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太火沒買到怎麼辦?別著急,還有這4種保本產品可買

國債太火沒買到怎麼辦?彆著急,還有這4種保本產品可買

10月10日是今年最後一批電子式國債的開售日期,雖然發售時間長達10天,但是由於行情火爆,多家銀行僅上午就已經售罄。如果年內還想購買國債,就只能等到一個月後的11月10日了,這是年內最後一期憑證式國債。

佳佳下午諮詢了北京市大小銀行,包含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這些銀行均表示國債已沒有額度,上午已經售完,其中一家股份制銀行表示,國債開售20分鐘便已被搶光。而就在今年上半年,佳佳實地調查發現,雖然國有大行的國債一直比較難買,但小銀行還是很容易買到的,那麼為何現在連小銀行的國債都買不到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國債的利率非常堅挺。

今年3月發行的第一批國債相較於去年11月發行的最後一批國債利率略有上調,其中3年期利率上升0.1個百分點只4%,5年期利率上升0.05個百分點至4.27%,此後國債利率一直維持穩定。

國債太火沒買到怎麼辦?彆著急,還有這4種保本產品可買

然而在此期間,受流動性寬鬆影響,市場利率不斷下降,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跌,國債利率已經超過了貨幣基金及保本銀行理財的平均收益率。

今年貨幣基金收益率非常慘淡,數據顯示,1月份貨基寶寶的平均收益率為4.33%,此後大幅下跌,10月初收益率已經跌至3%以下,目前貨基收益率能達到3%就算是不錯了。銀行理財跌幅小一點,但平均收益率也從2月份的最高點4.91%跌到了9月份底的4.57%,其中保證收益和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分別降至3.95%、4.08%。

也就是說,現在5年期國債利率要比貨幣基金和保本銀行理財都要高。此外,今年發生的各種風險事件較多,股市、基市大跌,網貸雷聲不斷,就連房產投資都很難賺錢了,居民投資更加保守。

所以,在貨幣政策寬鬆、利率繼續看空的背景下,購買長期國債,不僅保本保息,還不受利率下降影響,國債銷售自然就異常火爆了。

本月發行的是電子式國債,每年計息一次,到期還本,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建議大家持有到期,或是儘量持有時間長一點,持有時間太短就提取不划算,甚至有可能產生本金損失。

國債太火沒買到怎麼辦?彆著急,還有這4種保本產品可買

那麼對於那些看好國債又沒買上的投資者該怎麼辦呢?佳佳提出幾點建議:

1、可以等到11月10日購買年內最後一期憑證式國債

年內最後一期國債將於11月10日發售,為憑證式國債,只能在銀行櫃檯購買,預計銷售仍將火爆,需要提前到銀行網點排隊。當然,這一個月期間也不能讓資金閒著,最好先放在活期產品中,比如貨幣基金、銀行T+0理財等。

2、大額存單

國債最大的缺點在於購買難度較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需要搶購,二是有購買時間限制,只有每年3-11月的10-19日發售,其它時間買不到。但是大額存單購買非常便捷,而且也保本保息,利率比國債也差不太多。很多銀行的3年期和5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均可以達到4.18%左右,也就是說,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比3年期國債利率高,5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比5年期國債利率低,總體來看差別不大。

大額存單也可以靠檔計息,並且提前支取沒有手續費,銀行每週都會發售,購買很便捷。大額存單最大的缺點在於購買門檻偏高,最低20萬元。資金量大的投資者購買大額存單比較合適。

3、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雖然存在收益上限和下限,但是現在很多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都能確保拿到收益上限,這一點投資者可以查看說明書中的收益計算規則。數據顯示,9月底結構性存款的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86%,雖然低於國債,但是結構性存款都是中短期產品,如果想要購買中短期保本產品,結構性存款是個不錯的選擇。

近期很多銀行將結構性存款的購買門檻由5萬元下調至1萬元,隨著保本理財逐漸退出市場,結構性存款今後將會越來越受歡迎。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結構性存款均為封閉式產品,只能持有到期,不能提前支取。

4、保本銀行理財

自去年11月資管新規意見稿出臺後,銀行保本理財的發行比例逐漸下降,但是不會立刻退出市場,近一兩年內保本理財仍然可以買到,只不過量會逐漸減少。而保本理財的收益率要高於結構性存款,所以如果能買到的話,保本理財比結構性存款的性價比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