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二戰的戰敗國這麼富有?

山西王富貴


羅馬尼亞:“誰說戰敗國都富有的,站出來,我絕對不打死他!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波及人口最多的戰爭,深刻影響了國際歷史的發展,並主導了戰後的世界秩序直到今天。

而二戰結束後,為二戰浴血奮戰,做出巨大貢獻的戰勝國獲得了主導國際秩序的資格,而戰敗國則受到了嚴厲的制裁!比如德國被分割佔領,日本被禁止保留軍隊!

然而,這些受到制裁的戰敗國,特別是德國和日本,在戰後卻在經濟上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然成為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

那麼,為什麼這些戰敗國特別是德國和日本等普遍如此富有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先天底子厚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美德等國崛起的最重要契機,尤其是德國。

伴隨著德國的統一,第二次工業革命也進行得如火如荼,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不僅為德國培養了如克虜伯這樣的大資本家,還為德國攢下了海量的財富,大規模的熟練工人,大批量的高素質人才,這些是德國崛起的關鍵!

日本也同樣如此,倒幕運動成功後,日本明治維新也迅速鋪開,終於讓日本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潮流。日本的西化改革取得很大成就,雖然還有大量的封建殘餘,但是從天皇到平民,觀念已然改變,這是同時期其他亞洲國家所無法比擬的!

到二戰前期,雖然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但是日本已經有了高麗半島等國際公認的殖民地,有了大量的實力範圍,有了強大的軍工製造能力,這是日本敢於挑戰世界強國的重要基礎!

因為有雄厚的工業底子,加上在戰爭中倖存的技術工人和高素質人才,德國和日本的崛起水到渠成!

可以說,正是由於德國和日本等這樣的國家跟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班車,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是他們能夠擺脫被殖民命運,最終站上世界列強的舞臺,最終被擊敗的最重要原因。

試想,如果和三哥一樣,幾百年殖民地從未被超越,你連被列強擊敗的資格都沒有!

2、戰爭獲利大

今天的很多人,以世界和平為己任,千方百計呼籲不要戰爭,這種“泛和平主義”思潮正在消滅所有人的鬥志!

戰爭真的如此不堪?

靜夜史不是好戰分子,但是靜夜史知道,對於德國和日本等經濟發達卻硬件不足的國家,戰爭絕對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什麼意思呢?

  • 在德國和日本開啟戰爭機器,瘋狂對外擴張,成為戰爭的策源地時,國內矛盾被轉移出來,那些掙扎在經濟危機大潮中的人們開始忘卻痛苦,投身戰爭;


  • 戰爭不僅僅是轉移注意力,戰爭需要大量軍隊,於是大量的失業人口光榮地成為“炮灰”,失業率迅速下降;

  • 前期戰爭的順利為本國獲得了海量的資源和市場,彌補了因經濟危機帶來的創傷,國內經濟危機出現緩解,經濟開始好轉,戰爭獲得更多人的支持;


  • 當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絞殺法西斯時,法西斯出現大量傷亡,為緩解本國的人地矛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在戰爭獨木難支,難以堅持時,法西斯選擇投降,戰勝國的報復戛然而止。法西斯奪得的財富遠遠大於戰爭中的消耗!

這就是德國和日本能夠崛起的最寶貴基礎!

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本質上是需要不斷向外掠奪的,德國和日本深諳其道,並進行了瘋狂的掠奪,終於讓自己迅速膨脹。

雖然戰敗了,但是財富並沒有清零,崛起的基礎還在,這就為德國和日本的崛起裝上了翅膀!

3、大哥的有力扶持

其實二戰時期的軸心國不只是德國、日本和意大利,包括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都是希特勒的忠實小粉絲。

但是從今日的發展來看,羅馬尼亞發展遠遠不及德日,這說明並不是所有的戰敗國都很發達。

而造成這一差距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們身後的靠山,簡稱大哥!

二戰結束後,形成兩極格局,為了對抗蘇聯集團,美國在歐洲推行扶植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對英法德意等國進行經濟援助,使其迅速擺脫戰後經濟困境,重新成為發達國家。

日本也同樣如此,因為我國的局勢發展,以及半島戰爭的爆發,美國逐漸轉變態度,從打壓日本到開始扶持日本,日本獲得經濟起飛。

50年代,聯邦德國就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世界第二;1968年,日本取代聯邦德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世界第二。

可以說,美國大哥的支持,是德國和日本能夠迅速起飛的重要因素。

然而,跟著蘇聯混的東歐國家卻不怎麼樂觀。特別是羅馬尼亞等國,因為蘇聯扶持親蘇政權,走蘇聯的計劃經濟路線,導致戰後的羅馬尼亞長期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發展,80年代之後,資本主義國家繼續發展,而羅馬尼亞卻陷入停滯,這導致羅馬尼亞陷入困境!

不過相比於非洲很多國家,羅馬尼亞還是很富有的!

