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巨变,沧桑图景映射

眼前是一张新街口老照片(图①),一眼望去,金陵饭店“金鸡独立”,让人穿越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35年前。


南京城的巨变,沧桑图景映射


① 1983年新街口。南京市档案局供图

1983年,南京金陵饭店建成,一时间轰动全城,很多人都想亲眼看看“中国第一高楼”的雄姿。翻阅当年的报道,曾有新闻记录了这样的镜头:有市民仰头细数楼层,楼太高,仰头幅度太大,戴着的草帽都掉了下来……如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却再也没人仰头数高楼了。

过去,高楼大厦曾是佐证城市发展的标志。而现在,新的共识形成:城市的核心是人,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标尺。

今年国庆长假的前一个星期,64岁的朱金成在家翻箱倒柜,忙着找一张33年前的老照片,准备去参加社区展览。照片找到了——他带着两岁的儿子,自豪地站在新建成的“南湖大圆圈”里。“大圆圈”,就是南湖广场(图②)。


南京城的巨变,沧桑图景映射


②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南湖广场。 南京市档案局供图

1982年,为集中解决下放回城人员住房困难及城市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南京市政府斥巨资建造南湖住宅区,占地面积达68.85万平方米,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住宅小区。3年后,下放回城的朱金成一家7口人从自搭的小土坯房,搬进63平方米的三居室楼房。

“我们给展览起名《光影流年,南湖记忆》,确实勾起了人们久远的记忆。” 活动组织方、惠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王怡雯说。

南湖作为南京主城跨出水西门的第一步,在当年引领了整个河西的城市化进程。但30多年的老小区,承载着数十万人便利生活需求的压力。南湖也在政府一次次改造出新中,获得新生命。最新一轮出新即将完成,新增300多个地下停车位,新建8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发展,最终要为人民创造高质量的宜居之所。纵观全省,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出新、省级宜居示范区建设……随着城市品质的一次次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一次次提升。

秋高气爽。南京城东,72岁的周树春拄着拐杖,乐呵呵地走出电梯,去外面散步。

3年前,周树春突发中风,行走困难。从前,全家人最得意的就是买了新庄花园6楼的房子,从阳台可远眺紫金山、玄武湖。没想到,97级台阶,没有电梯,成了禁锢老人的最大障碍。

2017年初,南京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政策正式出台,对周树春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当年10月,加装电梯正式使用,周树春终于可以自己上下楼,晚年生活惬意起来(图③)。


南京城的巨变,沧桑图景映射


③ 2018年,南京龙蟠路旁的新庄花园新装的电梯。 邵 丹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来,以苏南为主体的扬子江城市群将重点在宜居宜业上下功夫,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品位;苏中苏北将着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形成集聚辐射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