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因腸癌離世,年輕人該如何預防腸癌?

黎瓏


篩查金標準還是腸鏡

說到篩查腸癌,很多人都很抗拒腸鏡,想想都覺得痛苦。李勇表示,不能因為怕痛怕麻煩就偷工減料,還真得定期篩查,尤其是過了40歲以後。早期篩查的意義重大,統計顯示,早期發現可手術切除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為65%左右,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則只有12%左右。

如果是篩查直腸癌,可以先做肛門指檢,基本上體檢項目裡都有。但很多人因為怕羞常常選擇直接忽略這項檢查,但其實這項檢查能夠篩查出80%的直腸癌患者。特別是低位腸癌患者,很容易在專業醫生的指檢中被篩查出來。

如果是篩查大腸癌,結腸鏡檢查必不可少。李勇介紹,雖然在做結腸鏡時確實會使患者有些不適,但腸鏡對大家的益處卻是非常巨大的。在檢查過程中,可以將有癌變風險的息肉直接切除,避免癌變;對於已經產生癌前病變的腺瘤直接切除;對早期的大腸癌進行根治治療,可極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提升治療效果。

預防腸癌 認真做好這五件事

醫學研究認為,大腸癌屬於多基因的遺傳病,其發生主要跟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相關。如果家族中有腸癌患者,那麼子代患腸癌的風險會大一些,在飲食生活上就更應該注意預防。

1.定期篩查:雖然絕大多數糞便帶血是痔瘡引起的,但是結腸癌、直腸癌也可能與痔瘡同時存在,其臨床症狀相當多且最易令人混淆及忽略。所以,如能定期篩查,會大大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

2.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可降低結直腸癌患病風險。

3.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多吃粗糧少吃糖。

4.戒酒戒菸:酒精明顯增加癌症發生的機會,如果同時抽菸,則兩種危險因子會相互疊加,製造更高的危險。

5.積極運動:運動可以控制體重,減少癌症的發生幾率。運動可以增加腸胃的蠕動並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內的時間,從而預防腸癌。


大洋網


據研究表明,大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並有上升趨勢。那麼我們平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預防大腸癌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腸癌的的發病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包括飲食、壓力過大及壞境汙染等)及高危因素(包括結直腸腺瘤、炎症性腸病、長期飲酒吸菸、大便潛血陽性、肥胖等)。預防大腸癌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

飲食方面,我國現有的大部分人的飲食結構都不合理,高鹽、高脂、高熱量、精細飲食,加之吸菸飲酒、作息不規律、缺少運動等均是腸癌的“催化劑”。所以,我們首先從這些可控因素做起,降低患癌風險。例如:1、多吃粗纖維食物,如玉米、燕麥、青菜、水果等;2、減少加工食品、醃製食物的攝入;3、作息規律,保持良好心態,適當減輕壓力,適度鍛鍊身體,控制體重在標準範圍內,尤其是控制腹圍;4、戒菸戒酒等。

基因遺傳,環境問題,同樣是腸癌的高危因素。然而,遺傳或是環境問題是非人力可為,所以,如何預防腸癌,我們最主要的是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真正的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預後和生活治療等有重大意義。如果家族中有親屬,尤其是直系親屬有類似疾病,或是身體出現相關的“警鐘”現象,最好的做法便是留心多觀察,及時就診。不要拖到晚期再發現。


杏花島


以前我們認為大腸癌是西方國家高發,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在逐步的增加。大腸癌的發病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係,年輕人想要預防腸癌,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低脂高纖維素飲食

有研究顯示,高脂,高膽固醇食物會增加結腸癌的發病率,而高纖維素飲食可以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所以,應該少吃油炸食品、肥肉、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堅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第二,少吃紅肉和加工肉

紅肉指的是所有哺乳動物的肉,在加工之前,呈紅色的肉,例如豬肉,羊肉,牛肉,而魚、蝦、蟹,雞肉和鴨肉等屬於白肉,可以多吃。有研究顯示,加工肉也會增加腸癌的發病率,加工肉指的是通過煙燻,風乾等手段提高食品風味或者延長保存時間的肉類,例如培根,肉鬆,臘肉,香腸和火腿。這些加工肉已經被列為致癌物,需要少吃。