所以二戰戰敗國大部分如此富有並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確實,德國、日本和意大利這三個二戰的戰敗國日子過得一直都不壞,反過來五大戰勝國中除了美國無論在戰前還是戰時或者戰後日子都過得還都不錯之外,其餘的英國、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日子過得都不如德國日本。

當然俄國的前身蘇聯有個社會制度問題,而中國則一直底子就差,開始認真搞經濟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後,真正翻身也還是在本世紀,也就只有十來年的功夫,不需要去糾結這個問題,但是對比一下德國日本和英國法國確實有點讓人想不通。

(東京的銀座被炸成這樣)

(德累斯頓被轟炸之後,見過絕不肯說英語的德累斯頓人)

這四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主流意識形態都差不多,二戰之前這四個國家的發展程度除了日本在國民生活水平上比較落後之外,科技水平也都相差不太多。而二戰結束的時候,德國和日本被炸成了一片焦土,基礎設施的損失慘重,德國本土更是接連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蹂躪。另一方面的英國和法國基本上沒有經過戰火的大規模蹂躪,基礎設施基本上保存了下來,尤其是英國,本土完全沒有發生過地面戰鬥。但戰後的結果是德國和日本迅速恢復了過來,日本還填補上了戰前和歐美髮達國家在國民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各方面都能和歐美國家平起平坐。而英國在一次大戰之前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勝國,本土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損害,但硬就是越贏越抽抽,最後抽抽成了一個三流國家。

順便說一句,英國是“三流國家”的說法並不是老冰我發明的,是聽來的。1997年印度獨立50週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在這年訪問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巴基斯坦訪問時,陪同的英國外相羅賓·庫克提出要幫助調解印巴的喀什米爾衝突,但印度首相因德爾·庫馬爾·古傑拉爾聽說之後嘀咕了一句:“一個三流國家有什麼資格來干預大國間的事物呢?”,讓曾經的“大英帝國”的君主面子好生掛不住。

(第12任印度總理,說英國是“三流國家”的因德爾·庫馬爾·古傑拉爾)

怎麼會這樣呢?

裡面的原因挺多。

首先是人心問題。戰敗國的國民無話可說,只能認輸,都已經跌到了谷底,誰也救不了自己,只能自救。佔領軍不搞大屠殺就要感謝時代在進步了,還有什麼好說,擼起袖子拼命幹唄。到了那種地步,誰都牛不起來了,大家只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反思,發現有不合理的法律或者規矩,毫不猶豫毫不費力地就能改過來。

但戰勝國那邊就不一樣了,戰勝國人人都是功臣,都了不起,人人都認為“沒老子還贏個屁”,都要國家的犒勞。英國這邊仗還沒有打完,就把領著打仗的丘吉爾給踹到了一邊,選了一位社會主義者艾德禮來帶著大家建設“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國家。於是幹活的人少了,享福挑刺的人多了,到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有個挺有名的名詞叫“英國病”,就是指英國人的好逸惡勞。和戰敗國肯認真改革不同,戰勝國這邊是遍地利益集團,想找個沒有利益集團的地方放個屁都不可能,大家都知道不合理也就只能將就的地方多了去了。其實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拿此地來說,79年改革的時候遇到的抵抗比現在就要少多了。

另外,因為接受了納粹在德國之所以上臺的教訓,二戰後美國自己就放棄了要求戰爭賠償,也不讓其他國家過度請求戰爭賠償。雖然二戰中的大部分物資和軍火是美國供應的,但英國自己也付出了不少,這些付出的無法通過戰爭賠償收回,這是一筆很大的負擔。

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在一戰失敗之後就全被剝奪了,日本和意大利在二戰失敗之後也被剝奪了全部殖民地。這三個戰敗國不但沒有了殖民地,連自己國家都被戰勝國佔領了,這樣就不需要自己的軍隊來保衛國家,很長一段時間不需要軍事開支,而且在重整軍備之後基本上也都保持了最小武力配置的狀態,這樣就可以向經濟建設投放更多的資金和勞力。

但戰勝國的英國和法國就不一樣了,這兩個國家都是老牌殖民主義大國,除了本土保衛要軍隊之外,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的防衛費用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二戰剛剛結束,萬業凋零,從殖民地弄錢很難,本來進入20世紀之後經營殖民地就很困難了,只有出的,沒有進的。加上二戰時美國人又弄出了個《大西洋憲章》,要消滅殖民主義,直接和英法過不去。這樣二戰結束之後英法首先面臨的就是各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的壓力。一開始英法還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採用強硬手段鎮壓,甚至還為了殖民地的獨立問題打仗,像法國在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英國在埃及為了蘇伊士運河也打過仗,這些戰費也是要國民負擔的。

