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股價持續下跌,未來反彈的可能性多大?

騰訊股價持續下跌,未來反彈的可能性多大?

近期,包括騰訊、阿里以及美國FAANG市值都在大跌,而港股市場集體大跌,小米美團分別跌近8%與10%。騰訊控股開盤大跌4.3%,後擴大至逾6%,早間11:00左右,騰訊控股跌幅擴大至7%,將創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下破2.6萬億港元,已跌出全球十大科技股。

騰訊股價持續下跌,未來反彈的可能性多大?

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底創出歷史新高475.56港元后,騰訊控股累計跌幅達43%,市值蒸發近2萬億。最新發布的胡潤富豪榜中,馬化騰財富縮水近100億元。

騰訊股價持續下跌,未來反彈的可能性多大?

從大的市場環境來看,這些大的互聯網企業幾乎都不約而同的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收入增速放緩,賺錢沒那麼快了。從爆發式增長步入了平穩期,反映到股價,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回調。對於騰訊而言,流量與資本是其核心競爭力。但從流量來看,微信的月活都超10億了,國內用戶數量增長的潛力基本已經到頂了,海外又有Facebook和WhatsApp,海外市場很難有大的增長,騰訊的流量基本上就快到上限了。

從盈利層面來看,騰訊現金牛業務遊戲增長放緩,《絕地求生》手遊尚未變現,端遊尚未上線;沒有再推出類似《QQ飛車》、《王者榮耀》的國民級新手遊;國民手遊《王者榮耀》的收入也開始放緩。騰訊的吃雞用戶一大部分來自於王者榮耀用戶群體,而吃雞用戶時長的增長,相對來說是分流了王者榮耀的盈利。騰訊當前的難題是,需要在吃雞與王者之外,做出另一款爆款遊戲來維持遊戲營收的大盤增速。而且手遊用戶的生命週期相對短暫,遊戲市場的增速很難長期維持。另外,受到監管機構凍結網絡遊戲版號備案等政策影響,絕地求生變現受阻,騰訊《怪物獵人:世界》遊戲下架。

在網遊監管趨嚴令騰訊在遊戲等領域面臨一些不確定之外,宏觀經濟環境同樣充滿不確定性,港股大行情走弱給騰訊帶來了不利影響,這同樣波及到了今年在香港上市的美團小米等科技互聯網公司。從年初到現在,在港股上市的新股中已有超過7成破發。

另外是用戶時長被頭條系搶走了一部分,根據QuestMobile2018年7月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上半年的報告: 用戶在今日頭條系使用時長佔比從3.9%增長到了10.1%,增長了1.6倍,騰訊系總使用時長較2017年同期的54 .3%下滑至47.7%,同比下滑6.6%。當前頭條的勢頭來看,短時間內,騰訊很難有效狙擊頭條的上行趨勢,因此,騰訊雖然基於公司構架層面進行了調整,但依然擋不住騰訊的股價大跌。

總體來看是,其一,騰訊營收高度依賴遊戲,但遊戲行業看天吃飯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了;其二,用戶紅利快到頂了,用戶量要增長20%~30%都已經不太可能了,而且流量盤子遭遇對手蠶食,並且無力阻擋其上行趨勢。其三,微信已經進入中年期了,未來不確定性增加。

但如果我們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來看,騰訊股價或許被低估了。巴菲特長期以來的股票投資定律是有三個,1、巨大的投資機會來自優秀公司被不尋常的環境所困,這時會導致這些公司的股票被錯誤的低估。2、當一些大企業暫時出現危機或股市下跌,出現有利可圖的交易價格時,應該毫不猶豫的買進它們的股票。3、 如果對預估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沒有十足的把握,就不要去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

從騰訊的基本盤來看,騰訊股價回升的可能性極大。馬化騰曾經說,騰訊這五六年的策略是做"兩個半"業務,第一是做通信和社交,第二是做數字內容,剩下的半個業務指互聯網+方面。從這個兩個半業務的基本面來看,是相對穩定的。騰訊底子好,騰訊擁有微信、QQ兩個大流量池子,這兩個盤子目前總體上還算穩定,互聯網生意歸根結底還是流量的競爭,只要流量大盤在騰訊手裡,騰訊的城池就是穩固的,剩下的就是怎麼用好怎麼挖掘流量價值的問題。

強者恆強是互聯網不變的定律 ,而騰訊作為互聯網龍頭,擁有數億的用戶習慣數據,相當於擁有未來發展的核心數據,也是B端增長的潛力所在,也可以看出騰訊有意降低互動娛樂事業群在騰訊營收的比重,以削弱騰訊的"遊戲公司"標籤,如果騰訊在遊戲之外的業務增長潛力體現出來,就能拉動騰訊股價回升。