第三,少飲酒

喝酒,特別是高度的白酒,可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實際上,最近的研究顯示,喝酒會增加多種腫瘤的發病率,建議大家要滴酒不沾,而不是以前提倡的“適量飲酒”。

第四,多運動,控制體重

肥胖也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肥胖的患者,一般都缺乏運動,久坐可能會導致胃腸道的蠕動減慢,腸內的有毒有害物質不能及時的排出體外,導致癌症的發生。

第五,定期篩查

80%的結腸癌都是由息肉惡變而來,早期發現並且切除結腸息肉就可以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對於普通人群,建議從40歲期,定期開始接受腸鏡篩查,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可以5年後再次複查腸鏡。

做到以上五點,就可以輕鬆的預防結腸癌的發生,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醫生


想要預防直腸癌,首先就得糾正飲食習慣

一方面,需要多吃玉米、水果、粗糧等含有豐富粗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一方面要少吃熏製、油炸、高蛋白、高脂肪和腐敗的食物;

另外,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增加運動量,遠離菸酒,控制體重也可預防直腸癌。

因此對於普通老百姓,駱主任列出了以下

幾點注意事項

1、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用魚、禽肉等白肉,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烹飪食物時以煮、蒸為主。

2、日常適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

3、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

4、保持適當的體重,不要過胖或過瘦。

5、控制食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6克。

6、少吃醃、燻和發黴食品。


39健康網



大腸癌現在是中國的高發癌種。排名女性第三位,男性第四位。每年的癌症發生案例高達40萬例。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個數字還在以高於國際平均水平的速度在激增。



從上面的癌症曲線裡就可以看出來,大腸癌的發生是在35歲開始抬頭的,從50歲後開始明顯上升,75~80歲間達到高峰。

也就是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大腸癌。

研究表明,飲食、環境、遺傳、種族等因素都與大腸癌的發病有關。而飲食因素、環境因素更為重要。

具體的原因是,

第一,是脂肪飲食增加、纖維素飲食減少所致。我國近年來城市中大腸癌發病率增加,也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有關。

我個人堅定的認為,腸道菌群失調是一個最重要的發生因素。它的根源就在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了腸道菌群失調,再進一步導致了大腸癌的發生。

第二,環境和大腸癌的關係很密切。環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血吸蟲病的影響,在我國,血吸蟲病高發區同樣也是大腸癌的高發區;吸菸容易引起大腸癌。另外還有環境中的各種毒素,同樣也會誘發大腸癌的發生。

第三,就是遺傳因素。約10%的大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

第四,也不能忽視大腸的一些稱為息肉的良性腫瘤。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也有較大的機會患上大腸癌。

想要預防大腸癌,需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



我在頭條號裡發表過一篇科普文章,題目是“大腸癌:腸道菌群失調惹的禍?”裡面介紹了多個案例,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愛吃肉,口味重。吃蔬菜少,含纖維素的食物少。

按照我的觀點,大腸癌病人一定是有腸道菌群失調的。如果測定“腸道健康指數”(測定方法也見我的頭條號文章),肯定是有中度以上失調。

如果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定會有效地治療大腸癌。

如果沒有問題,也可以通過提前的預防來做到減少腸道菌群失調程度,從而降低大腸癌發生率。

我願意再次推薦給大家我的建議食譜:

健康食譜 米、面類食品(碳水化合物)要逐漸減量,理想目標是幾乎停止:包括米飯,饅頭,包子,麵條等等。

主食改用富含纖維素的五穀雜糧。 建議多喝雜糧粥。

減少肉類食品,包括豬牛羊肉。 鼓勵多吃魚,雞肉適當。

多吃各類水果蔬菜,所有的蔬菜水果都是好的。

土豆,山藥,地瓜做熟了以後涼下來再吃,這樣抗性澱粉含量比較高,對健康有幫助。

每天可以適當進食果仁,比如核桃仁。

此外,每週都要有1-2次運動,以能夠出汗為幫助,至少一個小時以上。越多越好。

如果能夠按照我的建議去做,就一定可以較好的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為腸之道


  • 我們平時說的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而它的最早出現的表現就是排便習慣以及排便性狀的改變,常有血便,有時候表現為便秘,有時候表現為腹瀉,或者二者交替。

