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專用術語

中國象棋專用術語

象棋術語,又稱“弈語”。是我們在實戰對局中或閱讀棋譜時,經常遇到的一種專用語。瞭解象棋中的基本術語並正確的使用會讓我們顯得更專業,更有內涵,和一些專業人士交流起來也更加方便。

通用術語

  • 根:若棋子甲被吃後,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對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則稱為“有根子”,反之,則叫做“無根子”。
  • 將:也稱“照將”、“打將”、“叫將”、“將軍”。對局中,一方在下一步棋要去吃對方將(帥)時的稱謂。
  • 將死:通過照將使對方無法應付。
  • 殺:走子企圖在下一步照將或連續照將,並可將死對方。
  • 打:“將”“殺”“捉”等手段的統稱。
  • 挪:騰挪,移運關鍵棋子以調整陣形。
  • 抽:一面叫將,一面吃子或要吃子。
  • 捉:威脅要吃掉對方無根的棋子。
  • 跟:跟著對方有根的棋子移動,待對方的棋子一移動到無根的位置便在下一步吃掉。
  • 兌:以己方有根的棋子威脅要吃換取對方與同等子力的有根棋子。
  • 獻:把己方無根的棋子放在對方能吃掉的位置上,泛指以棄子引離為目的戰術。
  • 牽:守著對方棋子的去路或威脅要吃對方的棋子,使其無法動彈。
  • 攔:以有根的棋子堵住對方棋子往某方向的路。
  • 閒:泛指一切不直接叫吃或叫將的著手。
  • 逐:驅逐棋子,通常為了佔線、爭先、取勢。
  • 運:把己方棋子移動到能制約對方的位置上,包括等待對方失位的頓挫戰術。
  • 棄:捨棄己方子力,以求更高的實利或勝勢。
  • 長將:走子連續不停照將,形成循環。
  • 長捉:走子連續追捉一子或數子,形成循環。

棋盤術語

  • 底線:棋盤中雙方從下往上數的第一條橫線,即初始擺放車、馬、相(象)、仕(士)所在的直線。
  • 底二路:棋盤中雙方從下往上數的第二條橫線;也稱“下二路”。
  • 宮頂線(分津線):棋盤中雙方從下往上數的第三條橫線,因是九宮頂部所在的橫線而得名。
  • 兵行線(卒林線):棋盤中雙方從下往上數的第四條橫線,對局開始擺放兵卒的地方。
  • 河界線:棋盤中雙方從下往上數的第五條橫線,亦稱“河沿”,即雙方領地的分界線。
  • 河界:雙方河界線之間的沒有縱線的區域,實際上這裡的縱線只是被隱藏了,行棋時依然按這裡有縱線行走。
  • 邊線:棋盤從兩邊的縱線,即“一路”“九路”(用黑方表示為“9路”“1路”)線。
  • 肋道:雙仕(士)初始位置所在的縱線,即“四路”“六路”(“6路”“4路”)線,因形似人的兩肋而得名。
  • 中線:棋盤中間的那條縱線,即“五路”(“5路”)線。
  • 九宮:棋盤中形如“米”字格區域,包括九個交叉點。
  • 宮心:九宮(即“米”)的中心。
  • 腰點:緊鄰宮心左右兩邊的交叉點,此處有棋子可以阻止中相(象)與底相(象)的聯絡。

兵專用術語

  • 兵(卒)行車:位於兵(卒)林線的車。
  • 高兵:泛指不低於對方卒(兵)林線的過河兵(卒)。
  • 低兵:泛指低於對方兵行線(卒林線),但還沒到底線的的兵(卒)。
  • 底兵,老兵,弱兵:位於對方底線的兵(卒)。
  • 兩頭蛇:一方把三路兵和七路兵都挺起的陣式。
  • 過河兵:高於己方河界線的兵(卒)。
  • 兄弟兵:雙兵(卒)聯在一起。
  • 對頭兵:雙方未過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著對方。
  • 花心兵:位於九宮中心的兵(卒)。
  • 咽喉兵:在宮心線上接近九宮的兵(卒)。
  • 小刀剜心:以兵闖入宮心的一種棄子入局著法。
  • 三進兵:兵(卒)類殺法的一種。兵(卒)在接近九宮,以三歩連續進兵(卒)的著法殺棋。
  • 三仙煉丹:在殘局中以三兵(卒)破對方士象全(仕相全)的殺法。
  • 太監追皇帝/月下追信:兵(卒)借其他子力連續向對方進行將軍,並將死對方。
  • 仙人指路:首著走兵三進一(七進一)的兵類開局方式。
  • 九尾龜/獨角獸:首著進邊兵的開局,進一路兵(卒)稱“獨角獸”,進九路兵(卒)稱“九尾龜”,
  • 鐵兵:在“讓雙馬”對局中的一種特別規則:在受讓方走棋時,除將軍外,是不能吃讓子方未走動過的中兵。

