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把音樂當作手中的武器,讓舞臺成為歌手的戰場。過去的許多年裡,在國內外綜藝節目市場上已不足為奇。從“Idol”到“The Voice”素人歌唱選秀至今依然在電視屏幕上屢見不鮮,長盛不衰。從“歌手(我是歌手)”到“蒙面唱將猜猜猜”,明星歌手也在舞臺上為把自己的音樂實力發揮的淋漓盡致而真刀真槍地拼殺了數年之久。在此過程中,“星素結合”的概念悄然而生,以至於“我想和你唱”、“天籟之戰”、“夢想的聲音”一眾節目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綜藝節目的大世界。素人、明星、星素結合,似乎一切都順應了綜藝發展的歷史潮流。

作為歌唱競技類節目,從節目參與人員上,似乎已經囊括了它應該擁有的所有人設,明星歌手、明星導師,素人選手、半素人(網紅)等等。然而作為節目的必備元素,現場觀眾是所有節目中都不可或缺的,因為幾乎絕大多數節目中,這些觀眾所承載的並不僅僅只是烘托現場氣氛,投票決定節目中的選手的勝負已是大勢所趨。就小編以為,如今的歌唱競賽類節目,已經不太可能出現某一個或幾個人的評判就能決定最終的冠軍歸屬。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上面提到的幾乎所有的歌唱競技類節目,參與競演的選手(明星歌手)基本都是以個人單槍匹馬的形式登上舞臺用歌聲一決高下。那麼問題來了,現場的觀眾或粉絲的功能僅僅侷限於烘托氣氛、歡呼動容和決定勝負嗎?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讓這些坐在臺下的人站在舞臺上,讓他們從節目的配角成為主角,從另一個角度讓屏幕前的觀眾們體會到他們對於音樂的熱衷和歌手的愛戴,歌唱類節目有可能從傳統的“單挑”形式演變為大規模的集團軍作戰嗎?

8月31日韓國Mnet頻道播出的一檔歌唱競技節目《300》就是一個實例。該節目就是每期由2位明星歌手與他們各自的粉絲應援團聯合展開合唱對決的節目。每支應援團上限為300人。iKON、輝星、UV,Loco&Gray、Lovelyz、Weki Meki等明星出演,各自代表了trot、R&B、rap、ballad、dance等不同風格的音樂。作為電視觀眾來說,《300》的現場氣氛可謂“鑼鼓喧天,人山人海,”300人左右的大合唱乃至大齊舞看得人也是雞皮疙瘩掉一地。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仔細想來,這畫面不正像是戰場上兩支軍隊擺開陣勢,以音樂的名義大幹一場的既視感麼。以往這場都是明星或素人之間的“小打小鬧”,而當這些明星們大旗一揮,需要用自己的實力和號召力來招募自己的“群眾隊伍”把他們一起帶上舞臺,這音樂的戰爭儼然就成了一件大事兒。

《300》首播收視率1.2%,Naver TV網站上數據如下: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l 視頻頻道訂閱 : 576名

l 視頻數 : 30部

l 點擊數 : 143,594

l 評論數 :284

YouTube上的數據則顯示,第二期節目的關注度明顯上升。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第一期Loco&Gray 舞臺: 8月31日上傳, 點擊數 1.5萬 點贊 551,評;第二期 Wiki&Miki 舞臺 : 9月8日上傳, 點擊數 7.8萬 點贊 2.4千,評論224

當然,節目的收視率和網絡數據並不能成為衡量一個節目好壞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對於其模式的創新性來說。該節目編劇為韓版《蒙面歌王》原班人馬,在《蒙面》的模式遠銷美國之後,其在模式上相較於傳統歐美模式也是絲毫不落下風。

如果說《300》的最大亮點在於把明星偶像和粉絲群融合在了一個舞臺之上,兩者之間大有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那麼在其他的模式點上節目組也頗有一番思考。

