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年下

過年說“年下”,這是洛陽話,不是獨有的土話。北京人也是說:年下。是不是這倆字?這個不假。一開始我也懷疑,但查閱資料後得知,就這麼寫,沒毛病。

年下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nián xià,指過農曆年的時候(多指正月上半月),在中國古代有過年之說,也指將過舊曆新年的時候。

年下:謂將過舊曆新年的時候。《醒世姻緣》第三三回:“這一年十二月十五,早早的放了年下的學,回到家中。”《紅樓夢》第五三回:“ 賈珍 笑道:‘他們那裡是想我?這又到年下了,不是想我的東西,就是想我的戲酒了。’”老舍 《駱駝祥子》八:“街上慢慢有些年下的氣象了”。

“年下”,這已是洛陽的老話兒了。當今,大家都叫“春節”了,不過,在洛陽老城、郊區等依然保留了這一說法。還能聽得到有老人說:年下。說起“年下”,過去節前大家見面詢問最多的是:恁年下準備的怎麼樣啦?(問的時:年貨)?年下,孩子們都回來過嗎?

年下,孩子們得穿新衣服;“掌櫃的”得購買雞鴨魚肉、糖果、點心,得給孩子們準備壓歲錢,不能讓孩子們磕個空頭吧?再窮也得貼對聯,放鞭炮吧,怎麼的也得割幾斤肉吧。

如今,春節7天長假上班後,紀委都要去機關查崗,不到崗的人員基本在鄉鎮,說明還在堅持“不過十五不算過完年”的舊俗,這就是毛病啦,還有那麼多老百姓等著咱辦事呢,這個要是被處罰可就不虧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