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追隨孫中山,少數民族的驕傲丨彝族民主革命的先驅 安健

他一生追隨孫中山,少數民族的驕傲丨彝族民主革命的先驅 安健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有各民族參加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許多少數民族愛國志士熱情獻身這一革命,並做出了貢獻。彝族民主革命先驅安健,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追隨孫中山,忠貞不渝。

據說安健精通漢、彝、日、英4種語言。是中國國民黨惟一的少數民族元老,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彝族的俊傑。安健一生忠誠地追隨孫中山,為中國的新民主革命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

他一生追隨孫中山,少數民族的驕傲丨彝族民主革命的先驅 安健

安健

安健字舜卿,1877年8月22日出生於貴州省郎岱廳羊場巡檢司凹烏底(今六枝特區新場區上官鄉下官寨)一個彝族水西土司家庭。少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不滿清朝虐政和土司制度的黑暗。

1905年

東渡日本,尋求救國之道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後,多次回國進行革命活動。他積極參加孫中出親自策動和組織的武裝起義,受到孫中山和同盟會稱讚。

1912年

安健與自治學社社長鍾昌祚等人,自上海繞遒雲南回黔,抨擊滇、黔軍閥及貴州執改的憲政派,後來鍾昌祚被劉顯世殺害,安健被迫出走日本。

1914年

孫中山在日本創立中華革命黨(1919年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安健成為該黨比較重要的人物。1915年袁世凱叛國稱帝,孫中山在目本召集大會,確定分省討袁,任命安健為貴州討袁護法總司令。袁世凱死後,各省軍閥割據,安健不屑為伍。

1917年初

與同族人餘達文等在上海創辦《斯覺報》,宜傳三民主義;維撚軍閥,文章震驚海內。同年,孫中山當選為大元帥,任命安逮為大元帥府參,常被派往滇、黔、桂諸省開展工作。同年11月,孫中山任翕安篚為川邊宣撫使,他遵照孫中山關於安定川康邊民,團結各民族,開發邊疆資源,共建國家大業的指示,多次深入藏、彝地區,調査民情,宣傳革命。

1923年

7月返回廣州,任大本營諮議。

十月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俄共產黨、列寧幫助下,決心改組國民覺。

1924年

1月在廣州召開國民黨全國笫一次代表大會,通過宣言,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安健竭誠擁護,與廖仲愷等一起,對國民黨右派進行堅決鬥爭。為充實革命武裝,他先後從貴州挑選百餘名各族青年,帶領他們進入黃浦軍校,後來這些青年都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5年

孫中山逝世後,安健參加陳延年、周恩來等組織的“西南同志會”外圍組織,與周逸群等共產黨人一起,團結爭取國民黨的滇軍、黔軍、粵軍、桂軍中的左派力量,推進北伐。促使黔軍彭漢章投靠北伐軍,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安健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此時,安健與周逸群、賀龍常有接觸,接受共產黨影響。

1927年

蔣介石叛變革命,安健團結在以宋慶齡、何香凝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中間,堅持與國民黨右派鬥爭,被視為“赤化分子”。

1928年

安健到昆明,想借同族人當時的雲南省主席龍雲之力,聯合他省勢力與蔣介石抗爭。

1929年

6月,安健曾一度出汪貴州臨時政府政務委員兼民政廳長,雖經努力,但是軍閥割據,各懷異心,反蔣計劃終未能實現。1929年10月i2日病逝於昆明,終年52歲。國民黨政府追贈安健為陸軍上將,並將他的故里上官鄉,名為舜卿鄉。

安鍵生前十分關心含民族的團結和貴州少數民族的前途和發展,多次在報刊雜誌上撰文介紹貴州民族情況,批判大漢族主義的偏見留存的著作有《貴州民族概略》、《貴州土司現狀》等。

為中國的民主革命作出了一生的奉獻。可謂我國彝族民主革命的先驅,他的一生業績卓著,已列入《中國名人錄》。且現貴州省有關部門已為安健建了墓地,並舉行了隆重的落成與禮。

他一生追隨孫中山,少數民族的驕傲丨彝族民主革命的先驅 安健

安健墓位於牛場鄉興隆村。安健是貴州最早傑出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對辛亥革命在貴州的活動頗有貢獻。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先後被任命為討袁軍貴州司令長官、大元帥府參議、川邊宣撫使、大本營諮議及國民革命軍第九軍黨代表,積極主張與共產黨緊密合作,成為孫中山先生處理革命事務的助手之一,他逝世後被國民黨追認為陸軍上將,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