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是北洋時代最無爲的一屆大總統?看看他在任期乾的3件事吧


“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齷齪久困筆硯間”,科場失意的袁世凱棄筆從戎了。1879年,徐世昌與袁世凱偶然相識,兩人從此成為莫逆之交。憑著官二代加富二代袁世凱資助的百兩銀子,滿腹經綸的徐世昌先中舉人,再中進士,一口氣衝到翰林院。功成名就之後,徐世昌對年小四歲的這位拜把兄弟念念不忘,將袁世凱引薦給李鴻章。1895年,李鴻章向清廷力薦袁世凱督練新軍。天津小站至此成為兄弟二人仕途飛黃騰達的起點。

此後,二人珠聯璧合,互相提攜,在清末官場混得風生水起。難怪袁世凱由衷稱讚徐世昌:“菊人,真妙才也!戊戌變法危急時刻,軍師徐世昌再出高招:“與其助帝而致禍,寧附後而取功名。”言聽計從的袁世凱很現實地選擇了趨利避害。1904年,徐世昌得任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會試之閱卷大臣,隨後又任系從一品級的東三省總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領銜各省督撫聯名奏事,排在直隸總督袁世凱之前。

武昌起義後,在徐世昌出山、逼宮、掌權三部曲精彩演奏下,袁世凱順利登上大總統寶座。大總統不禁感慨:自己當年區區百兩贈銀竟得如此豐厚回報!然而,大功告成之時,徐世昌卻出人意料地激流勇退了。深諳官場之道的徐世昌明白,深受清廷厚恩的他此時進退兩難,如果馬上棄清投袁,必然招來忘恩負義之名。而閒居不仕就可算作不負皇恩的前清遺臣。作個“局外人”靜觀局勢動盪正是他擅長的招數。


此後,徐世昌隱居於青島,期間屢次婉拒袁世凱出山相助的邀請。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剪除了政敵後,拗不過袁世凱的再三邀請,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國務卿。1915年,袁世凱蓄謀稱帝,徐世昌勸阻無果,遂辭職退居老家河南輝縣水竹村,自號水竹村人。日記中,徐世昌大發感慨: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人多,則國弱;志為聖賢之人多,則國治;志為帝王之人多,則國亂。

1916年,稱帝未遂的袁世凱鬱鬱而終。書法造詣極高的徐世昌出面善後,在墓碑上親書“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也算是善始善終,全了幾十年兄弟之情。作為袁世凱“指定”的接班人選之一,徐世昌首先表態棄權,並主張南北雙方都能接受的黎元洪當大總統。“水晶狐狸”技高一籌,弄得欲欲躍試的段祺瑞足足沉默了一刻鐘才無奈接受。此後,作為袁世凱死後唯一能鎮主場的北洋大佬,徐世昌多次出面調和“府院之爭”。

1918年,三造共和趕走黎元洪後,段祺瑞開始與馮國璋爭奪大總統之職。正當兩人相持不下時,慣以元老資格調停紛爭的徐世昌出場了。在他一系列高超運作和因勢操控後,隨即被安福國會選舉為大總統。10月10日,63歲的徐世昌就任民國第二任正式大總統。


上任後,徐世昌力促南北和解,結束內戰。除此之外,這位低調的文治大總統還幹了三件大事:1919年6月發佈大總統令,命令徐樹錚出兵外蒙收復主權;同年,在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他親自下令釋放被捕學生,撤職處分相關官員,並特別囑咐對學生“寬厚待之”;1920年,發佈大總統令出兵西伯利亞護送華僑歸國,同時廢除俄僑領事裁判權,收回了俄租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