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畫報》系列:1951年畫報封面


1951年《人民畫報》第1期:毛主席雕像。

1951年《人民畫報》第2期: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合影。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

1951年《人民畫報》第3期:撫順煤礦工人。撫順西礦曾是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現在是垂直深度424米的“亞洲第一大礦坑”;日劇時期佔全國煤產量的30%,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最大的煤礦;龍鳳礦豎井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煤礦豎井,在中國乃至世界採煤史上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1951年《人民畫報》第4期:中國的南丁格爾——護士李藍丁。1950年11月,李藍丁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帶領上海軍醫大學志願手術隊奔赴抗美援朝前線。在前線,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著:檢查傷員傷口,佈置手術,組織X光檢驗……。在她的帶領下,手術隊以最快的速度治療傷員,讓他們儘快痊癒重返前線。

1951年《人民畫報》第5期:向全國發出挑戰的李順達互助組。 李順達,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李順達建立起全國最早的農業勞動互助組。1951年3月,李順達領導西溝村互助組,向全國各地互助組發起了開展愛國豐產競賽運動的倡議。


1951年《人民畫報》第6期:北海實驗託兒所醫生為孩子檢查身體。

1951年《人民畫報》第7期:中國共產黨成立30週年紀念。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

1951年《人民畫報》第8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軍、空軍。

1951年《人民畫報》第9期:三位胸佩大紅花、面露自豪笑容的治淮模範。淮河由於下游排水不暢,在解放前是有名的害河。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十分重視、關心治淮工作,並於1951年發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

1951年《人民畫報》第10期:北京天安門。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1951年《人民畫報》第11期: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牧羊女。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儘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誌。

1951年《人民畫報》第12期:京津線上的流線型列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