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美關係僵局

陳毅從1958年至1972年擔任外交部長。這14年間,他直接參與我國重大外交決策,為我國贏得了廣大亞非拉國家的支持,頂住了來自美、蘇的高壓,維護了我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改善了我國的安全環境,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開創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陳毅通過長期、大量的外交實踐工作,形成了他獨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風格,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資源和寶貴財富。進入20世紀60年代,美蘇爭霸,國際形勢激烈動盪,我國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1969年春,中蘇之間爆發了“珍寶島事件”。同年夏天,蘇聯威脅對我國核設施實行“外科手術式”襲擊。此刻,陳毅受命主持由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三位老帥參加的國際形勢的研討,並向中央提供建議。經過近三個月的研究,四位元帥向中央提交了《對戰爭形勢的初步估計》和《對目前局勢的看法》兩份報告。這三份報告對當時戰爭與和平這強的重大問題做出了正確判斷。報告認為,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但中心是中美蘇三大力量的鬥爭。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美蘇單獨和聯合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的可能性都還不大。目前中蘇矛盾大於中美矛盾、美蘇矛盾大於中蘇矛盾。陳毅在他個人的報告中更直接建議打開中美關係僵局。陳毅說:“關於打開中美關係,我考慮了很久。現在,尼克松出於對付蘇聯的戰略考慮,急於拉攏中國。我們要從戰略上利用美蘇矛盾,有必要打開中美關係。”葉劍英也同意陳毅的分析,葉劍英認為,《三國志》中魏、蜀、吳三國鼎立,諸葛亮採取“東聯孫吳、北拒曹魏”的戰略方針,可供參考。從美國的情況看,當時的尼克松政府從美國現實利益出發,的確不得不考慮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早在1967年10月,尼克松便在《外交》季刊上撰文稱,“美國對亞洲的任何政策都必須緊迫地抓住中國的現實”。1970年,尼克松在《對外政策報告》中又說:“從長遠來講,如果沒有這個擁有7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不久以後,尼克松還在“堪薩斯演說”中明確提出“五大力量中心”。很顯然,這些情況正是陳毅作判斷的依據。事實證明,陳毅的報告從戰略的角度把握住了大國關係演變的脈搏,抓住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及時向中央提出正確的政策建議。報告上報中央三個月後,中美大使級會談恢復。這些都為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2月訪華和我國外交工作新局面的開創作了準備,也充分展示了陳毅高超的外交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