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洋水師是左宗棠管理,甲午戰爭打日本能贏嗎?

上善147925929


如果換成左公是管理北洋水師的負責人,甲午戰爭一樣會戰敗!左公是老陳某國的典範,是平定太平天國與收復新疆等地的肱骨重臣!後不管在哪裡出任職務,都是盡心盡力的長久謀算!然而左公終其一生都是封疆大吏而非廟堂核心,萬頃大廈豈能是一根棟樑支撐?



所以即使左公管理北洋水師,也不能改變清帝國不重視本次戰爭的心態,而日本朝野將那次戰爭視為改變國運的一次豪賭,全國上下盡全力備戰,可想而知以必戰對畏戰的結果如何?妄自埋沒左公英明而已!



即使左公管理北洋水師,也不能從腐朽的清帝國中樞爭取到更多的財力支持,也不能改變軍艦的技術水平落後的現狀,或許還會遭受清廷的斥呵!


用戶3087668883


能贏。

管不管水師不重要,讓左宗棠體力旺盛的活著並管陸軍,那麼甲午還是有希望的。

首先要明確一點,甲午戰爭的決定性戰鬥並不是海戰,而是陸戰。清軍在平壤,田莊臺,牛莊等地的陸戰慘敗才是最終簽訂《馬關條約》的主因。因為陸戰的失利,清軍勢力徹底退出朝鮮半島,日本獲得了非常完美的前進基地和後勤資源,由此,日本便可以以戰養戰,以強盛的兵力對清王朝核心的直隸地區保持高壓態勢,讓整個清政府惶惶不可終日,不得不委曲求全。

在清日進行的一系列陸戰中,大部分清軍的戰鬥意識極差,在平壤戰役中,清軍將領葉志超面對日軍的進攻,在同僚左寶貴趙烈犧牲的情況下棄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到中國境內,導致後續日軍長驅直入佔領整個朝鮮半島。可以說,在武器差距並不懸殊的情況下,清軍完全是敗在了戰鬥力低下,士氣差勁的原因上。

不僅如此,葉志超的戰敗還被李鴻章系的官僚美化為“大捷”,導致國內對戰局缺乏足夠的認知,最終甲午戰局措手不及。

而如果換左宗棠領導那將大不一樣,首先左宗棠下屬的楚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識都強於淮軍,從收復新疆的戰局上看,左宗棠作為對本身軍事認知非常清楚的情況下竟然曾試圖武力驅逐佔據伊犁的沙俄,可見,作戰序列上屬於淮軍的楚軍,戰鬥意識卻是強於淮軍的。

再其次,左宗棠的軍事指揮能力有目共睹,收復新疆的戰略“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直接變成“急進緩戰”套用在朝鮮就很有效,“急進”,就是儘快調動,將陸軍主力集中在朝鮮,遼東等地,“緩戰”就是依託清政府在朝鮮多年經營的優勢,與日軍打持久戰,依靠國力打消耗戰,

要知道,即便是剛剛明治維新的日本,在打甲午戰爭時也已經捉襟見肘,後繼乏力(馬關條約之所以少賠一億兩是因為日本擔心對李鴻章的刺殺活動會激怒清政府抗爭到底,那樣日本是撐不住的,如果日軍還有實力繼續打下去,把李鴻章剁成片都不可能少賠一兩銀子)如果不是馬關條約開創的天價賠款,甲午打完的日本也是慘勝。

左宗棠需要做的就是,不需要計較一兩場戰鬥的得失,只要在大格局上讓朝鮮半島的戰局陷入持久戰,讓日本無法獲得前進基地和資源以戰養戰,必要時就算毀掉整個朝鮮半島也在所不惜,堅壁清野也不給日軍留下任何物資,這樣即便勝利不了,日本也堅持不了一年。

