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爲什麼把南方的北大門劃給了河南?因爲義陽三關太重要了嗎?

號主是個逗比


義陽三關,大別山脈主要隘口。指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豫鄂兩省交界處。三關歷來為南北來往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因信陽在南北朝時屬義陽郡治,固有義陽三關之稱。三關有古代箭樓炮臺和近代碉堡,戰壕等建築。



現在的三關已佈滿山林,果樹園等綠色植物。成為森林公園,鬱鬱蔥蔥,景色壯麗。

武勝關古稱直轅。又名禮山關、武陽關,與平靖關,九里關並稱義陽三關。號稱中南第一關為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地處鄂豫交界處,京廣鐵路、107國道由此通過,為南北交通咽喉痛,桐柏、大別二山脈在此交匯,群山環繞,三陡峰險,雄居楚豫,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用武之地。那有狄將軍寨,相傳宋將狄青曾屯兵於此。


平靖關,古稱冥扼,又名恨這關、憾這關、石城山。為古代天下九寨之一,位於武勝關之西,鄂豫交界處。信應公路由此通過。這裡地勢險要,兩側群山對峙,道路艱險阻塞,歷來為中原戰略要地,南北交通要道。曾在此設立驛站和巡檢司。自春秋以來,這裡戰士事頻扔,皆為爭關,據險。吳楚白舉之戰,軍事家孫武存率吳兵經此,奪關南下。幾使楚國遭滅頂之災,關側北伐戰爭烈士墓。

九里關,是河南通往湖北的險要關隘,也是聞名中外的古戰場。之所以稱九里關,有兩個原因。一是關口離縣北中鎮三里城九里,二是此關天下奇特。有上下兩口,上口在河南省境內線為界碑水庫的副壩,下口在鄂豫兩省交界處線,為界碑水庫的主壩。彼此相距也是九里。歷史上行政區劃一般以分水為界,九里關上口以內水往南流,注入長江。上口以外,水往北流,注入淮河。由此可知,當年九里關全境屬湖北管轄。三里地帶,至今還流傳著“孝感縣管的寬,一直管到九里關”的說法。



義陽四周群山環抱,層嵐疊嶂,地理條件優越,軍事上易守難攻,又近淮源,便於陸路北上南進。歷史上義陽地處三關之地,南控全楚,北屏中原,有鄂首豫尾之稱,因此豫南險塞,鄂豫漫道。春秋以來氣成為軍事咽喉,南北交往的紐帶。西周時申國雖弱小,卻能長時間存續,也有三塞險要一個重要原因。楚頃襄王時,秦攻楚 破郢都,頃襄王暫都城陽,今信陽楚王城一帶。憑藉三塞,阻擋秦兵。三國以後,義陽三關的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分裂割據時期的軍事意義上。



正是由於三關重要的軍事地位,才把其化歸為南方的北大門。

和平統一時期,義陽及三關的軍事戰略意義喪失,其重要性大打折扣,義陽及三關的重要地位,是以及軍事戰略地位為依託的,在和平統一時期,南北戰爭不復存在,其邊關地位喪失。戰時軍事交通意義消亡。如隋唐一統時期,義陽三關作古,均被廢棄。即使在宋元對峙時期,其軍事戰略地位以不如昔。

解放後,勤勞勇敢的信陽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家鄉。緊靠三關的雞公山報曉峰,似雄雞傲立,昂首啼鳴,被人們稱為雲中公園。平靖關下的南灣湖,雲騰漫漫,天水相連,碧波盪漾,是國家級森林保護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古老的義陽三關,以嶄新的雄姿展現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成為人們的旅遊觀光的勝地。




深山探藥


是這個原因,三關歷來為南北交通要道,地勢險要,是古代南北抗衡的軍事關隘。

武勝關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市南35公里,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

平靖關 , 古稱冥扼 , 又名恨這關、憾這關、石城山 , 為古代天下九塞之一。平靖關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譚家河鄉大龐村與湖北應山縣交界處。

九里關位於今河南省信陽縣南,與武勝關、平靖關並稱義陽三關,唐朝中葉,淮西割據勢力因據三關諸險而屢次作亂。宋朝南渡後,也因三關勢力單薄,致使壽春、合肥等地多遭襲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