不要說打仗,就光在殖民地駐軍一事對宗主國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比如從1914年一戰開始到1945年二戰結束這30年中,英國支出的軍費總額達到了408.5億英鎊,而同時期的國民收入只有1585億英鎊,就是說這30年中英國把國民收入的25%花在軍費上了。而同樣經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的軍費開銷只有英國的1/4。這是因為德國在平時沒有龐大的殖民帝國防護費用。

這麼一來,被剝奪了殖民地的德意日三國在非殖民化的世代就比英法這種殖民大國又少了一大筆開銷,英國在1968年撤出在蘇伊士以東的全部軍事存在就是為了沒錢,養不起海外駐軍。

最後,還有一件很邪門的事情使得戰敗國沒有負擔。

打仗要錢,一般國家在戰爭期間都以發行戰爭公債作為籌集軍費的一種手段。

英國和法國光榮地打贏了戰爭,接下來政府就要向全力支持政府的國民們還債。

但是戰敗國呢?開戰的政府高官全是戰犯被押上了審判臺,戰爭政策是錯誤的,國家都被外國佔領了,政府換了,過去的一切全錯,從頭開始。新政府不認那筆戰爭公債的帳,德意日戰後的政府都不需要償還前政府借的戰爭公債。

其實就是德國和日本就是還債也沒什麼了不起,戰後德國和日本的通貨膨脹非常嚴重,但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就要低很多,那可是一筆天文數字的戰爭公債加上外債,把英國人快壓死了。知道英國人到什麼時候才清算完了因為二戰而欠下的債嗎?到2006年的年底!那年的12月29日英國向美國付出了最後一張8330萬美元的支票。要知道美國還是挺大方,已經免除了英國人6.5億美元(相當於2017年的90億美元)的租借法案債權。

這幾個因素加起來,戰勝國的英法在發展上趕不上戰敗國的德日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一般來說,隨著事態的發展變化,當初成功的原因會是以後失敗的原因,反過來當初失敗的原因也會是以後成功的原因。


冰冷雨天


為何二戰的戰敗國,如今發展的要比大多數戰勝國還要好還要富裕!

典型的例子一個是德國一個是日本!

德國是歐洲第一強國,經濟總量歐洲第一,日本曾經是亞洲第一富裕國家,雖然如今被中國超過,但仍然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

這就有點顛覆人們的認知,為何戰敗的國家反倒戰後混的更好,比戰勝國還要滋潤!不應該是成王敗寇的嘛!

我個人認為,原因有這麼幾個!

一是,地緣政治需要,不管德國還是日本,都處於特殊的敏感的地理位置,在冷戰時期,德國是歐洲對抗華約組織的最前線,德國一分為二東德和西德,東西兩大陣營就在柏林牆下對峙,在亞洲,日本就是對抗東方陣營的最前線,美軍在亞洲最大的軍事基地,當年朝鮮戰爭突然爆發,朝鮮大舉南下,差點滅掉韓國,第一批緊急奔赴韓國的美軍部隊就是距離韓國最近的駐日美軍一個師,幫助韓國守住最後的據點釜山漢江防線,好爭取時間美國本土主力部隊抵達仁川登陸!可見日本美軍基地對於亞洲是多麼的重要!

正是二戰後揭開冷戰序幕,日本和德國特殊的地緣政治,對抗東方陣營最前線,得到了美國鼎力援助和支持,二戰後馬歇爾計劃,美國開啟狂援助恢復歐洲經濟的計劃,朝鮮戰爭爆發,參戰百萬美軍所有的武器彈藥物資補給都是就近在日本採購,潮水一般的訂單讓戰後百業蕭條一片廢墟的日本經濟立刻起死回生一片繁榮!

就像韓國,在越戰時期,韓國政府主動提出派出韓軍加入美軍參加越戰,條件是美國提供大量援助和無息貸款,有超過十萬韓國軍人參加了越戰,美國提供的大量援助和無息貸款,也實現了漢江奇蹟,韓國經濟開始快速騰飛,朴正熙雖然獨裁,但卻正是他一手把韓國帶入輝煌,這也是為啥如今很多韓國人仍然懷念朴正熙而支持他的女兒朴槿惠選為總統!

正是美國出於戰後美蘇爭霸全球冷戰考慮,而鼎力支持扶持處於最前線的盟友,德國,韓國,日本都獲益匪淺,如今韓國日本仍然處於對抗朝鮮三八線的最前線,而在歐洲,由於蘇聯解體,北約東擴,前線已經前移,到了波蘭和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東歐這些年經濟跟打了雞血一樣快速發展也是如此!整個西方鼎力做後盾援助!前段時間歐洲開放烏克蘭免籤,接納烏克蘭進入歐洲大家庭,提供數十億美元援助等等,烏克蘭距離加入北約就差一步之遙,這也是引起俄羅斯這麼大反彈,不惜出兵烏克蘭主要原因!

第一條是政治因素影響!

