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中華民國六年 迪化銀圓局造 壹兩」

中國古代錢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古錢幣又稱之為泉、布、帛、孔方兄等,已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不少古錢幣在古玩交易市場上表現突出,成績喜人,市場大好。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新疆巡撫潘效勞鑑於喀什、阿克蘇兩道鑄造銀元成效甚好,正式在省城迪化(今烏魯木齊)設地方銀元局用土法機器壓製成套“光緒銀圓”,面值有“貳(二)錢、參(三)錢、伍(五)錢”3種。這種銀幣特點是在幣面標明鑄地,背面為阿拉伯圖案花飾及察合臺文,限本地使用,產量較少。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按清廷對銀元設局過多,成色、分量難免參差,不便民用,須整頓、裁撤的要求,迪化銀元局由於生產規模小,設備能力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等因素被停業。

細談「中華民國六年 迪化銀圓局造 壹兩」

藩司王樹楠在迪化城外水磨溝機器局內設造幣廠製造全疆通用的餉銀銀幣,面值有“一兩、五錢、四錢、二錢、一錢”5種,背面為蟠龍圖,辛亥革命後停止製造。民國元年(1912年),迪化銀元局為紀念中華民國成立,製造“餉銀一兩、五錢”2種銀幣,正面為面值和“中華民國元年”,背面為交叉雙旗和干支紀年“壬子”。民國6年(1917年),迪化銀圓局重新開爐鑄成色八五的“壹兩”銀幣,供烏魯木齊區域內流通,銀幣按背上方梅花圖案可分為“小梅花、大梅花、無梅花”3種版別。由於制幣所用的老式衝壓機噸位小,壓力不足,技術工藝落後,所制銀幣圖文淺平,局部不甚清晰,經常有邊齒殘缺不全,漏打等粗陋之處。民國7年(1918年)又勉強制造半年即告停鑄。

細談「中華民國六年 迪化銀圓局造 壹兩」

中華民國六年迪化銀元局造銀幣,品相極其完美,包漿十分醇厚自然,銀繡自然,幣面乾淨,磨損流痕少,縱使歷經無窮歲月的洗禮,錢幣仍可保持此態,實屬難得,有著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錢幣正面小珠圈內鐫“壹兩”字樣,左右為維文,大珠圈內上端鑄“迪化銀圓局造”,左右兩側小花飾之,下端鐫“中華民國六年”六字,字體端莊規整,圓潤可愛,筆畫有力,橫直豎立,挺拔俊逸,書法價值極高。錢幣正面大珠圈外環英文,左右兩側實心圓點飾之。錢幣背面小珠圈內為維吾爾文,大珠圈內為嘉禾紋,此幣為樣幣,存世極為珍罕,價值彌足珍貴,投資收藏價值極佳。

細談「中華民國六年 迪化銀圓局造 壹兩」

整器形制規整,設計精美,構思新穎,圖文考究,工藝精美,錢廓清晰,錢文深邃,包漿圓潤,鏽色自然,成色勻整,色澤明亮,古樸素雅,高貴大方,端莊秀美,有著相當不錯的藝術觀賞價值。錢幣正面可見英文,由此可見,在該歷史時期,我國已對外開放,對外文化交流狀況良好,是該歷史時期社會文化背景的真實體現,是現今人們研究該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珍貴的史料,歷史價值深遠。

細談「中華民國六年 迪化銀圓局造 壹兩」

隨著古玩收藏市場的蓬勃發展,錢幣收藏大軍的不斷壯大,錢幣收藏市場十分向好,市場行情一片火爆。其中,民國時期的精品錢幣最受古玩收藏愛好者喜愛,精品錢幣更是一幣難求,極其火熱。中華民國六年迪化銀元局造銀幣,品相精緻,完好如新,錢幣正反面紋飾清晰,紋路精美,線條優雅,集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於一身,存世珍罕,著實是一枚可遇不可求的錢幣精品,值得藏友們傾情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