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0月11日至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連續出訪,參加兩個多邊會議,並訪問三個國家。其中,他將參加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十二屆亞歐首腦會議,並對荷蘭進行正式訪問、對比利時進行工作訪問。
荷蘭與比利時這兩個遠在西歐的國家,彼此接壤,均屬發達國家。它們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卻是富足之國,經濟與科技實力強,人文影響力大。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17年荷蘭人均GDP為4.8萬美元,居世界第14位,比利時人均4.3萬美元,世界排名第20位。
中國老百姓對荷蘭與比利時並不陌生,很多人都曾到過這兩個國家參觀旅遊,熟悉那裡的風土人情。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來自比利時的啤酒、巧克力早已成為他們日常消費的一部分,而人們對荷蘭的風車、鬱金香等也耳熟能詳。
荷蘭和比利時都是歐盟創始成員國,在歐盟事務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李總理此次訪問兩國,必然會有益於加強同這兩個國家的戰略溝通,進一步增進彼此之間的相互瞭解和政治互信,提升務實合作水平,為各自雙邊關係乃至中歐關係的發展與合作注入新動力。
中荷經貿合作走在中歐前列
多年來,中荷雙邊合作不斷髮展,成果豐碩,涉及領域廣、規模大、內生動力強。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荷蘭時,中荷兩國還發表聯合聲明,決定建立開放務實的全面合作伙伴關係。
荷蘭經濟屬外向型,對外貿易異常活躍。近些年,中荷之間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中國與荷蘭均支持中歐貿易便利化,兩國雙邊貿易合作走在中歐前列。目前,荷蘭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一大投資目的地國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國。中國對荷蘭出口的70%為轉口貿易。也就是說,荷蘭是中歐經貿往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中轉站。荷蘭在港口、運輸、物流等領域內的先進經驗也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鑑。
荷蘭是最早同中國開展戰略性、長期性科研合作的西方國家之一。早在1999年,中荷兩國就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彼此間科技交流與合作較為活躍。荷蘭的產業優勢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化學工業、機械製造、電子、水利、造船、醫藥等領域,多年來兩國在相關領域內的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荷蘭農業高度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高,其農產品出口額位居世界前列,常年為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未來兩國在集約型農業發展、水利建設與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有進一步拓展與深化的空間。
荷蘭地處“一帶一路”海陸交匯處,其區位優勢不可估量。未來,中荷兩國如何本著開放務實、互利共贏的原則,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拓展與深化合作,共同造福於兩國人民及沿線各國人民,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值得期待。
此外,中荷兩國在文化創意、博物館建設與電影產業等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將有益於增進兩國之間的民心相通與文化互信。
中比科技合作日益深入
自2000年以來,中比兩國高層接觸與互訪逐漸增多,經貿關係穩步發展,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富有成效,雙邊關係保持良好勢頭。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比利時,兩國在布魯塞爾發表聯合聲明,決定深化全方位友好合作夥伴關係。
比利時重視發展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關係,主張建立多極化的世界新秩序,反對單邊主義,主張全球化、國際自由貿易,並強調強化全球化的道德基礎。在中歐關係框架下,比利時積極支持《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鑑於此,比利時同中國在很多涉及國際戰略的重大問題上存有共識。若中比雙方高層持續加強交流與切磋,則有益於共同維護國際規則、推進全球治理的改善。
比利時是最早積極歡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國家之一,很早就開展對華工業技術合作,併為中國提供政府貸款,還同中方建立了產業合作基金。早在1979年,中比兩國就簽訂了《發展經濟、工業、科學和技術合作協定》。幾十年來,兩國科技合作日益深入,且成效顯著,雙方在能源、農業、環保、生物、信息等領域內的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眾多、成果豐富。如今,兩國企業合作的高科技導向日益明顯。
未來,中比兩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環境保護、機械製造等領域內深入合作的空間很大。2015年時,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已同中方簽署協議,決定共同投資建設中國最先進的集成電路研發平臺。
比利時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這使之在新能源研發方面投入較多,並逐步積累了先進的技術與經驗。目前,比利時約有20%的能源需求依靠生物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時,比利時在環境保護與生態發展方面具有較為先進的技術優勢與治理經驗,尤其是水土及空氣淨化、垃圾處理等。未來,兩國在新能源與生態科技領域內的合作值得期待。
中小企業是比利時經濟發展的主力,總體上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未來,中比兩國可在地方合作的框架下,推進雙方對口產業領域內中小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在農牧、食品加工、環保等產業領域內,推動中國企業學習比方企業在創新、管理等方面的經驗。
綜合來看,中國同荷蘭、比利時兩國的合作既有成果豐富,可繼續拓展的合作領域多、可持續深化的合作空間大,與這兩個國家地方合作的進一步推進也值得期待。我們衷心希望,李克強總理此次歐洲之行能夠取得豐碩成果,以進一步推進中荷、中比雙邊關係與中歐關係健康發展。
(作者:張金嶺,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閱讀更多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