第二條是內在因素,日本和德國都曾是數百年軍國主義,多次對外發動戰爭擴張,長期的軍國主義和戰爭,刺激了德國和日本的工業尤其是軍工業快速發展,打仗畢竟拼的是鋼鐵,飛機坦克大炮,所以德國和日本工業家底雄厚,這也為他戰後快速恢復經濟提供了充足的基礎,就像一名日本政客揚言,沒有二戰優先發展軍工,哪來的如今日本發達的民用工業?二戰後軍工企業都轉型民用,誰能想到三菱重工當年是日本主要武器供應商,大名鼎鼎的零式戰鬥機就是三菱重工的產品!也正是雄厚的軍工基礎,研發生產飛機坦克大炮航母,才有今日日本強大的民用造船業和汽車工業!

德國也是如此,人們津津樂道德國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四號坦克,ME109戰鬥機,毛瑟步槍等等,才建立德國雄厚的汽車工業基礎,要知道,大眾汽車在二戰是生產坦克發動機的,奔馳公司是給德軍生產軍用越野卡車的,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是保時捷公司產品,保時捷虎!戰爭無休止的需求讓工業就跟打了雞血狂發展,二戰爆發前,德國全國飛機制造廠才二百多家,戰爭爆發後擴張到兩千多家,年產戰鬥機幾萬架,哪怕到了四四年德國還有一年就戰敗了,四四年一年德國還生產豹式坦克八千多輛,其他型號坦克幾萬輛,噴氣式飛機一千多架,V2飛彈兩萬多枚,STG44突擊步槍三十萬支,鐵拳反坦克火箭筒三十多萬具!哪怕戰爭最後一個星期,德國軍械部倉庫裡存放的半自動步槍還有二十多萬支!

正是快速發展的軍工工業,才是德國和日本敢發動戰爭的本錢!

這是物質方面的,

還有精神層次方面的!

長期的軍國主義思想薰陶下,日本和德國國民培養出嚴格的紀律和服從觀念,生產效率高,工作嚴謹負責,何謂軍國主義?就是整個國家就是一座大兵營,每一個人都是軍人,一切都以軍隊的標準,要不為啥人們總說德國人的品格是嚴肅認真刻板和嚴謹,這都是軍人素質的體現,像鐘錶一樣的精準,二戰德軍之所以被稱作最優秀的軍人,就是這種品格,忠誠即吾榮譽,德意志高於一切!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壓倒一切,紀律服從嚴謹自我犧牲打造出世界第一流的軍人和工人隊伍,要不然為何德國製造就是精工的代名詞,每一件產品都是藝術品,精工細雕,沒有一絲馬虎和懈怠!一切都以軍隊軍工標準!要不然二戰德國人做事是以秒來計算的,差一秒鐘都不行,否則就軍法處置就地槍決!很多電影也有這樣鏡頭,工人就因為稍微一點馬虎,被軍官拔槍就地槍斃了!希特勒男孩這部電影也介紹了德國精英教育下何其的嚴格嚴謹高要求!要把每個男孩都培養打造成男子漢,為了帝國為了元首,每個人都隨時做好付出一切哪怕生命準備!隨時響應元首號召奔赴戰場!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更不用說了,愛德國還變態,為了帝國天皇隨時準備切腹自殺也在所不惜,要不然太平洋戰爭美軍打的那麼艱苦,日軍死戰到底哪怕彈盡糧絕也要戰鬥到最後一人,硫磺島,塞班島,沖繩島就是個大墳墓,日軍神風特攻自殺攻擊也決不投降,每天都成千上萬自殺飛機呼嘯而來撞擊美艦!美軍每攻佔一個彈丸小島都要付出幾個月時間幾萬人傷亡代價,必須把最後一個日本人殺死才算徹底佔領這個島嶼,否則戰鬥就永不停止!有個日本兵在菲律賓原始森林裡一個人戰鬥了三十多年,直到七十年代戰爭都結束三十多年了才走出森林投降,雖然菲律賓政府軍多次派人圍剿,天天大喇叭廣播告訴他戰爭早就結束了,可他就是不信認為是敵人宣傳,除非自己直接上司下令,否則他拒絕投降一直戰鬥下去,都七十多歲了,這三十年還到處襲擊菲律賓巡邏隊,打死幾百人,後來一個日本記者得知這事,在國內找到他當年上司還活著,拉著他跑去菲律賓找到那名士兵,當面命令他放下武器投降,他才投降,日本政府動用外交干預給菲律賓政府施壓不準懲罰他,並引渡回國,回到日本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日本和德國都是有著幾百年軍國主義歷史,長期的軍國主義環境打造出世界第一流的國民隊伍,嚴格遵守紀律,做事一絲不苟嚴謹,認真負責,這也給了德國和日本在戰後恢復經濟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日本商品和德國商品暢銷全世界,精工的代名詞,很好賣很搶手!

德國的汽車和機床,日本的電子和汽車造船等等,都是高端精工,價格不菲卻熱賣!