  • 腸癌的發病病因和環境、遺傳以及高危因素有關,我們無法改變遺傳因素,所以只能從環境和高危因素著手預防。

  • 在環境因素中,高脂肪和低纖維是主要因素,腸道菌群紊亂也參與腸癌的發生。因此改善飲食習慣,提倡低脂+高纖維飲食

  • 在腸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這些情況容易進展為腸癌,需要儘早處理。
  1. 結直腸腺瘤:是一種發生在結直腸的腫瘤性息,在某些情況下病變會進展,變高危。

  2. 炎症性腸病:其中的炎症性腸病可發生癌變。(下圖右側為潰瘍性結腸炎)

  3. 便隱血陽性、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長期吸菸、肥胖者、或者伴有長期慢性腹瀉、便秘、長期精神壓抑等情況者,為高危。

因此,對待高危因素,我們該如何去做?

  • 根據自己是否存在以上高危因素,尤其發現自己的排便習慣以及排便性狀和以前不太一樣,或者有腹痛以及不明原因的貧血,都應該進行相應的檢查,比如便常規、直腸指診、結腸鏡等等。如果存在可進展為腸癌的高危病變應該儘早治療,比如可切除結直腸腺瘤來預防往腸癌方向發展。

  • 而減肥、戒菸、加強運動是所有癌症都建議的預防方法,同樣適用於腸癌。
(圖片均源於網絡)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學醫的Bellona


一是做腸鏡,早發現。建議四十歲以上,男女都做,腸癌早期沒有症狀,一旦梗阻了、流血了、大便異常了,往往就是晚期,輕的肛門不保,重的生命不保。

二是注意飲食。不要吃太多燒烤、麻辣燙。要吃自己做,路邊攤少吃,不是燒烤本身含有致癌物,而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而導致了致癌物大量存在於燒烤之中。說幾個:1、強致癌物~苯並芘,會大量產生於烤串上。2、進貨渠道可能帶來甲醛,或者使用非法添加劑雙氧水。3、商家防止食物腐敗,也可能會用到甲醛,比如煮花生煮毛豆用了甲醛,一週都不會壞。4、富含強致癌物亞硝酸鹽以及亞硝酸胺類物質。


黑法師


想要預防癌症就必須要知道癌症的成因


那麼腸癌為什麼會越來越多?


這是因為我國人們隨著飲食西化加上在外進食比例增高,導致飲食偏向多油、多紅肉及低纖維,再加上工作忙碌缺乏運動,國內大腸癌的發生率不僅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衛生部最新癌症統計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快速躍升至全部惡性腫瘤的前五位。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5年的統計數據,我國目前結直腸癌發病率為37.63/十萬人,死亡率為19.10/十萬人。

飲食:飲食是最大的因素,如果飲食不正確,那麼患腸癌的幾率就會很高。


1、高脂肪與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會產生較多的膽酸,膽酸到了腸道會被細菌分解產生二級膽酸(致癌物質),刺激腸壁,易促使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建議減少紅肉、加工肉品的攝取。

2、酒精性飲料:酒精雖非致癌因子,但卻是很好的輔助或共同致癌因子,也能促進腫瘤生長,應少飲為妙。依據美國心臟學會對飲酒的建議,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drinks/day),女性或65歲以上的人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一酒精當量為15公克,約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00~12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25~35毫升)。

3、蔬果攝取不足:增加蔬果攝食量,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食物中的纖維素會增加糞便的體積,稀釋致癌物,及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與腸壁接觸時間。

我個人建議,成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應為25~35g,來源除了新鮮蔬果之外,亦可多選擇全穀類或大豆類食物。