車專用術語

  • 邊車:位於一路或九路上的車。
  • 肋車:位於四路或六路上的車。
  • 沉底車:車移動到對方底線。
  • 貼身車:貼著將帥的車。
  • 高頭車:位置高而出路開揚的車。
  • 低頭車:“低頭車”是通頭車的反意詞,也叫“暗車”。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後才能投入戰鬥的車。
  • 重線車/同線車:橫排無阻隔的兩隻車。
  • 守喪車:被牽制而動彈不得的車。
  • 巡河車:位於己方河界線的車。
  • 騎河車:位於對方河界線的車。
  • 篡位車:“車”置於敵方將帥的原位。
  • 花心車:位於九宮中心的車。
  • 雙車錯:同一方雙車在部局範圍內交錯移動。
  • 二鬼拍門:雙車逼近對方九宮的一種戰術。
  • 大刀剜心/大膽穿心:以車闖入宮心的一種棄子入局著法。實際上“小刀剜心”只是大刀剜心的局勢下把一條“車”換成了“兵(卒)”。

馬專用術語

  • 屏風馬:指雙馬位於原位時,走馬二進三及馬八進七。
  • 邊馬:位於一路或九路的馬。
  • 盤河馬:開局時指位於三路或七路己方河界線上的馬。
  • 高釣馬(側面虎):位於三路或七路對方卒林線上的馬。
  • 釣魚馬:位於三.七(3.7)或七.七(7.7)兩點上的馬。
  • 臥槽馬:位於三.八(3.8)和七.八(7.8)兩點上將軍的馬,是將軍抽車的常見殺著。
  • 窩心馬/歸心馬:位於九宮中心的馬。
  • 連環馬:兩馬互為根,互相保護。
  • 穿宮馬:馬從九宮的一邊跳到九宮的另一邊;開局泛指飛象後馬由底線穿過九宮中路到士角位,又稱拐角馬。
  • 反宮馬:以雙正馬士角炮為主體的開局陣式,亦稱“夾炮屏風”。
  • 士角馬/掛角馬:位於四·七(4·7)或六·七(6·7)兩點上的馬。
  • 絆腳馬:去路被阻的馬。
  • 拔簧馬/梭裡拔簧:在馬後車的配置中,跳馬露車的一種戰術。
  • 八角馬:指進到對方士角掛角將軍,並將對方的將(帥)逼到與“掛角馬”成對角位置的馬。
  • 雙馬飲泉:雙馬逼近九宮的一種戰術,亦為一著名殘局的名稱。

炮專用術語

  • 邊炮:位於一路或九路的炮。
  • 疊炮:包2進1守住中卒,下一步再包8平2封紅方八路直車。
  • 重炮:兩隻炮於前後排列威脅將軍,使對手之將軍設防也不行,不設防也不行。
  • 巡河炮:位於己方河界線的炮。
  • 擔子炮:兩炮中間有一子(通常為相),互相保護。
  • 轆轤炮:和擔子炮相若,都是兩炮中間有一子,不過,擔子炮是在同一橫線上,轆轤炮是在同一直線上。
  • 空頭炮/空心炮:炮和對方將帥中間沒有任何棋子。
  • 窩心炮:位於九宮中心的炮。
  • 沈底炮:炮移動到對方底線。
  • 冷巷炮:位置隱蔽的炮。
  • 天地炮:一炮從中路牽制對方中士中象,另一炮從底線牽制對方底士底象。
  • 當頭炮/立中炮:運炮平中線直指對方陣營。
  • 斂炮/一聲雷/兵(卒)底炮:首著炮二平三(2平3)或炮八平七(8平7),通常是對方走仙人指路的應法。
  • 仕角炮:首著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的佈局手法。
  • 過宮炮:首著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的佈局手法。
  • 雷公炮:雙炮均處於5路,成雙中炮之態。

士專用術語

  • 羊角士:二士俱支在九宮上角。

相專用術語

  • 邊相(象):處於一、九路(1、9路)的相(象)。

帥專用術語

  • 山頂帥/山頂公:位於宮頂線的將/帥。
  • 光帥:無守備的將/帥。
  • 剝光豬:一方棋子被吃光,只剩下將/帥而沒有其他棋子

聯合子術語

  • 花士象: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 士象全:殘局中,一方士(仕)和象(相)均未被吃掉的局面
  • 單缺士:有雙象(相)而缺一士(仕)。
  • 單缺相:有雙仕(士)而而缺一相(象)。
  • 馬後炮:泛指炮在馬後,以馬限制對方將帥的退路,兼以炮向對方叫將。
  • 鐵門栓:以炮鎮中路限制對方士象的活動,兼以車或兵(卒)守著對方的將(帥)門。
  • 夾車炮:車炮或車雙炮前後互相配合的一種戰術。
  • 炮碾丹沙:車炮在底線成將,從而殺去障礙(主要是士象)成殺勢。
  • 車炮抽殺:泛指炮在車後時,一面跳炮吃子,一面露車叫將,令對方顧此失彼的一種戰術。
  • 海底撈月:車炮或車兵在對方底線逼使對方將帥離開中路的一種戰術。
  • 三進兵:在其它子力的保護下,兵(卒)步步推進將軍的進攻方法。
  • 雙將:同時有兩個組合作出照將,使得對方無法應將,或只有很少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