日本國民紀律性,從他們大街就能看出來,永遠的一塵不染!什麼地方都自覺排隊!日本武士道其實並沒消亡,只不過是從戰爭轉為民用經濟!一切仍然嚴格按照紀律,等級觀念很重,下級對上級無條件服從!就像軍隊裡一樣,服從命令是軍人最高天職!日本標榜大和民族,國民團結壓倒一切!

內外因素加在一起,造就了德國和日本戰後經濟奇蹟,六七十年代經濟開始騰飛,快速趕超大多數國家!

一個是外部援助,一個是本身家底雄厚,另一個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國民隊伍!完美的搭配組合!

戰爭多少都伴有掠奪性質,德國當年掠奪了整個歐洲,日本掠奪了整個亞洲,外部狂給本國輸血,讓本國工業科技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超光速發展,看看德國二戰集中營裡六百萬猶太人六百萬波蘭人六百萬俄國人在免費給德國生產,稍有閃失做的不符合德國人標準就地槍決送進焚屍爐,誰能想到,四四年德國發射兩萬多枚V2飛彈襲擊倫敦,這些飛彈都是集中營裡猶太勞工生產組裝的!他們不跟德國人合作的下場就是立刻處死!解決德國勞動力不足問題,德國佔領法國期間每年勒索的佔領費就高達二百多億法郎,相當於如今好幾千億美元,德國的石油是羅馬尼亞和奧地利油田供應的,鐵礦石來自於瑞典,肉類和糧食牛奶來自於歐洲麵包籃烏克蘭和法國,法國北部工業區也一直在給德國生產裝備,世界最大的軍工廠在捷克斯洛伐克也被德國利用生產!外部狂輸血讓德國軍工就像嗑藥打了雞血一樣,要不然小小德國拿什麼去世界大戰對抗全世界?德國黑科技爆棚,領先世界二十年!戰爭給德國打下雄厚的工業和科技基礎,只不過苦了其他國家,二戰造成七千萬人死亡!

有人說是中國造就了日本,這話其實也沒錯,中日甲午海戰,清朝戰敗,馬關條約光戰爭賠款就四億兩白銀,這些錢相當於日本十年國民生產總值,日本怎麼花這麼多錢的?百分之七十投入到了軍工,讓日本軍工快速膨脹發展,到了太平洋戰爭日本聯合艦隊是世界最強大的艦隊,光航母就十幾艘,世界最大排水量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每艘排水量七萬噸,主炮口徑一米多,一發炮彈就四噸!這也是日本敢偷襲珍珠港和美國宣戰的本錢!中日抗日戰爭,日本又從中國掠奪走多少鋼鐵煤炭木材糧食和免費勞工,更是數不勝數,讓日本工業獲得了充足的新鮮血液!

戰爭讓日本和德國發了家,雖然戰敗,但家底仍在,只要周邊環境有了緩和,就立刻快速發展起來!二戰剛結束,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了鐵幕宣言,揭開冷戰序幕,西方頭號敵人轉為對付蘇聯,德國和日本週邊環境立刻大大改善,從西方的敵人一下子轉變為盟友,也讓他倆抓住機會快速發展!韓國其實也是同樣道理,沒有三八線北面朝鮮,西方有什麼理由狂扶持韓國?地緣政治鬥爭的需要,軍備競賽,經濟競賽,都想證明自己這邊制度才是最好的!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德國和日本這樣戰敗國反倒抓住機會崛起了!

日本和德國之所以總富有侵略性,跟他們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都夾在大國中間,唯有對外擴張才有出路,德國地處中歐,夾在東面的俄羅斯和西面英法之間,俄羅斯西進勢力擴展歐洲必須經過德國,英法東進也要經過德國,這也是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不得不兩線作戰原因,東線對抗蘇聯,西線對抗英法美!冷戰時期德國一分為二,蘇聯和美國各佔一半,雙方在柏林牆下對峙,一牆之隔把歐洲分為兩半,華約組織和北約組織對抗,日本也是如此,他是島國,四面環海,他要擴張也只能尋求大陸,從明朝時倭寇作亂時就以朝鮮半島為跳板入侵中國的戰略,二戰也是如此!征服中國後再從中國進入印度次大陸!

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抓住冷戰的機遇,地利是所處的特殊的地緣政治,人和是內部國民高度的團結和紀律嚴謹!

