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國,馬雲成不了首富

毛頭小夥的中國路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一些外國人為了感受日新月異的中國經濟騰飛,亦或是純粹的好奇心驅使,而來到中國,一個叫胡潤的英國毛頭小子也不例外。1990年大學期間,胡潤到中國人民大學深造了一年,憑藉中文優勢,1997年胡潤從倫敦來到上海的安達信,從事會計工作,他起初的想法只是希望在中國奮鬥幾年後回到英國做箇中產,卻在1999年意外的推出中國第一份財富排行榜"百富榜"。

隨著胡潤不斷曝光不習慣顯山露水的中國富豪,輿論也越來越關注這位來自英國的《福布斯》雜誌中國首席調研員。與福布斯分道揚鑣後,胡潤依然熱衷於他的排行榜工作,直到今天,胡潤百富榜已經連續19年發佈,成為了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富豪排行榜之一。而這個喜歡評價中國富人的老外胡潤,也藉此排行榜養活了自己。

昨日,2018年胡潤百富榜發佈,比較有看點的是馬雲重回中國首富寶座,資產達到2700億元;而前首富恆大集團一把手許家印退居第二,馬化騰13年來首次出現資產縮水,2400億資產暫列第三。三大富豪牢牢佔據中國財富的半壁江山,第四名則是碧桂園女掌門楊惠妍,但與前三名有著1000億的差距。

沒有美國,馬雲成不了首富

成為首富的秘密

1964年出生的馬雲,在50歲的時候把阿里巴巴帶到了納斯達克,而僅比馬雲小7歲的馬化騰,33歲就把騰訊帶到香港聯交所上市,雖然上市時間相距十年,馬雲還是笑到了最後,榮登今年胡潤榜首富。作為當今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兩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和騰訊在體量上已經不相上下,在各自領域裡也建樹不少,在常人眼裡,他們身價億萬,卻不知,身價的背後,是財富的遊戲。是什麼讓馬化騰跌到第三,讓許家印讓出首富,又是什麼讓馬雲重回榜首?

答案是資本市場。

1971年成立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證券交易市場,上市公司總計5000多家,被譽為高科技股的西點軍校,47年來成功幫助瞭如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等全球知名高科技互聯網公司發展,而2014年上市的阿里巴巴,是美股史上最大IPO,融資達到250億美元,恰逢美股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長牛,阿里巴巴股價在四年時間裡最高漲幅近四倍。

沒有美國,馬雲成不了首富

反觀騰訊,受A股和港股的熊市影響,其市值也跟隨大幅回落。

沒有美國,馬雲成不了首富

跌宕起伏的不只是股價,還有富豪們的身價。所以才有近年來富豪們排名的上下波動,比如在新財富500富人榜中跌出榜單的賈躍亭,曾是2016年中國最富十人之一,在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排名300-500名的富人中,到2018年僅剩下57%的人還在榜。變化如此之大,與A股港股今年以來的熊市密不可分。馬雲的首富身價,既是阿里業績的體現,也是美股長牛的饋贈,馬雲成就了阿里,而納斯達克,則成就了馬雲。

美股還能牛多久?

美股史上最長牛市從09年開始,至今已9年有餘,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加上美國經濟復甦的宏觀數據,自然是美股長牛的基礎,美元加息導致的資金迴流,也助推了美股的持續上漲。但正如每一次股市泡沫的誕生與破滅,歷史的教訓總是驚人的相似,面對全球經濟可能出現的經濟下行,以及美聯儲不斷緊縮的貨幣政策,不斷提高的利率水平,猶如地心引力般的牽引著美股,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美聯儲加息的持續,美元加息週期後半程,將直接影響美股走勢,而這一切已不可逆轉。雪崩時,每一片雪花都認為不是自己的錯,泡沫破滅時,每一位市場參與者也都會認為能提前出逃,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才會再一次想起巴菲特那句話: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美股長牛,讓貝索斯、扎克伯格等互聯網大佬成為福布斯富豪榜前排常客,也讓馬雲暫時領先馬化騰一個身位,但中國有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本就估值高企的美股,又處在貿易摩擦和美聯儲加息的壓力中,正應了那句:"別看今日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