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不「斗」了,子彈簡訊也不「彈」了……

日前鬥魚和子彈短信幾乎同一時間登上了熱搜榜。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不過鬥魚是全網下架,

子彈短信僅在iOS平臺下架,

且解釋了下架原因:

“由於我們的內容合作方提供的兩條資訊被投訴可能涉及圖片版權問題,子彈短信在 App Store 暫時下架,抱歉給大家帶來不便。我們正在與合作方核實具體情況,恢復下載後會第一時間告知各位。子彈短信近期將會持續更新。”


如此看來還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吧?

畢竟一經推出,

下載量就急劇攀升!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不過反觀鬥魚

至今沒有公開下架的原因,只在安卓應用商店上留下一段話:“鬥魚直播”因內部優化調整,停止提供下載服務,10月15日恢復下載。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話說現在英雄聯盟S8全球總決賽正打的火熱,

這個遊戲直播平臺鬥魚卻突然下架了。

這波操作也屬實沒看懂……


斗鱼不“斗”了,子弹短信也不“弹”了……


近幾年,下架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常態化的懲戒手段。流量為王的時代,割斷流量來源,就是在動搖企業的根基。涉足內容的子彈短信,也開始逃不掉內容企業們面臨的風險和揹負的責任。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子彈短信中彈

按照官方的解釋,子彈短信這次踩中了“侵權”的雷。

反觀國內,很少看到有因為侵權受到應用商店處罰的案例。


民間一直在呼喚更嚴厲的版權管理和更嚴肅的版權意識,比如騰訊在今年1月底上線的信息訂閱類APP立知,因被外界吐槽抄襲“即刻”,引發較大的輿論危機,存活一天後,騰訊就緊急下架了這個最新內測產品。


5月,差評宣佈獲三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隨後以品玩為代表的科技媒體公開指責差評洗稿。事件持續發酵,騰訊當然不願意背上“不支持原創”的鍋,最終停止了投資。


也就是說,國內對於侵權的處理,還沒有更好的規章制度,尤其是針對內容產品。大多數時候,需要靠當事人吼出聲。


但這次,子彈短信資訊內容圖片涉及侵權問題,並沒有人站出來投訴,當事人直接聯繫了蘋果官方,就搞了個下架處理的結果。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操作也是666了


想想國內各大平臺,從微信公眾號到頭條號等各類自媒體賬號,還沒有一家的處理速度和處理結果能達到iOS的程度。原創者找到抄襲者都不一定能討回公道,這次原創者找到轉載方,還得了個說法。


子彈短信作為一款即時通訊工具,選擇在產品中嵌入信息流自然有特殊考慮。要說社交,誰也做不過微信,雖然優秀的“營銷經理”羅永浩幾次把產品推上了頭條,但實際對微信造成的影響,還不值一提。


以至於上線一個月餘,就有媒體人在微博爆料,其下載量估算已跌至5960,不及一個月前高峰時期的百分之一。


這下可不得了了,惹得羅永浩大怒。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2018年,人人都知道內容是個難做的生意,但難做也要硬著頭皮上。子彈短信選擇從內容中分一杯羹,就要做好被內容安全拉住前進腳步的準備。


按照iOS的邏輯,子彈短信的下架符合規定。但還是很詭異,子彈短信一直以來都是和其他的內容方進行合作,並不進行內容生產。也就是說,被侵權方最先投訴的,至少是內容的刊登方,而不是子彈短信這個三手的合作方。


鬥魚比賽直播間刷抽獎廣告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和子彈短信相比,鬥魚面對的問題更復雜。如果同樣是涉及內容侵權,鬥魚或許像子彈短信一樣,早就高調解釋,以表明公司沒有出現太過嚴重的問題。


鬥魚的下架,更符合今年以來國內大多數內容產品的下架邏輯。


沉默中消失,整頓後上架。


有網友猜測,鬥魚此次下架或許與之前的一次網貸廣告有關。鬥魚用戶洪成(化名)告訴刺蝟公社記者,在下架前夕,鬥魚在《英雄聯盟》S8某場比賽中,植入了人人貸的廣告:“當天的比賽是兩支外國隊伍,GMB和GRX,鬥魚在直播間搞了一個抽獎活動,發送指定內容的彈幕可以抽獎。”


洪成恰好把直播同步到了電視屏幕上,一時間,鬥魚的指定內容“借錢就找人人貸”刷滿了整個比賽畫面。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但互金廣告或許並非這次下架的導火索。有內容平臺工作人員告知,“現在各大平臺審核都比較嚴,各行業資質、許可或授權等是要提供全的,網貸也不例外,但網貸廣告有問題一般不會導致下架。”


今年7月,短視頻平臺抖音此前因在搜索平臺投放的廣告出現“侮辱英烈”相關內容,被立案查處,但並未遭遇下架危機。


但今年的鬥魚運氣不是很好,麻煩和它的知名度一樣大。


一方面,監管趨嚴,從短視頻到資訊平臺再到直播平臺,都在加重人工審核的比重,以保證內容安全,比如鳳凰新聞客戶端如今仍處於整改狀態。


另一方面,捧紅的主播接連犯事。如果說五五開開掛還只是遊戲界的內部矛盾,那麼陳一發諧謔民族傷痛就成了全民公敵,導致直播間封停,至今都未恢復常態。


回過頭來看,鬥魚這次被下架,與過去的種種負面有種必然的承襲關係。平臺的問題在根子上,主播出事的背後,本質上是鬥魚自己對“刷禮物”這件事的極度痴迷,APP下架、上市前景再被質疑這個“雙份套餐”鬥魚吃的不冤。


圍繞這個武漢互聯網企業的爭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作為國內領先的橫跨PC、移動端的大型直播平臺之一,鬥魚下架,是營收焦慮的產物。


但凡準備上市的企業,除了講出一個漂亮的故事,財報數字也必不可少地需要衝擊一波,而鬥魚遲遲上不來的營收表現造成的焦慮,已經危機鬥魚經營決策的理性。

鬥魚不“鬥”了,子彈短信也不“彈”了……

斗鱼不“斗”了,子弹短信也不“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