當然,關於戰略方面只是我自己的紙上談兵,但我相信,如果是左宗棠在那個位置上,他一定會做的更好。


扣毛


答案是,即使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師,一樣會不敵日本海軍。原因有三。第一,左宗棠屬於陸戰派,缺乏對海洋權益的認識,他還不及李鴻章。在朝廷內部,李鴻章是海戰派,而左宗棠是陸戰派,他們的理念是水火不容的,經常會爭吵的不可開交,以至於互相掣肘。第二,左宗棠和李鴻章一樣,也是任人唯親,注重派系。李鴻章任用了淮軍系的丁汝昌,而丁汝昌是一個無能的舊官僚。丁汝昌身為海軍司令,卻絲毫不懂海戰,是真正的外行領導內行。以至於鄧世昌等人哀嘆:英國有不懂海戰的海軍司令嗎?就是諷刺丁汝昌是十足的外行。而左宗棠和李鴻章比,也是半斤八兩。左宗棠是湘系的領袖,多年來也提拔任用了一批嫡系“自己人”,在朝堂上和李鴻章的淮系鬥得水深火熱。如果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師,也逃不過任人唯親的格局。第三,政治腐敗。體現在上下勾結,中飽私囊,以次充好。在一次演習之中,丁汝昌的旗艦發射了一枚有質量的炮彈,結果“轟”的一聲巨響,反把自己的軍官炸死數人,連德國教官也一併重傷。旗艦如此,其他艦船可想而知。左宗棠在反腐方面,未必有所建樹。


懷疑探索者


這個問題的基礎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功。因此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從為什麼左宗棠可以收復新疆而李鴻章卻甲午戰敗的角度去回答。

在本人頭條文章《為什麼李鴻章建議放棄收復新疆?所需千萬軍費可買整個北洋水師》對左宗棠能夠成功收復新疆的原因做了分析,先摘錄下:

左宗棠能夠成功收復新疆的原因有三點:一、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做糧草和人員精簡等軍事準備;二、所需的軍費1000萬兩白銀,朝廷撥款500萬兩,同意左宗棠借款500萬兩,軍費充足;三、左宗棠建立蘭州製造局,調集東南的工匠製造最新的武器裝備軍隊。

時間準備充分:一年半;打仗的銀兩充足,1000萬兩白銀,等於整個北洋水師十幾首戰艦的購買費用;精良的現代化裝備。這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情況。

現在來看李鴻章的甲午戰爭。在準備時間上:

1894年3月,朝鮮爆發東學黨起事,朝鮮請求清政府介入;

1894年4月,葉志超率軍入朝;

1894年5月,大清和日本就撤軍問題發生爭執;

1894年6月,日本發動朝鮮宮廷政變,推翻朝鮮保守派,李鴻章派總兵衛汝貴、提督馬玉崑等北洋陸軍進入朝鮮;

1894年7月,大清和日本發生牙山海戰;

1894年8月1日,大清宣佈對日本作戰。

從5月中日就撤軍問題爭執到宣戰,只有3個月時間。戰爭準備嚴重不足,兵員、戰爭物質、槍炮彈藥和軍餉嚴重裝備不足。


軍餉問題。

1894年5月,李鴻章要求戶部撥款300萬兩做軍餉,6月再次上奏光緒籌款;雖然光緒帝同意撥款300萬兩的要求,但直到7月戶部上報:本年應收入的餉銀合計800萬兩,截至5月底,僅收到337.7萬兩,各省還有462.3萬兩沒有上繳。330萬兩的白銀就是戶部所有的錢,顯然李鴻章能拿到100萬兩白銀的軍費,購買子彈、炮彈就不錯了。


裝備問題。

由於1891年翁同龢停止撥款購置海軍器械後,到1894年5月時,李鴻章上奏光緒帝:

“又諭李鴻章奏:必須豫籌戰備。請飭戶部先行籌備的餉二三百萬兩。茲據奏稱北洋鐵快各艦。堪備海戰者。祗有八艘。”

6月李鴻章奏報:

"據稱北洋戰艦過少。沿海陸軍分佈直隸山東奉天三省海口。扼守炮臺。合計祇二萬人。各處綠營扼要巡防。備多力分。斷難抽調。體察倭韓情勢。出境援剿至少亦須二三十營。此次請籌的餉二三百萬。  "


總結,在3個月戰爭準備時間、軍餉嚴重不到位、調遣軍隊不足、裝備幾年不更新、彈藥存儲不足的情況下,左宗棠即便是主帥,也無力在甲午戰爭中打贏。

相比清政府,日本為此準備了很多年。光緒帝倉促宣戰,是甲午戰爭戰敗的重要因素。


歷史哨聲


歷史沒有如果,但通過有價值的假設可以分析一些問題,例如戰爭打的是人還是武器。提問者者提出的假設是錯誤的,因此我也不會按照錯誤的提問去回答。

我會按照我對晚清的理解,進行大膽預測!

