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社區醫生的溫暖足跡——記孝南區廣場街三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宋治

一位社區醫生的溫暖足跡——記孝南區廣場街三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宋治

位於孝感城區分絲南路與光榮路的交岔口,與湖北工程學院東門相鄰的孝南區廣場街道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的服務站門牆上,醒目地掛著“王爭豔工作室”的牌匾,這是孝南區首家“王爭豔工作室”。(“王爭豔工作室”是我省衛生系統職業道德建設的優秀品牌。“小處方醫生”王爭豔的事蹟感動全國)這來之不易的牌匾,與紮根衛生服務站十多年的一位社區醫生是分不開的。

炎炎夏日下,在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涼爽的大廳裡,坐著幾位打點滴的爹爹婆婆,一位態度溫和的醫生正陪著一位爹爹坐在椅子上,拿著本子邊問邊做記錄。這就是三里社區醫生宋治。今年,他剛被省衛計委評為第一、二季度“湖北暖醫”,順著他一路走過的溫暖足跡,我們得以瞭解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成長曆史。

為照顧父母辭職回鄉 甘做“拓荒人”

宋治生於1977年,今年41歲,同濟醫科大學成教學院本科學士學位,2003年開始行醫,至今已有15年。

畢業頭兩年,宋治在沿海城市當臨床醫生,外科內科都幹過,工資待遇令人豔羨,發展前景也不錯。然而,作為家中的獨子,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夠回到孝感。“百善孝為先”,2005年,為了方便照顧父母,他放棄了沿海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孝感從基層醫生幹起。這一干,便把整個青春紮根在了家鄉的基層。

2008年,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成立,宋治被調到這裡做“拓荒人”,過了一年,升任“站長”。

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是孝南區最早成立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之一,那時國家公共衛生服務剛起步。“拓荒”之初,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就啟動全科團隊模式,因為沒有可以借鑑的樣本,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全科團隊服務的新路子。宋治負責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一時無從下手,不知轄區內有多少慢性病人,更不知有什麼辦法才能拉近與居民的距離。他選擇了最“笨”也最有效的辦法:帶著醫生一家一戶地跑,如同“掃樓”,一戶戶挨個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最初,有些居民並不理解,但漸漸地,被他們的誠意打動,積極配合,不到一年時間,三里社區90%的居民健康狀況都掌握在手中,一下子拉近了與居民的距離。

站裡的醫生護士上倒班,不當班的時候也不能歇著,要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相比其它基層醫療機構,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護人員無疑是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做這份“額外工作”。這“額外工作”沒有白做,讓衛生服務站得到了更多居民的信任。2011年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被湖北省衛生廳評為孝南區唯一一家“王爭豔工作室”。

讓病人花最少的錢治病

作為一名社區全科醫生,行醫10餘年,“讓病人花最少的錢達到治療效果”,是常掛在宋治嘴邊的話。

多年前,宋治在同濟醫科大學求學時,曾經接受過一代名醫裘法祖的教誨,“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後看檢查報告,是為上醫;同時看片子和報告,是為中醫;只看報告,提筆開藥,是為下醫。”這是裘老對醫生職業境界的評價,他始終將這句話銘記在心,把它作為一名上醫不懈追求的座右銘。

“視、觸、叩、聽”是他長期堅持的診療習慣,一年365天,只要是上班時間,他的口袋裡總是裝著小電筒、棉籤、聽診器等,診療時從不打斷病人講述,始終微笑著聆聽對方的講述,然後再為病人做檢查。多年來,他的這雙手就像一臺精密儀器,可以在幾分鐘內,基本診斷出病人的病情。

有一次,三里社區65歲的張婆婆神情沮喪地來找他看病,老人家前幾天頭暈不適到某大醫院就診,當時醫院病人多,環境嘈雜,婆婆情緒緊張,測血壓後醫生告知其血壓高,建議住院治療。張婆婆考慮到住院費用高,不想住院。宋治詳細詢問了婆婆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瞭解到張婆婆愛吃鹹菜,建議她逐漸改掉高鹽飲食習慣,並放鬆心情。隨後,每天監測幾次血壓變化,都不超過140/90 mmHg。考慮到張婆婆為“白大衣性高血壓”(是指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呈現診斷室中所測血壓始終增高,而在診室以外環境時日間血壓不高),暫不需住院治療,便囑咐婆婆經常監測血壓,適度運動,注意飲食,保證睡眠。張婆婆向宋治多次諮詢沒花一分錢,心裡很感動,連連稱讚他是一位好醫生。

幾年前,一位七旬婆婆來到三里社區衛生服務站道謝。原來婆婆在武漢生活,九旬高齡的老父老母住在一宮社區,請了護工照料飲食起居,偶然回家探望,發現老母親因體弱臥床不起,導致臂部生了一大塊褥瘡。因無法將老母親抬到醫院就診,婆婆只好來請社區醫生上門。宋治上門一看,老人家不僅進食極少,且呼吸微弱,臂部褥瘡處又是膿又是血,肌腱已暴露,骨質依稀可見。要治這樣的褥瘡,每天得換藥,沒有一兩個月是很難好的,住院奔波也不便,怎麼辦?見婆婆愁眉不展,儘管當時站裡就一個醫生一個護士,宋治還是答應每天上門換藥,並指導婆婆在家幫忙翻身。一個半月後,老人家的褥瘡竟奇蹟般地好了!婆婆特意到服務站再三道謝,感激地說:“以後,您就是我們家的親人和家庭醫生了!”

上萬居民的健康守護人

十多年裡,宋治見證了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鉅變。每一步改革,每一次陣痛,每一點進步,都親自參與其中並深有體會。“基層更需要我們,我也離不開基層,因為在這裡過得很充實。”宋治說,三里社區9785名居民,都是他們要守護的人。

他與社區居民打成一片,工作之餘,傾聽他們的喜悅哀愁。每每出診時,常和獨居老人聊聊家常,一些老人聽力不好,一個問題常常要講好幾遍,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貼著老人的耳朵慢慢說;遇到精神疾病患者,無緣無故對他拳打腳踢,他也從沒“嫌棄”過。很多時候,講到嗓子疼,連口水也咽不下,他也不肯耽擱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時間。

醫療工作者需要保持著永不止步的學習狀態。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他先後到各大醫院學習,參加省城醫院的各種培訓,先後獲得執業醫師、全科醫師、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健康管理師、全科主治醫師等專業職稱和執業證書……

2017年12月,宋治獲得國家級“百家健康守門人”的稱號。“我的心願,就是不斷地讓自己進步,能夠更好地為居民服務。”宋治說,當好居民的健康守護人,將是他畢生不懈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