4、鈣質不足:鈣質會與腸道中之膽酸、脂肪酸結合,形成不可吸收的鈣鹽,降低膽酸與脂肪酸的作用,進而減少致癌的機會。

5、抗氧化元素:維生素A、B、C、E以及礦物質硒與腫瘤或癌症的發生有某種程度的關係。

維生素 A:可強化上皮細胞,抑制細胞異常分裂,可協助去除自由基並促進免疫能力,進而減少致癌的機會作用。

代表食物:深綠、深黃色蔬果(如蘿蔔、甜菜、番茄、木瓜等)、牛奶、動物來源如內臟類(但不建議經常食用 )

維生素B群:正常的生理機轉,不可缺少,包括B1、B2、淤鹼酸、泛酸、B6、葉酸等,參與體內代謝或抗氧化酵素的輔助因子。

代表食物:深綠蔬菜、黃豆芽、洋菇、甜椒、包心菜、南瓜或毛豆

維生素C:抗氧化作用,防止自由基造成細胞損傷而致癌,減少致癌原與基因結合且能抑制亞硝胺的生成。

代表食物:新鮮水果,柑橘類如柳橙、檸檬、橘子含量很多。

維生素E:防止脂肪過氧化,有抗癌及抗衰老作用,並有保護細胞及防止自由基生成。

代表食物:深綠蔬菜、胚芽、蛋、肉、豆莢、堅果。

食物的烹調方式:烘、焙、烤、燻、煎、炸、醃的食物易生致癌突變原增加致癌之風險,例如煙燻過程,會產生異環胺(HAs)及多環芳烴化合物(PAHs),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定期檢查:


其實大腸癌預防的好方法就是定期篩檢,因為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研究資料顯示,透過早期篩檢大腸癌在零期或是一期被發現,存活率可達80%以上,其實大腸癌威脅不可怕,最怕的是民眾忽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篩檢觀念。

一般人認為“我沒有家族史,我就不會得癌症”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而且隨著我國人們大魚大肉的飲食方式,飲食習慣日益西化,除了造成身體肥胖以外,亦有膳食纖維攝取不均的問題,使大腸息肉罹患年齡層更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且年輕人由於體質和耐受性比較強,出現的症狀不明顯。因此,一些缺乏經驗的醫務人員,常給他們的症狀扣上腸炎、痔瘡、潰瘍、消化不良的帽子。統計數據顯示,年輕人腸癌漏診、誤診率高達27%。

因此年輕人一旦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糞便細小)、 持續有便意卻排不出來、 排便出血、 體重減輕、 不明原因貧血、 腸道阻塞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不可延誤。嚴重者更要定期做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所以,別再以為沒有大腸癌家族史或無大腸癌徵兆,就可以輕忽罹患大腸癌的可能性,不當的飲食習慣、身材過度肥胖等問題,長期下來出現大腸息肉的風險提高,久而久之,即有可能演變成大腸癌的可能性,千萬別輕忽!



專家指出,結直腸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位居全球惡性腫瘤第三位。由於人口老齡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態勢,位居惡性腫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我國發病率增長速度遠遠超過2%的國際水平,直逼5%,每年新發病例高達40萬。更為引人關注的是,這一過去專屬於中老年人的癌症,已悄悄“盯”上了30多歲的年輕人。

哪些人群易患腸癌?

大腸癌是指來自於大腸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和肛管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可由遺傳因素、飲食因素和大腸息肉、炎症性腸病等癌前病變導致。臨床實踐已證實,以下這些人屬於大腸癌的高發人群:

1.30歲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頻數、黏液便及腹痛者);

2.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大城市內的中老年人;

3.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者;

4.有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遺傳性結腸病者;

5.有盆腔放療史者;

6.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腸癌早期有哪些警報信號?

1、大便習慣改變 

不明原因的大便習慣改變,主要為大便次數增加,極少數為便秘,多為乙狀結腸及直腸部位癌腫(左側結腸癌),因為距肛門部位相對較近,故便意較頻是左側結腸癌的重要信號。

2.大便性質改變 

大便由時稀→帶少量粘液→夾血或隱血,很可能是結腸癌由早期到晚期的發展徵兆,大便時有少量條狀粘液粘附,尤為直腸癌警號。

3.腹脹、腹痛 

這可能是升結腸、橫結腸(右側結腸癌)的信號。因為這些部位離肛門較遠,對肛門的刺激不大,故大便頻意改變不多,主要為腹脹和時感隱痛,如疼痛明顯並已發現腫塊,則已非早期。

預防大腸癌,重視+藐視!

