之後才有很多人重走洛克線,尋找香格里拉,而後才有了有些地方為了蹭熱度改名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縣,1996年10月,在雲南尋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啟動了。1997年9月,雲南省政府在迪慶州府中甸縣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慶。2001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2002年5月5日,舉行了更名慶典。

其實,香格里拉可能並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作者想象出來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還有一個名字叫鄉巴佬,不,香巴拉...

失去探險精神,將會怎樣

當徒步洛克線被定義為非法,我們還將有探險精神嗎?如果沒有早期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對未知的追逐,沒有探險家洛克當年的足跡,我們的生活還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嗎?

當早期的探險家以英雄般的姿態發現了絕世的香格里拉,後人不但把之作為營銷的口號大肆宣傳甚至更改地名逢迎大眾並用於斂財,他們甚至還阻止其他人去尋找當年探險家真正的足跡。那麼將來,就不可能再有香格里拉出現了。

在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的遊客,走的是洛克線——香格里拉的來源

精彩戶外


如果你也在河南,你也愛戶外,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隨我們一起去戶外!每週末都有出行線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