從香港股市來看,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12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63%的恆生指數自年初以來一直呈下行趨勢。十一期間,更是跌破27000大關,甚至在逼近26000關口,創下15年來新低,並首次低於道瓊指數。

從宏觀層面,也有貿易摩擦與人民幣貶值、外資觀望以及去槓桿導致資金面緊張等因素影響,美聯儲加息等多種因素使得港股流動性趨緊,高估值板塊承壓。從國際層面來看,由於MAU增速放緩,移動紅利結束,美國Facebook與推特兩大社交巨頭財報後大跌20%,某種程度上,從投資標的來看,社交股騰訊也受到一定同行類比的影響。從巴菲特的投資定律來看,也可以解釋為"優秀公司被不尋常的環境所困"。

巴菲特所看重的是具有相對的市場壟斷性、較好的財務報表,以及穩健經營團隊與現金流,這些投資理念與騰訊的現狀是匹配的,騰訊的基本盤具有很大的抗風險性。

遊戲業務是騰訊的現金牛,但不是騰訊的固本根基,騰訊的根基建立在微信與QQ的社交生態上,騰訊當前以及未來的潛力增長點或許在於整個大數字內容戰略與雲業務以及社交廣告的增長上,業務分拆帶給騰訊的想象空間依然存在,去年開始騰訊開始啟動各個業務條線的分拆,比如從閱文集團分拆到最近開始籌備騰訊音樂在美股上市等。即使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微信的改版、商業化在加速推進,深耕社交存量的價值還沒有被釋放出來。騰訊雲的發力可能還在後頭。

騰訊已經22天回購股票,回購對股價的推動作用其實非常有限,但也並非完全無效,2015年穀歌就通過創建名為Alphabet的全新公司,改變公司架構,然後通過回購股票或支付股息吸引了新的投資者,推動股票上漲。如今騰訊也基本是同樣的操作,騰訊這些資本層面的操作與組織架構上的調整是否見效還有疑問,作為產品驅動型公司,它必須在吸引投資者的同時,拿出爆款型產品。

在近5年的時間裡投資了20多個方向600多家中外企業,騰訊被業內稱之為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巴菲特的公司),儘管騰訊投資也賺了很多錢,但它一直不被外界認可,因為在外界看來,投資不能成為騰訊的核心競爭力,產品才是——過去人們對騰訊的想象力主要來源於它可以用一個又一個爆款收割全國數億人,比如全中國幾乎所有有智能手機的人都有微信,玩手機遊戲的人多數都是王者榮耀的用戶。

騰訊當前的問題在於,投資標籤越來越強,產品標籤越來越弱,給市場傳遞的信號就是騰訊的業務模型正在投資化,騰訊無法告訴投資人騰訊下一個產品爆款在哪裡,它還有沒有能力打造爆款拿到代表未來互聯網方向的新船票。

因此,對騰訊投資者對於騰訊的期待普遍表現為"把自身業務做好,通過內部驅動去獲取更高的收益"。股票的跌漲,某種程度也能反映市場對一個公司未來的態度。

因為如果騰訊如外界所說投資成為主業,而其內部核心業務增長放緩流量遭遇頭條系蠶食,在短視頻產品佈局上又無力反擊,這本質上可能意味著內部產品能力跟不上未來的新趨勢與節奏,如果內部對於產品趨勢與敏感度喪失,很可能錯失未來互聯網產品大方向與大風口。

總的來說,因多重複雜因素的影響,騰訊當前的股價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低估,全球科技股的中期拐點臨近,多數互聯網公司被波及,不過騰訊尤其明顯。但互聯網還有下半場,騰訊的社交基本盤沒有對手,美國Facebook、推特MAU增速放緩反映的點是它們的收入結構太單一,騰訊目前廣告收入佔比不足20%,無論是微信內的朋友圈廣告、公眾號廣告、還是小程序廣告、騰訊的諸多數字內容的業務的分拆都處於商業價值的有待釋放的階段,接下來看如何深耕存量的商業價值了。

不過騰訊面臨的諸多問題依然需要騰訊拿出有效的破局思路,尤其是如何去掉投資公司的標籤,強化科技公司的標籤,因為從估值體系來看,互聯網科技公司市盈率顯然要比投資公司高得多,騰訊如果將主營與戰略核心從投資方向撤離,迴歸到內部產品與技術層面的深耕,能夠通過持續的產品爆款與內部新業務的孵化增長帶動騰訊流量新的出口,開創出更有價值的新的增長空間,或許才是拉昇騰訊股價的關鍵。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