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只撒玉米養鴿子,能飛好才怪了!

面對良莠不齊的鴿界,提升人的水準與擁有優良品種同樣重要。

其實我深深明白,賽鴿要想成功,養鴿人必須要有相當的悟性,還要有強烈的進取意識。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賽鴿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我們能瞭解的還很有限。更何況是在激烈的比賽中立於不敗之地而笑傲鴿界。若停止學習賽鴿技術就會慢慢的被賽鴿界所淘汰。

天天只撒玉米養鴿子,能飛好才怪了!

這正可解釋為什麼我們身邊有很多長年養鴿者,連皮毛也不知所以然。我認為這就是因為他們不去學習,不去想更深入的事,反正天天撒點玉米鴿子也照活不誤。試想,這樣的育鴿會成功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拿這樣的賽鴿送去參賽所得的結果不辯自明。

雖然自己的年齡不大,本該"不食人間煙火"才對,可是卻發現時下的社會所有人都開始"流行"相互不信任起來,上司下屬同事之間;親戚朋友之間;老同學老哥們之間等等。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是連至親的父母與兒女之間也存在著相互猜疑。難道這個世界本來就應該這樣?自己不禁納悶。

天天只撒玉米養鴿子,能飛好才怪了!

責任是什麼?責任就是要完成事情而具有的強烈使命感!那麼,我們的信鴿協會又做得如何呢?

擁有兩千餘賽鴿會員的城市裡有兩個信鴿協會和一個賽鴿俱樂部,按理說賽事應該是不少了。可是這樣的一個城市每年的賽事普普通通,根本談不上頻繁,賽鴿水平自然也就平平常常。原因就在於各協會在某些決策上的失誤與不足,即使俱樂部總體來說還算公正,但在時間和天氣的選擇上常有差錯,也在壞天氣下葬送了不少短中程的快速賽鴿梟雄。

大家對市信鴿協會也還算信任,因為.它能說一不二,組織能力較強。但人員混雜,給人以分工不明確的印象。而另一個協會剛成立不久,為了吸引參賽鴿數也是經常舉辦各種"大賽",只是在決賽時間選定上總與其他協會的賽事相接近,而造成每個鴿會的賽鴿數都下降,也使廣大會員不能過足癮。

而且經常取消已經預賽過的決賽,決賽站不到位等,即浪費會員的訓放費又讓會員對協會失去信任。

天天只撒玉米養鴿子,能飛好才怪了!

現在鴿賽要的是什麼?應該是人與鴿子的整體素質能夠提升!

有錢都可以引進好的血統,有錢都可以建造最豪華舒適的鴿棚。在血統和條件都旗鼓相當的現今,人的素質極為重要,因為只有實戰型的賽鴿與素質良好的養鴿人才能相得益彰。也才能培育出望其項背的賽鴿隊伍。

鴿友們不難想像,這樣二合一的鴿棚會是什麼樣子,種鴿棚內的鴿系正是適合本地兩季發揮的體型,一條清晰可見的育種思路貫穿其間,其中不排除存在了代表主人性格的偏好。賽鴿棚內的羽羽精英各個抖擻精神,鼓鼓的肌肉也正蓄勢待發,隨時準備一搏沙場。這總比誇誇其談好得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