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的字體如何區分?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總是有人分不清他們的書法。但是在談論它們區別點之前,我想說一下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相似之處,以此來加深理解。

一、生活年代和人生經歷

這幾位書法家各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中,他們遇到的事情、遭遇也不一樣。歐陽詢算是最早的一味位,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朝隋代的時候。他是唐朝初年傑出的楷書書法家,歷經了隋朝和唐朝初年。

古代四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的字體如何區分?

接下來是顏真卿,顏真卿的命運其實和杜甫有點像。他們都是唐王朝盛世的見證者,也是唐朝“安史之亂”衰敗期的士大夫,是盛唐向中唐轉變時期傑出的書法家。

柳公權是生活在中晚唐時代,此時唐朝已經走向了下坡路,柳公權在朝廷中剛正不阿,甚至留下了“筆諫”的美談。

前面說到的三位書法家都是唐代書法家的代表,但是唯獨趙孟頫不是,他是宋元之交的書法家。作為皇室貴胄的趙孟頫,在宋朝滅亡後,轉而成為元朝大臣,這讓後世很多腐儒詬病。

古代四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的字體如何區分?

二、擅長書體

這四位書法家所擅長的書體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他們在不同書體上的成就是不同的。這期其中歐陽詢毫無疑問擅長的是楷書,而且他楷書傳世作品很少,就四個——《化度寺》、《九成宮》《虞恭公》、《皇甫誕》。歐陽詢的行書其實不怎麼樣,結體拘謹不寬放,顯得很擁擠。而草書幾乎罕有人知。

顏真卿是楷書、行書、草書皆善的書法家。但是歷代對於他書法成就的評價是:

楷不及行,行不及草,草不及稿。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楷書不及行書的成就高,行書不及草書的成就高,草書又不如他的《祭侄稿》水平高。

古代四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的字體如何區分?

柳公權大體上和歐陽詢一樣,以楷書著稱,但是偶然見到其行草書也頗具韻味,只可惜傳到後世的書法太少,基本上無法判斷總體水準。

趙孟頫的書法水平無需置疑,是楷行草皆善,尤其是行書,後世稱之為“直追羲獻”,足可見其成就之高。但是趙孟頫行書和楷書很相似,這一點我們會在書體風格中詳細解釋。

古代四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的字體如何區分?

三、書體特點和書體風格

這一點是我們識別他們書法的關鍵。但是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把握,需要努力識別。總體上而言,歐陽詢、柳公權和趙孟頫是屬於王羲之一脈的,是典型的二王體系的書法家。但是顏真卿就顯得有些不同了。顏真卿的書法更多的是獨闢蹊徑,於帖學之外另立面目。因此後世稱其書法是“突破二王鐵騎唯一者”。

具體的來講,歐陽詢的書法,主要是其楷書,帶有很多隋朝書法的印記,更多的是反應隋唐兩代南北書風的融合,因此其中秀美和陽剛的一面可以很好的協調和諧。因此其書法更加嚴謹而且瘦硬,剛柔相濟。

古代四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的字體如何區分?

柳公權和顏真卿後世稱之為“顏筋柳骨”,可見其書風雄勁之氣。但是這兩者書法面貌並不相似。顏真卿的身份更多的顯得肥碩豐腴,柳公權更加瘦硬奇崛。正如前面“顏筋柳骨”總結的那樣,柳公權之所以瘦硬,是因為他將書法的“骨”外露,而顏真卿之所以豐腴是因為他把書法的“筋”外露。

古代四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的字體如何區分?

而趙孟頫書法最顯著的一點是楷書和行書界限的模糊,往往他的書法帶有行書的印記,介於兩者之間,因此有人說他的楷書“無真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