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文:學習哥


學習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爆料:小學班級群,小學生家長在深夜,給老師發了一條微信,群瞬間炸了!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老師都睡了,作業那麼多,我閨女卻還沒睡覺”。

群內的有些家長看到以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七嘴八舌地都開始抱怨起來,孩子經常也是熬夜寫作業,作業寫不完還會被罰。

不過,突然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挑事兒”的家長直接被老師踢出群了。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有不少網友看到以後深表同感,對於這個家長的“壯舉”都非常支持,畢竟,一般情況下許多家長為了孩子都是敢怒不敢言。

也有網友說這家長太牛了,雖然老師也很辛苦,但是現在小學生作業不僅多,還要求家長檢查、批改。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還有很多網友說 雖然家長髮言欠妥,不過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老師的做法有些欠考慮了,都是為了孩子,家長和老師沒必要搞得劍拔弩張。

01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只要有“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體系在,就別拿作業說事!

老師為什麼給學生布置那麼多作業呢?

道理很明顯,任何考試,考的都是題。要想讓孩子得高分,就必須大量接觸各式各類的考題。

這跟中國乒乓球運動員要參加各類的訓練和比賽,要製造多參賽的環境然後去適應,道理是一樣的。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現在有一種論調,就是讓孩子自然發展,很多人認為孩子作業太多,孩子太累、太辛苦,想讓老師少佈置作業,或者不佈置作業。

這種論調看似高尚,但經不住推敲。

只要中考、高考還在,只要用成績評價孩子的方式還在,

孩子就不可能不努力學習,孩子就不能不寫作業。

看看這張圖吧,在自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有的孩子則抓緊一分一秒在地鐵上埋頭寫作業。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其實老師完全可以不佈置作業,減少自己的工作量,但是請諸位家長想一想,不寫作業,到底害的是誰?

02

有很多人說素質教育好,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

首先我們要糾正一個觀念,刻苦學習和素質教育不衝突。

因為素質教育不是減輕孩子的壓力,而是要求孩子有更多高效的能力。

換而言之,素質教育對孩子的要求比應試教育要多得多。

  • 讓孩子一天到晚埋頭看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是應試教育)
  • 讓孩子一天到晚輕鬆學習、快樂遊戲。(這是不負責任的教育)
  • 讓孩子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學習任務完成後可以培養自己的其他興趣愛好。(這是素質教育)


事實上,真正掌握高效率學習方法的孩子很少,大部分孩子都處於“努力才會有成績,不努力成績就下降”的狀態。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喊了這麼多年的素質教育,上補習班的學生越來越多?

有位網友說,自己的學校就是體音美全面發展,結果自己這一屆高考成績倒數第一。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因為家長們清楚地知道,如果孩子不做作業,學習不辛苦,孩子可能就考不上理想的大學。

給家長、孩子壓力的,不是老師,而是社會的高速發展。

以前會寫字、算數就算是有文化的人,因為有知識的人太少;而現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懂英語的人,真的太多了。

03

好老師必然是嚴慈同體,這是教育的一部分。

對孩子一味的遷就和讓步,盲目的鼓勵和寬容,只能培育出溫室的花朵,無法教養出參天的大樹。

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

的。

現實中,那些佈置很多作業的老師,往往是負責的老師,是對孩子學業考慮很充分的老師。

嚴師出高徒,佈置作業多的老師,往往是嚴師。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如果你不信,你看看那些有名氣的小學,還有初中的實驗班,哪個學生不是做大量的習題?

可是老師留的作業真的多怎麼辦呢?

如果是這樣,我們首先要先找其他家長了解一下情況。

如果其他孩子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但是自己的孩子卻寫到深夜,就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反思,是不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

如果全班大部分孩子也是寫到深夜,我們需要和老師進行溝通。

班級微信群是老師的“公告板”,不要動不動把擔憂等負面情緒往裡丟。

有問題最好是和老師當面溝通,把問題說清楚,同時注意禮貌,像圖片上家長那樣的語氣,是不可取的。

04

如果有一種教學方法——不給學生布置作業,但學生卻總能保持好成績,相信老師們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學到手。可是,這種教學方法真的存在嗎?

這裡告訴各位家長,真正懂行的家長,不是嫌棄老師佈置的作業多,而是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還會有針對性地悄悄地給孩子做更多的題。

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

學習也是這個道理。

孩子要想取得學業的領先,光靠課本的那點題,是不夠的。

因為,期中期末考試,乃至升學考試,都比課本上的習題要難多了。只有佔領考題難度制高點的學生,才會得到一個拔尖的名次和分數。


深夜12點,小學生爸爸問女老師“睡了嗎”,結果瞬間炸鍋!



現實中,就算老師不佈置作業,真正愛學習的孩子仍然會自己給自己佈置任務,甚至有的學生跑到辦公室詢問老師假期該學點什麼資料。

有的省份用行政的手段,禁止學生假期補課,禁止老師從事有償家教。

可是,孩子假期就能安心的玩了嗎?很多家長依然花好多錢,讓孩子上私人辦的輔導班,以希望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上輔導班,算不算是額外的作業呢?

我們要鼓勵孩子,風雨中這點累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人生越想獲得豐厚的成績,越想取得越大的進步,就必須要吃苦。

這點作業,其實就是小小的一次磨練,要知道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地取得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