曾國藩和左宗棠不可能被貶職去做北洋水師提督,要去做只能去做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管理北洋海陸軍。曾國藩應該還會輸,但不會那麼慘。左宗棠則根本不會輸,輸的話頂多是失去朝鮮,但日後我們會贏得戊戌變法的成功或被清廷消滅。

(1)關於假設的假設

我們說假設無聊就需要一個假設下你還得有幾個假設。

比如我們就需要假設左宗棠的壽命要有九十多,且在中法戰爭後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因為左宗棠不可能被任命為北洋海軍提督,那叫貶職。

你也不能假設左宗棠和李鴻章一切對調,否則假設沒有任何意義。

你更不能假設沒有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收復新疆、中法戰爭中左宗棠沒有做過他做過的事情。

只能假設中法戰爭後左宗棠還活著,接替了李鴻章的一切職務。

(2)左宗棠可以至少打平甲午戰爭,北洋海軍的實力會因為左宗棠在1887年大水災中主動削減軍費而打折扣,但陸軍實力會突飛猛進,由此朝鮮半島不會丟失

甲午戰爭是光緒皇帝主打,但光緒只能控制半個皇宮和影響力控制中國。實際上的戰爭決定權是在李鴻章手中。如果左宗棠在李鴻章的位子上,那麼,這場戰爭將是光緒和左宗棠執意打的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和李鴻章與光緒和湘軍的隱形對峙就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之前,湘軍是沒有挺帥的,左宗棠作為湘軍曾氏兄弟死後是無可爭議的統帥。光緒的實力將大幅度增長。

(3)甲午戰爭中的甲午海戰結果會有變化

李鴻章時期,福建馬尾勢力就在北洋海軍佔主體,那麼,假設左宗棠任了九年的北洋水師的話,將控制北洋海軍艦隊同時對北洋海軍的岸防系統、武器供應系統、教學訓練系統進行整合。甲午戰爭中,我方失敗的武器供應假冒偽劣問題、貪生怕死問題都將不復存在。那麼,甲午海戰問題將會是另一個場景。

(4)左宗棠會主動拿“北洋軍費”去救災,北洋海軍的武器照樣不會增添,但北洋不缺錢

因為李鴻章和淮軍貪汙問題比較嚴重,造成海軍購買武器過程中說不明白的貪腐問題較多,1887年的河南大水災又使得上千萬人生命受到威脅。

翁同龢在此情況下,建議清朝全國上下捐錢,停止外購武器。左宗棠會在這時主動減少北洋武器外購,甚至會拿出自己的錢捐款,左宗棠捐款一生中已經捐出了是個養廉銀二十多萬兩,也可能會拿出李鴻章在甲午戰爭後主動讓出的自己貪腐的八百萬兩白銀,當然,左宗棠任北洋大臣的話肯定沒這麼多,而是早買武器和捐款了。北洋不缺錢。

(5)甲午戰爭的決戰是陸軍,因此,日本很難佔領朝鮮,至少保證不輸

假設左宗棠1885年後任北洋大臣的話,湘楚軍將是朝鮮戰爭的主力,淮軍的悍將如劉銘傳等能打仗敢打仗的人也會加入。平壤戰爭只會戰死而不會被嚇死。那麼,甲午海戰前運入朝鮮的日軍能否打贏都很難說。

(6)甲午之後,左宗棠會幫助戊戌變法成功,慈禧和李鴻章被徹底削權;或者慈禧、李鴻章等人造反被消滅

左宗棠任北洋大臣後主打甲午戰爭的話,戊戌變法也就不會發生了。康有為梁啟超也就不會出現。因為沒有賠款和臺灣被割讓出去。

一個人的存在確實可以影響歷史,例如商鞅對於中國歷史,王安石至於北宋後期,張居正對於晚明,這些都是明證。

光緒主導的戊戌變法之所以失敗:

一是國力弱必須得變法;

二是皇帝沒有權力;

三是沒有能文能武、鎮得住天下官員的管理者,如果左宗棠能活那麼大歲數,那麼,大部分湘楚軍和抵抗派文武都會支持他。

如果出現李鴻章和慈禧叛亂的事情,也會像“明治三傑”的二傑消滅“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那樣。