如今日本又要再次嘚瑟,也是抓住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機會,美國加大在亞洲對抗遏制中國,就不得不依賴日本這個前哨基地,對日本來說就是千載難逢機遇,美國逐漸放鬆對日本的管控,甚至扶持縱容日本重新軍事崛起,作為自己在亞洲對抗中國的左膀右臂,日本在釣魚島上和中國不斷的對抗原因也是如此,只有加大對中國對抗,美國才能越來越放寬對日本的管控,越來越依賴日本!美國光靠自己力量無法同時在亞洲對抗中國在歐洲對抗俄羅斯,就不得不依賴自己的盟友們來分擔,在亞洲,除了日本,誰還有實力能對抗中國,美國不依賴日本能依賴誰?其他亞洲東南亞那些盟友自身實力實在太弱,只能捧個人場,要說實力,別無選擇只能日本!如今美國越來越加大對朝鮮施壓,以朝核為理由,半島局勢不斷惡化,日本也越來越積極越來越肆無忌憚,千載難逢重新軍事崛起機會怎肯輕易錯過?不賣力點給美國看看,美國又怎肯輕易放鬆對日本管控?如今在日本唯一駐軍的國家只有美國,沖繩島是美國在亞洲最大軍事基地,唯一有能力管控日本的也只有美國!

其實這一切都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就能看明白日本未來舉動,他意圖很明顯,就是想抓住機會重新軍事崛起,恢復舊日本帝國,作為戰敗國隱忍數十年,等的就是這一天!如今甚至越來越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了,通過安培帶內閣大臣們首次戰後公開對著天皇高呼天皇陛下萬歲也能看出一斑,天皇萬歲是二戰日本舊帝國口號,在戰後日本一直小心翼翼不在公開場合喊這個口號怕被扣上不反省戰爭大帽子!可如今越來越肆無忌憚公開化了!恢復舊帝國海軍旭日旗和舊帝國國歌君之代等等,日本從最初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到如今越來越肆無忌憚,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目共睹,他就是想恢復舊帝國和舊日本帝國軍,現在畢竟不是軍隊只是自衛隊,但自衛隊不用來自衛卻突破可以海外派兵和發動先發制人打擊,這個自衛隊的頭銜也名存實亡了!日本就差把最後一塊遮羞布扯下來公開恢復舊帝國了,和平憲法快形同廢紙,越來越沒約束力了,就差最後給公開撕毀了!美國出於現實利益和威脅考慮,對日本睜一眼閉一眼甚至暗地裡縱容扶持,亞洲面對中國崛起和朝鮮核武現實威脅!畢竟美國已經沒能力同時在歐洲和亞洲同時只依靠自己對抗中國和俄羅斯,他需要盟友的協助!這是很現實的考慮,日本雖然是頭狼,美國人也不傻,心裡很清楚,但至少一百年內還無法威脅美國和美國為敵,如今他們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標,可中國俄羅斯朝鮮的威脅卻迫在眼前!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先把眼前的事解決了!

還是應了西方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利益是永恆的!德國日本雖然以前曾經是美國的敵人,但如今他們有共同的利益,敵人也立刻優雅轉身為盟友,朋友和敵人角色轉換隨著利益的轉換而轉換,無縫連接!

日本隱忍了半個多世紀,等待的就是一個機會,而如今他們等到了,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讓日本看到了希望,中國的和平崛起讓西方越來越感到壓力和威脅,威脅到了西方領導地位!養了日本這麼多年的狗,也到了放出來咬人的時候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作為對抗中國的急先鋒!釣魚島問題由來已久,為何卻突然爆發?難道是巧合?偏偏趕在美國宣佈重返亞太戰略後不久,難道還看不明白嗎!臺灣為何國民黨慘敗,民進黨大勝上臺,兩岸關係緊張惡化,都趕在一塊了!這一切歸根結底還不是配合美國亞太戰略遏制中國的目的,給中國添亂添堵!什麼狗屁一人一票選舉,都是扯淡,糊弄人的把戲障眼法罷了,歸根結底還是背後勢力起主導作用,圍繞主體戰略運轉!

大國政治,大國戰略,高手過招,套路實在是太深太複雜了,不過只要弄清楚他們目的到底為了什麼,就能大致評估出他們會怎麼做,不管他們怎麼做都是圍繞核心戰略這條主旋律運轉的!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


齊天小聖143432292


距離二戰結束已經七十多年了,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最近大家經常討論的問題是,二戰中到底誰是真正是戰勝國,誰是戰敗國?

時至今日,德國和日本已經成世界頭號強國,在各項指標上,都要高於曾經的戰勝國英國、法國,甚至美國也在日本的經濟騰飛面前相形見絀。

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成了最大的債務國,很多重要指標被日本超過,技術領域被日本逼得節節敗退,“日本威脅論”在美國興起。

德國的生產總值早就超過了英法的綜合,在國際社會上也有了話語權,由“合作伙伴”升入“領導層”。

二戰結束後,德、日的城市被炸燬,經濟瀕臨崩潰,主權喪失,地盤縮小,在“四D計劃”(非軍事化、非納粹劃、非工業化、民主化)的限制下,他們跟著戰勝國的指揮棒活動,一度十分悲慘。

