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美方霸凌主義、極限施壓的做法對中國不起作用

商务部:美方霸凌主义、极限施压的做法对中国不起作用

資料圖

美方霸凌主義、極限施壓的做法對中國不起作用

在商務部11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在回應美國領導人近期表態稱,威脅會對中國剩下的2670億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問題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美方的霸凌主義、極限施壓的做法,對中國不起作用。

高峰指出,“可能美國對於運用所謂自身實力干預別國經濟的做法已經習以為常,但我們不認為升級貿易摩擦有助於雙方分歧的解決。”同時,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改變,新動能正在加快成長,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

高峰強調,希望美方不要誤判形勢,停止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回到互利共贏的合作軌道上來,在平等、誠信、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和磋商解決雙邊經貿分歧。

中荷雙邊經貿合作進入“快車道”

在商務部11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近年來,在中國和荷蘭兩國領導人的共同引領之下,中荷關係進入歷史最好時期,“做大做實開放務實的全面合作伙伴關係”成為兩國的共識,引領兩國關係不斷健康穩定發展。其中,中荷雙邊經貿合作進入“快車道”,合作潛力進一步釋放。

數據顯示,中荷雙邊貿易近年來保持高位運行。2017年中荷貨物貿易額達到78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了16%。今年1-8月,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547億美元,同比增長13%。目前,荷蘭是我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荷蘭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伙伴。此外,中荷雙向投資快速增加,兩國投資合作進入了新的階段。荷蘭是我國在歐盟內重要的外資來源地和直接投資目的地。截至2018年8月,荷蘭在華實際投資金額達到190億美元,截至2017年底,中國對荷蘭直接投資存量達到185億美元。

高峰表示,不僅在投資合作方面,中荷雙方在農業、創新、節能環保、高技術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而且,中方願意與荷方一道,繼續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擴大雙邊貿易,促進相互投資,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特別是深挖高技術貿易領域的合作潛力,推動雙邊經貿合作再上新的臺階。

中國的發展是靠中國人民自己奮鬥幹出來的

在商務部11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談及近期美國領導人發表對華政策的演講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美國領導人的言論罔顧中美經貿合作的事實,是在混淆視聽。

高峰強調,數據顯示,自1987年我國有外資統計以來,中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0026億美元,其中美國對華投資813.6億美元,佔到4.06%。中方不否認美國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但是中國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中國不斷推進改革開放、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奮鬥幹出來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經貿合作始終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不斷向世界開放市場,中國經濟積極融入全球經濟體系。高峰強調,中國從來沒有、永遠也不會搞所謂的“經濟侵略”。相反,中國希望與所有經貿合作伙伴共享機遇,共同發展,共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推動全球經濟增長。

根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自2013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了30%。根據世貿組織的統計,自2001年至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占全球進口總額的比重由3.8%增加到10.2%,服務貿易進口比重由2.7%增加到9.1%。“中國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的貢獻有目共睹。”高峰表示,中國始終恪守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和規則,為全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做出了中國的貢獻。希望美方不要為推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尋找藉口,應該以建設性的方式,採取務實的舉措,真正維護中美經貿合作的良性發展,維護全球經濟復甦的勢頭。

建立自貿區不該搞排他主義

在商務部11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應“美墨加自貿協定”有關問題時表示,一個國家應當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原則基礎上,憑藉市場潛力、政策環境等要素,吸引貿易伙伴。建立自貿區的目的是便利成員間的貿易,應該秉持開放包容的原則,不應該限制其他成員的對外關係能力,不應該搞排他主義。

關於提及的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問題,高峰表示,中方多次強調,在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規則中,沒有關於“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條款,其僅存在於個別成員的國內法中。中方反對將一國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將一國意願強加於人的做法。

高峰同時強調,我們相信每個經濟體都有發展對外經貿關係的自主權,也會根據互利共贏的合作需要,重視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經濟日報 記者:馮其予 責編:武亞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