(7)如果上述結果沒有出現,左宗棠最有可能成為推翻清朝或被清朝打敗的人

個人的意志無法蓋過階層和集團的意志,晚清的歷史是清廷逐漸失去人心的歷史,誰能推翻清廷誰就代表民意民心。

我的意見是:通過三人性格和經歷的對比,左宗棠最有可能成為推翻清政府的人,李鴻章和曾國藩其次。

左宗棠這個人因為生活民間較長且長期在軍界,他被晚清官場薰染得不多,因此具有草根性格非常明顯。

李鴻章這個人腦子兒最靈活,但因其是清廷一員且是“重要既得利益者”,要想放棄既有利益去反清很難的。

曾國藩最無可能,首先他個人做清朝官久矣,且一直屬於穆彰阿一黨屬於“官場油條”一派;其次,他在官場算是“大儒”,他以“忠孝示人”,做官成功、反太平天國成大功皆是如此,如果他反清那麼最終也會被人拋棄。

因此,結果只能有兩個,左宗棠造反成功或者失敗。


坐古談今


首先,對於左宗棠收復新疆,很是敬佩,正因為有他一直堅持要收復新疆的決心,才有現在的錦繡山河,所以說左宗棠是民族英雄。但是北洋水師換做左宗棠管理,甲午戰爭能打贏嗎?

這個問題不言而喻,甲午戰爭會失敗,根本原因不在武器裝備,而在於體制的舊化。我覺得不管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管理,還是左宗棠管理,最後甲午戰爭都會失敗。

為什麼這麼說呢?那就先談談北洋水師覆滅的表層原因。據悉,當時北洋水師的武器裝備跟不上日本的,有一些炮彈是啞彈,最後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那麼是怎麼會出現啞彈的呢?在北洋水師軍費這塊,當時的清政府是怎麼撥發的,都沒有慈禧太后過生日的一半多,這樣在沒有強大軍費支撐下,拿什麼武裝?

就算是是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師,這樣的問題就能解決嗎?我想並不能,甲午戰爭失敗根本原因在於體制,當時的日本通過自上而下的明治維新,從各方面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才走上了向外擴張的道路,而反觀當時的清朝,依舊閉關鎖國,就算是發動了洋務運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在此我想說的是,不管是誰管理北洋水師,甲午戰爭都將會失敗。


林間野史


北洋海軍除了李鴻章,很難還有第二人能把它帶好,如果換成“左騾子”來帶,估計北洋水師死的更慘。



很多人都認為,“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鴻章是甲午戰敗的罪魁禍首,覺得如果北洋艦隊換個人來帶,甲午戰爭的結局就會不一樣。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整個北洋艦隊都是李鴻章畢生之心血。作為最早親眼見識過列強兵器之精銳、尤其是海軍之強大的人,李鴻章是非常清楚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必要性的。因此在有關“塞防”還是“海防”的問題上,李鴻章自始至終都堅定的堅持海防,並且為此和左宗棠搞得相當不愉快。



正是因為李鴻章傾注的心血,北洋水師才能建設成為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亞洲第一世界前八的海軍艦隊。北洋艦隊早期的經費,實在是李鴻章一個子兒一個子兒省出來的,到了後期慈禧侵佔海軍經費,也實在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



但是如果是性格剛毅的左宗棠,結果很可能就比李鴻章還壞了。且不說左宗棠對於海防的重視程度不及李鴻章,光說其性格,就很難像李鴻章一樣拉出一支叫得響的海軍出來。要不然,為什麼南北洋水師並建,卻只有李鴻章負責的北洋有所成績,左宗棠的福建水師卻很難與之匹敵?更何況以陸軍出身的左宗棠,又怎麼能比早年也曾和西方海軍打過交道的李鴻章管海軍更好?



所以,儘管李鴻章的北洋艦隊輸的很慘,但是換左宗棠來管,不一定會比他管得更好,甚至很有可能更差。


青言論史


甲午戰爭難道只是北洋水師在戰鬥麼?清陸軍在打醬油?顯然這個問題帶有一種潛意識,認為甲午戰爭就是幾場海戰。不說左宗棠當個北洋水師提督,就算他坐到了李鴻章的位置上,甲午之戰也必敗無疑!