1.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糞便中致癌物與結腸粘膜的接觸時間。減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動物蛋白的攝入,可減少其分解產物的致癌物產生及致癌作用,以減少結腸癌發病。

2.每天30分鐘活動身體 研究發現,工作時活動量大的人患結腸癌的可能性比坐著辦公的人低40%到50%。從事金融、行政等長久坐辦公室工作的人群結腸癌的發病率高於經常需要走動的職業人群2~3倍。

3.戒菸。香菸在所過之處,包括口腔、咽喉、食道都會埋下癌變的種子。不僅如此,它還會增加胃、肝、前列腺、腸道、子宮和乳房患癌的風險。

4.基因檢查。如果家族有癌症史,最好去醫院做基因檢查,以便提早發現癌症隱患,採取預防措施。

5.積極治療癌前病變。絕大多數大腸癌從良性腺瘤發展而來,良性腺瘤經過合理處理,如腸鏡切除等,可實現完全治癒,這樣就不會給大腸癌“可乘之機”了。


華絡健康


結直腸癌的預防:再說要點!

一,結直腸癌在歐美髮病是第二位,我們是第三位,非常高發。

論者談到預防,滿眼裡的文字就是吃的注意,什麼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膳食纖維之類。意思是過於油膩細緻的飲食誘發了腸癌,只要多吃蔬菜粗糧,腸道就好。

這是沒有有效意義的說教。

二,腸癌的起源和癌變過程

在確診腸癌之前,普遍存在的是腸壁增生的息肉。

穩定的息肉,沒有進展,就是良性瘤一樣。

常見的兩種息肉炎症性和腺瘤性,又都有癌變的可能。當炎症不能消除,危害因素不能阻斷,腸息肉就進入癌變。

息肉來自某種傷害。

腸道炎症造成腸壁細胞凋亡,在炎症反應中,增生是一個應對傷害、恢復常態的過程。

家族性腸息肉,來自遺傳易感。這樣的人群只是更容易在某種傷害因素暴露時,腸道增生出息肉。

能否進展到癌變,就取決於傷害能否持續!

三,在分析造成腸道傷害的因素時,各種細菌往往被首先關注。

但是,細菌感染一般就是急性症狀,發生腹瀉等,那是很好治療的腸炎。

各種慢性腸炎,才是最大的傷害事件。

慢性炎症,例如頑固的結腸炎症,不是細菌感染的問題。也不是吃了過多的脂肪蛋白質的問題!脂肪蛋白質在經過漫長的消化過程後,沒有導致腸炎的能力。不會傷害腸壁致細胞凋亡!

過敏性結腸炎,現在被稱為”腸易激綜合症”,以腹瀉腹脹等為特徵,是十分常見的病症。人群患病率10%左右。現在分析,腸易激的主要原因,就是負面情緒困擾。

結腸是情緒的鏡子。任何情緒變化都會在結腸有所反應。

所以,慢性結腸炎的真正原因,是情緒不良。

情緒不良,胃腸道供血不足,腸道抵抗傷害能力下降,是炎症久治不愈的原因。

然後,從炎症到息肉增生,再到癌變,是結直腸癌的普遍過程。

不是所有慢性炎症都能發展到息肉,更不是所有息肉一定進展到癌症。但是,當我們談結直腸癌的預防,就得知道這樣的邏輯關係!

然後,把各種炎症及時治療,根除,是唯一放心的辦法。

尤其,如果腸道炎症來自情緒困擾,比如腸易激綜合症,你更要針對原因,徹底解決!

任何人不要因為專家說腸易激綜合症不會癌變而掉以輕心。腸易激作為慢性炎症反應,是癌變的一個起點。

不確定這樣的起點,我們無法分析息肉來自哪裡,癌變來自什麼。任何病變,不會無緣無故產生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