首先,節目組把現場應援的粉絲團的上限定為300人,那麼對於當場競技的2個明星來說,各自能夠得到多少粉絲來到現場應援就會是節目的一個懸念。對於如何揭曉這個懸念,韓國編劇採用瞭如下圖的方式,可謂經濟實惠且揭曉那一刻能夠瞬間點燃現場氣氛。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對於明星來說,親眼見證自己有多少應援團來到現場聲援自己可能並非什麼新奇的事情。但若是來的人數和對決的勝負有著直接關係,恐怕對於明星的心理上會有很大不同。畢竟,無論是哪裡的明星,只要是牽涉到勝負輸贏的,估計沒有人會不care自己的面子。因為規則是現場應援團的人數就將被算作是表演的基礎分數,如果其中一個明星應援團的人數遠遠落後於對手,那麼在之後的表演中,哪怕是自己一方的發揮再出色,想要贏得本場的對決恐怕也會很困難。

所以,我們順著這種規則想得再深一些,這其實就是一種全新的投票形式。因為在以往的歌唱類節目中,凡是有觀眾投票的環節,絕大多數的形式還是使用“投票器”的形式。這似乎已經成為了觀眾投票約定俗成的方式。但是如今的電視觀眾已經被各種節目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對於很多年輕觀眾來說,複雜的賽制和形式並不能得到他們的青睞,反而,簡單直截了當才符合當下快節奏的觀看習慣。所以,用人數直接作為投票的標準看似是一種極為原始的方式,但恰恰是如今的綜藝亟需的樸素與真實。前些年,墨西哥一檔歌唱類節目也曾用到過類似的方式。觀眾如果喜歡選手的表演,就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即表示自己為該選手投上了神聖的一票。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除此之外,英國節目《大家一起嗨唱》也在一定程度上運用了“眾人合唱”的概念。和《300》有所不同的是,《大家一起嗨唱》現場的100個大眾評審,他們大都是半素人(包括網紅還有社區當地的唱歌達人),甚至在100個人中還融入了像Geri Horner這樣知名歌手,前“辣妹”組合成員。在舞臺過程中,如果喜歡選手的演唱,那麼就可以點亮自己的燈並和選手一起演唱,點亮的人數越多,也就意味著越多的人加入到演唱中,選手也會得到相應的分數。個人以為,雖然這種形式頗為新穎,也一定程度上能夠點燃現場的氣氛,但是會對選手的選歌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選歌必須是非常膾炙人口的熟歌,否則選擇一首冷僻的歌,即使選手自己發揮的再好,但因為能夠引發大合唱的概率相對較低,最終也一定會影響為他投票的人數。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明星與粉絲應援團一起合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一起進行必要的排練,為了節目的效果,如何才能使的最終呈現出的表演顯得不像“散兵遊勇,烏合之眾”。《300》節目中給出的方法是由明星錄製將要演唱的視頻教程,發佈到社交媒體上供粉絲們觀看和學習。這種方式既可以完美地與粉絲進行互動,利用社交網絡上提升自己的關注度,還可以提前讓粉絲們對於將要表演的歌曲進行練習。當粉絲們都來到現場之後,正式舞臺開始前,明星還會帶領他們進行一次集體練習。等到一切準備就緒,由兩組明星就如兩位將軍一般率領著各自的一支近300人的隊伍,在演播室內進行正面交鋒,一場歌唱集團軍作戰將就此拉開序幕。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當歌唱類節目從“單挑”走向“團戰”

粉絲們從以往傳統無論多麼瘋狂,也只能以加油鼓勁的方式為自己的偶像吶喊助威的“看客”,正式轉變為了可以通過自身的表演改變比賽結果的“選手”。仔細想來,粉絲們在觀看偶像演唱會時,聽到耳熟能詳的歌曲時,動輒上千乃至上萬人的大合唱往往會成為那個夜晚最為難忘的時刻,通過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對於偶像的熱愛,或許也是一種最好的方式。

— THE END —

作者 | 燦星蔡曉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