甲午慘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制度上,並且這種制度上的影響絕不僅僅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是直接就導致了戰爭的失敗。對此,李鴻章也是心知肚明的,在馬關談判的會場,李鴻章向日本人明言:“(甲午戰爭)證明歐洲式之陸海軍組織及作戰方法,並非白種之民所獨擅,黃種之民亦可應用並取得成功”。不過,在“歐洲式之陸海軍組織及作戰方法”的應用上,日本比清朝要成功得多。



在海軍管理上,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設立了海軍省,統一籌劃海軍事務;在兵役制度上,日本人採用現役與預備役相結合的近代兵役制度,既能保證充足兵源,又能保證訓練質量。相比較而言,大清朝設立海軍衙門卻沒有專職大臣、採用存在諸多弊端的募兵制度等等軍事政策就遠遠落後了。

顯然,制度上的問題,對中日甲午戰爭的勝敗影響是根本的、直接的,不是換個激進的、專業的幹臣來就可以扭轉局面的。


靳長蘇


首先大家得明白,甲午戰爭我們輸在哪方面。這個搞不清,就是盲人摸象。

1.甲午戰爭之敗,武器,調度,士氣,策略,後勤,通訊,補給,陸軍海軍協調,外交宣傳,戰爭動員,各個方面都輸於日本。但是這一切的根本還是…………人!最關鍵的幾個人,慈禧。李鴻章!

2,慈禧內政手腕歹毒,處處為了保持自己和滿清皇室地位,但是這些心機遇到洋人,就原型畢露,顯出眼界能力不濟了。而李鴻章能力有,可惜貪財,治軍不嚴,任人唯親,以致於北洋水師紙老虎一個,不堪一擊。戰爭中,畏敵如虎,失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如此慘敗,實在沒有什麼水平!

3,換了左宗棠,因為慈禧還在,左宗棠處處受制約,他不會像李鴻章那樣圓滑,估計幹不長。但是,另一方面想,真的堅持下去,以左宗棠的清廉,操守,原則和信念,北洋水師肯定會軍紀嚴明,士氣高漲。這樣的部隊,就是嗷嗷叫的老虎,武器,戰術都不用擔心,不用打,日本已經心寒了。即便有輸有贏,總體來說,絕對不會如此慘敗!更不會窩在家裡,死捱打!

4,這就好比國共內戰,打的是雙方最高指揮的智慧和品德!有些朋友過多強調戰艦的先進程度,,航速高低,炮彈的多少,軍費的挪用,其實是沒有看到根本。要知道這些都是末端的事情。還是那句話,依照當時國家管理的水平和士氣,中日水師戰艦武器互換,中方能取勝嗎?

5,一將無謀,累死千軍。此言不虛呀!


才辰日月


其實,如果是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師,那麼只會輸的更慘。

這裡不是否認左文襄公的抗日御侮的決心,也不是否認他治軍的能力。而是因位,左文襄公根本不懂的近代海軍。雖然左宗棠興建了中國第一所近代造船企業,福建船政馬尾造船廠;也興建了第一所海軍學校,福建船政學堂。但是,對於海軍有熱錢並代表就懂得海軍發展的趨勢,比如在左宗棠擔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之時,為南洋水師從德國購買了"南琛"、"南瑞"兩艦,又從福州船政局訂購了"開濟"、"鏡清"兩艘快船。經過數年發展,讓南洋水師擁有大小艦船16艘,排水量近16000噸。但是,這位中國近代海防的開拓人,卻極為排斥但是正在興起的“鐵甲艦”。拒絕為南洋水師,購買這種正在興起的,可以極大增強海軍實力的戰艦。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左宗棠不懂得近代的海軍和海洋戰略。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因為左宗棠在塞防與海防之爭是的表現。要知道,左宗棠可是號稱中國“船政之父”。而是,因為其對海軍的認識還停留在“水師”階段,所以對海軍提出的要求是"江海防務並重,不爭大洋"。同時,還非常認同湘系水師統領彭麟玉提出的"有海防無海戰"的謬論。試想,一個連“海戰”都不認可,只是認為海軍是配合炮臺,進行近岸防禦的將領,怎麼會統領好北洋水師?甚至,連北洋水師能不能建成1888年那樣的規模都不敢確定。要知道,1884年離任之時,左宗棠在其兩江總督的任上也再沒有給南洋水師添購一艘新型戰艦。

不否認,左宗棠面對外國侵略者可能會更加頑強,但是戰爭不是頑強就能節約一切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