西德、日本最重要的任務是擺脫控制,爭取經濟獨立發展,冷戰幫了他們。戰後德國通過一系列條約,比如通過加入“歐洲煤鋼聯營”,取得了經濟上與歐洲其他國家平等的權利。然而他們仍然是“政治的矮子”,戰爭剝奪了西德和日本的政治話語權,卻給他們經濟的發展帶來機遇。

對於戰敗國,美國是既打壓又扶持的,比如朝鮮戰爭,美國向日本大批量訂貨,特需訂貨對於日本是一針強心劑,客觀上促進了日本的經濟發展。既然日本肯當美國的“小弟”,大哥自然有好處先想著小弟,而小弟也能在大哥身上揩油。

關於戰敗國為何最終走向強國地位,我們分四個方面來闡述:

一、國際因素

在二戰開始之前,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就非常發達,超過其他國家,二戰結束後,由於戰勝國的干預,“經濟民主化”剷除了兩國之前的前資本主義因素,而軍事“四D”又讓他們被迫放棄軍事發展,而將所有資金投入到經濟中來。

同時期的英法卻因為殖民地依然存在,而花費大量金錢看守殖民地,軍隊每天吃的銀子不計其數,殖民地爭取獨立的戰爭,又讓英法浪費了很多錢。二戰時,為了維持戰爭所需要的龐大開支,英國曾向美國借錢,這筆借貸也壓垮了英國經濟的發展。

戰爭結束後,美國和蘇聯陷入冷戰,這種局面為戰敗國提供喘息的機會,美國對戰敗國的態度也必然緩和,先是降低懲處標準,再是對經濟上也大力扶持,美國需要養一群“小弟”,對美國的經濟而言並非好事。

再次,德國日本因為無權發展軍備,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日本的軍費不到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是世界軍費負擔最輕的國家之一。

二、體制因素

二戰前日本雖然自由市場類型,但國家干預過重,影響市場發展的活力。

而戰後一切都重新洗牌,“經濟民主化”弱化了壟斷對經濟的阻礙,日本市場經濟有很大的活力,通商的產業也各具特色。

西德在幣制改革後取消了物價控制,過渡到自由市場模式,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三、精神因素

德、日都比較注重精神力量,都是有軍國主義傳統的國家,而英國法國則傾向於安逸,人們不愛打仗,只想享受生活,尤其是戰勝後,他們覺得已經沒什麼奮鬥的必要了,仗都打贏了。

日本軍人尚武全天下皆知,而新興的資產階級又是從武士階層分化出來的,所以日本整個社會都是好戰的。在好戰精神的指揮下,他們上進、肯努力、能吃苦,有統一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失敗不但不影響他們,反而激勵了他們,讓他們變得更好。

日本民族近代以來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對國家的忠誠也讓日本內耗少,比較團結,民族凝聚力強。

德國重教育,善於總結失敗經驗教訓,對工作精益求精,以及殘存的軍國主義思想,都是他們能夠在逆境中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日本不斷衝擊因戰敗而設立的禁區,突破“無核三原則”,這種非和平的傾向,也值得我們深思,二戰結束後,到底誰是歷史真正的贏家?

參考文獻:《二戰戰敗國名譽恢復》《四大戰勝國對德態度的轉變》


靜說歷史


對此問題,很多人都說德國,日本,意大利這些國家之所以比較富裕,是因為他們跟對於人,也就是美國,在美國的大力援助下,他們才有了今天,但問題是跟著美國混的一大溜,那些為什麼就遠遠不如這幾個?

事物變化的根據來自內因,美國的援助只是外因,再說美國是嚴重防範德,日的,美國四大敵,德,俄,中,日,德國是英,美,法父子叔三個第一內心之敵,二戰以後,德國與日本等於亡國,國土被佔領,政府被解散,人民被統治,意大利則沒有,此時人民沒有反抗,以後也沒有,而是在刺刀下建立起純文職政府,他們除了全力發展經濟以外,還能幹什麼呢?這是兩個被嚴格管制的國家,也是被閹割武裝自己的功能的國家,德國被劈成兩半,蘇聯佔東,叫東德,英美佔西,叫西德,兩大陳營對壘,蘇聯在東德駐紮有強大的軍隊,西方勢力完全不是對手,只能在軍事上採取守勢,西方有個戰略學家喬治-凱南,認為應該與共產主義陣營比拼經濟而非軍事,通過經濟成就來證明兩種社會制度誰優誰劣。

這確實是個聰明的辦法,以己之長攻人之短,資本主義是自由發展模式,適合一個社會的全方位發展,有利於商業與金融的繁榮,而這正是現代經濟的特點,社會主義屬於集權制,長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短於全面發展,在戰爭和強對抗時,社會主義更強,在和平發展時,資本主義更好,而冷戰屬於和平發展,制度竟賽,正是以長擊短,而社會主義陣營一味發展軍事力量,卻又和平竟賽,正是失策所在,若趁早與資本主義陣營比拼經濟,也不致散夥,中國搞經濟,還是不差的。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大力扶植德國經濟,夲來德國已被打爛,作為亡國奴的德國人知恥後勇,懷著巨大的悲哀努力建設自己的國家,乘著北約用制度戰勝制度的西風,德國經濟起飛了,夲來他就是個發達的工業國家,正是輕車熟路,只要有了資金與市場,技術他有的是,資金有華爾街,市場有歐美大市場,全部對他開放,西德也不用操心國防,以及國際事務,他能做的也只有老老實實地幹活掙錢,所以自然富有,

