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 壹两」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古玩交易市场上表现突出,成绩喜人,市场大好。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新疆巡抚潘效劳鉴于喀什、阿克苏两道铸造银元成效甚好,正式在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设地方银元局用土法机器压制成套“光绪银圆”,面值有“贰(二)钱、参(三)钱、伍(五)钱”3种。这种银币特点是在币面标明铸地,背面为阿拉伯图案花饰及察合台文,限本地使用,产量较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按清廷对银元设局过多,成色、分量难免参差,不便民用,须整顿、裁撤的要求,迪化银元局由于生产规模小,设备能力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被停业。

细谈「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 壹两」

藩司王树楠在迪化城外水磨沟机器局内设造币厂制造全疆通用的饷银银币,面值有“一两、五钱、四钱、二钱、一钱”5种,背面为蟠龙图,辛亥革命后停止制造。民国元年(1912年),迪化银元局为纪念中华民国成立,制造“饷银一两、五钱”2种银币,正面为面值和“中华民国元年”,背面为交叉双旗和干支纪年“壬子”。民国6年(1917年),迪化银圆局重新开炉铸成色八五的“壹两”银币,供乌鲁木齐区域内流通,银币按背上方梅花图案可分为“小梅花、大梅花、无梅花”3种版别。由于制币所用的老式冲压机吨位小,压力不足,技术工艺落后,所制银币图文浅平,局部不甚清晰,经常有边齿残缺不全,漏打等粗陋之处。民国7年(1918年)又勉强制造半年即告停铸。

细谈「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 壹两」

中华民国六年迪化银元局造银币,品相极其完美,包浆十分醇厚自然,银绣自然,币面干净,磨损流痕少,纵使历经无穷岁月的洗礼,钱币仍可保持此态,实属难得,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钱币正面小珠圈内镌“壹两”字样,左右为维文,大珠圈内上端铸“迪化银圆局造”,左右两侧小花饰之,下端镌“中华民国六年”六字,字体端庄规整,圆润可爱,笔画有力,横直竖立,挺拔俊逸,书法价值极高。钱币正面大珠圈外环英文,左右两侧实心圆点饰之。钱币背面小珠圈内为维吾尔文,大珠圈内为嘉禾纹,此币为样币,存世极为珍罕,价值弥足珍贵,投资收藏价值极佳。

细谈「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 壹两」

整器形制规整,设计精美,构思新颖,图文考究,工艺精美,钱廓清晰,钱文深邃,包浆圆润,锈色自然,成色匀整,色泽明亮,古朴素雅,高贵大方,端庄秀美,有着相当不错的艺术观赏价值。钱币正面可见英文,由此可见,在该历史时期,我国已对外开放,对外文化交流状况良好,是该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背景的真实体现,是现今人们研究该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珍贵的史料,历史价值深远。

细谈「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 壹两」

随着古玩收藏市场的蓬勃发展,钱币收藏大军的不断壮大,钱币收藏市场十分向好,市场行情一片火爆。其中,民国时期的精品钱币最受古玩收藏爱好者喜爱,精品钱币更是一币难求,极其火热。中华民国六年迪化银元局造银币,品相精致,完好如新,钱币正反面纹饰清晰,纹路精美,线条优雅,集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于一身,存世珍罕,着实是一枚可遇不可求的钱币精品,值得藏友们倾情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