日本當然與德國沒什麼不同,也是亡國之國,也被美國佔領,命運任人家安排,也剝奪了他進行戰爭的權利,也在嚴管下活著,從未見人民起義過,既然日本人這麼乖,那主人應該有所獎勵,既然限制了政治和軍事,那就應該在經濟上補償,尤其是朝鮮戰爭,日本列島成了朝鮮戰爭的基地,如果沒有日本,美國不可能將朝鮮戰爭進行下去,進行戰爭的大量物資,都是在日本生產的,如果從萬里之外運一顆子彈,都費好大氣力,何況是那麼多的物資,這樣,整個西方的大量物資,原料,資金,技術,都源源到達日本,日本人作為被管制的民族,除了好好幹活還能怎麼,他們內心的羞恥,仇恨只能深深埋在心底,代之以發奮圖強,也乘冷戰制度竟賽的西風,在經濟上一枝獨秀。

但無論是德國,日本,意大利,他們發展了的,是人家允許你發展的,人家不允許你發展的,你至今也稀鬆平常,比如在航空與航天技術,原子能,計算機等最關鍵的產業上面,他們仍然是矮子,所以他們必須仰美國人的鼻息。


縹緲孤鴻影45


二戰的最終戰敗國都是最初的侵略國,是具備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戰備及思想優於其他國家時,才會膨脹其戰爭侵略野心,一旦在戰爭前期取得優勢後,就氣開始大肆掠過資源、物質、人才等等,而戰後由於政治原因又不需要賠償或賠償極少,也不用追責。其掠奪的財富和資源根本就沒有失去的可能性。雖然戰後最初幾年日德等國過了幾年艱苦樸素的日子,但隨著時間的淡忘,它們就會用掠奪的財富迅速積累資金和資源,一躍成為經濟強國。就好比某人搶劫了鄰居的家產,而法院僅判決他有罪,不僅是監外執行而且還不用歸還財產,那麼最初幾年他又怎麼好意思又怎麼敢花天酒地當富翁。等過了十幾二十幾甚至更長一點,他那時瞅準時機一躍成為大富翁,因為鄰居們都已經相信了他是做生意賺了錢。殊不知那些錢其實就是自己親爹親爺的血汗錢。


雲淡風輕15231902


本來就有基礎,人家的國家和政府戰敗了但是人員素質和教育並沒有戰敗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這個是靠高素質人口和教育來支撐得,所以儘管基礎沒了但他們很快就知道自己缺什麼,從哪裡開始,按那些步驟順序進行。而我們這邊老蔣一邊在動腦筋怎麼騙美元,一邊在想著怎麼剷除異己,放著日本的油水就是不知道撈點真值錢的,結果弄兩條破船回來!其實當時那麼多日本企業,隨便撿點三菱,大阪造船企業回來,本田川崎雅馬哈之類的回來,都是國之根本!結果他利令智昏搞兩條破船還得意的不行,鼠目寸光啊!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他放著鎮國寶不拿撿破爛,他不吃敗仗天理難容!


頭名大咖


我看到第一個答案說的挺好的,戰敗國是在戰後利益階級重組,新的主導階層是為擠進上層社會,努力發展,整個社會在進行著良性的發展,上層社會的重組,更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正所謂,不破不立,就是這個理吧。

而戰爭國的利益集團並沒有發生變化,仍舊是原先既得利益者執政,而這群利益集團已經失去了進取的銳氣,更多的是享樂主義盛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上層社會新鮮血液的流入,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木杉羽


其實很簡單,二戰戰敗國,沒有一個是被動參戰的(相比之下一戰戰敗國奧斯曼土耳其就有點搞笑了,剛參戰就捱揍)。德意日三國能侵略別國,都是因為自身能力夠強,經濟夠發達。二戰戰敗之後,雖然三國都被打成廢墟,但仍然擁有大量人才,重新致富是非常正常的事(菲律賓和緬甸變窮就是因為人才缺乏)


清風知水


二戰戰敗國,其實也就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日本(意大利後來倒戈相向)。

先說德國。

德國戰敗後,德國分裂成東德和西德。東德和西德是冷戰的前線,因此不論是北約還是華約都積極建設這個前線,打算壓倒對方。

而日本原本經過二戰,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結果狗屎運無敵,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和冷戰的開始,日本得到了美國的有力支持,因此絕地翻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