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分離派

Vienna Secession

談及維也納的藝術歷史,無論如何都必須提到維也納分離派。19世紀末的維也納,受歐洲新藝術運動影響,一種反對學院派的藝術風格開始流行。這些青年藝術家們與學院派決裂,組成新的藝術派別——分離派,這個“Secession”正是與學院派的分離。從此之後,奧地利再也不是隻有音樂家的國度,分離派的代表人物克里姆特(分離派的第一任主席)、席勒、瓦格納、霍夫曼等,都是後來享譽世界的藝術家。

由於這些發起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大部分都是青年,所以這個運動又稱之為“新青年運動”。特點是:反對學院派的保守,提倡藝術的創新,注重實用性和合理性,強調藝創作與現實生活的結合。

維也納分離派會館就是當年維也納分離派的大本營,作為建築物,它本身非常漂亮,尤其是屋頂金色月桂葉組成的球形,夜幕時分在低色溫的天空中顯得格外耀眼。大門上三個蛇髮女妖分別代表繪畫、雕塑與建築,門楣上寫著分離派宣言:“每個時代有它的藝術,藝術有它的自由”。我住在分離派附近,每天來回都會看到它,兀自矗立在街頭,金光燦爛。街對面是分離派藝術家們的聚集點——博物館咖啡廳café museum。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郵政儲蓄銀行

the Postal Savings Bank

奧托·瓦格納

說到維也納分離派就不得不提建築大師奧托·瓦格納,正是他的思想體系營造出的學術氛圍,引發了維也納分離派的建立,所以人們稱他“分離派之父”。他不僅僅是建築師,還是規劃師和教育家,是現代維也納城的設計者和創造者。奧地利過去的貨幣,500先令上,還印著他的頭像和他最著名的作品,被譽為“現代建築史上的里程碑”的維也納的郵政儲蓄銀行。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那瞭解他們印在鈔票上的東西,這絕對是捷徑。記住小姐姐說的這句話。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銀行外立面非常簡潔,沒有繁複圖案和雕塑。磚塊砌築,外層用鉚釘固定住大理石板,既省錢又省時。運用了鋁和玻璃這類當時的新興材料。整個大廳的頂都是玻璃天花,你再低頭看看腳底,踩著的地面也是透光的玻璃,地下層的工作區域便也擁有了較好的光線。

一點不誇張,站在銀行內部,我相當震撼。因為這是1904年,一百多年前的設計啊!瓦格納說,建築師的培養是一生的事,往往要三十歲才能獨立實踐,四十歲才能達到事業上的成熟。設計這個銀行時,他已年過花甲。一個熟透了的建築師腦中竟有如此創新的、簡潔的、現代的設計理念。你走出銀行大門,看看它正對面的那些建築,修建時間比這個銀行還晚,但卻依然是一身歐洲遍大街的中庸風格。所以,說這個銀行是現代建築史的里程碑,一點也不為過。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順帶再說一個奧托·瓦格納的作品,卡爾廣場城鐵站,因為是當年為老皇帝修建的車站,所以也叫“國王車站”,但老皇帝本人一次也沒享受過。它屬於新藝術運動中維也納分離派的代表作,作為車站算是非常漂亮了。後來維也納規劃地鐵線路時,準備拆掉它,民眾強烈反對得以保存。現在這裡是個咖啡館。我路過好幾次,都沒拍照片,說了這麼多,不給你們看就也不行,網上扒了一張,如有冒犯請告知。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誇張的形容一下,歐洲的博物館真是跟咖啡館一樣多,維也納更是。要把這些博物館一個個看完,恐怕我在維也納的短短一個星期其它別的什麼也做不了。除了我提到過的博物館,還有好幾個都是熱門的,我都沒去。

實用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Applied Arts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這個博物館不熱門,在各大旅行攻略網站上幾乎都沒有出現過,如果不是官方的安排,很可能我也不會來到這裡。實用藝術,顧名思義,藝術應用在生活中。你們還記得我在博物館咖啡廳café museum章節講到過一把椅子嗎?(你們肯定不記得,因為沒看文字),設計生產那把著名的維也納咖啡椅的品牌,它家的椅子和

其它例如約瑟夫·霍夫曼設計的椅子一同被這樣展示在實用藝術博物館中,是不是很有想法?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約瑟夫·霍夫曼是奧托·瓦格納的門生,即是建築師又是早期現代主義傢俱設計的開路人。哪怕你沒聽說過他,都一定在各種公共場合看到他設計的沙發的贗品。這個沙發叫做庫布斯沙發,cubus的音譯,cubus是什麼語言我不知道,不過應該跟cubes是一個意思。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克里姆特的《擁抱》在這裡。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博物館門口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Albertina Museum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阿爾貝蒂娜博物館是維也納最大的博物館,在國家歌劇院背後,café Mozart對面。它收藏了上百萬件版畫和六萬多件繪畫作品,特色是印象派畫作,最出名的藏品是丟勒的《野兔》,這我還真的不知道。我考慮了一會,本來時間也不算充裕,我又去過奧賽博物館這個全球印象派畫作最多的博物館,所以阿爾貝蒂娜吸引力不大,就略過了。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博物館這個斜坡頂,也是奧托·瓦格納設計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瑪麗亞·特蕾莎廣場與英雄廣場

Maria-Theresien-Platz

這兩個廣場包圍一圈,周圍有三個博物館,捱得很近,這個地方也叫博物館區。這三個博物館我都沒有去,我不太感興趣,如果真要把維也納博物館都逛一遍,那一個星期也遠遠不夠。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利奧波德博物館

Leopold Museum

席勒畫作

這個博物館的主打是席勒的作品,它是世界上席勒作品最多的博物館。藏品是一個名叫利奧波德的醫生的收藏,利奧波德是席勒的狂熱粉絲,收藏了他大量畫作。所以那個時期的醫生就那麼有錢了嗎?

說起席勒,他是克里姆特的學生。我在維也納才得知,他母親是捷克CK鎮的人,就是我之前去過的那個“全球最美小鎮之一”的CK鎮。席勒也曾在那裡居住過,有個小小的畫室,時不時有年輕女性進出他的畫室,擔任他的女模特。民風保守的小鎮居民覺得有傷風化,將他趕走了。

我並不喜歡席勒的作品,覺得畫風有些陰暗扭曲,主要是不太喜歡他這個人,隨便的愛上一個人,輕易的將其拋棄,曾經還因與未成年少女的事被捕入獄。以下是在美景宮看到的他的畫作。他的很多畫作裡,包括自己的照片中,人物的手都是食指和中指分開這樣一個手勢,不知道代表了什麼。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藝術史博物館和自然史博物館

這兩個博物館長得很像,面對面相向佇立著。一個講藝術歷史,一個講自然歷史。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百水公寓

Hundertwasser House Vienna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有一個鬼才建築師,百水先生,人稱“奧地利高迪”。他是個古怪的藝術家,討厭直線、對稱、理論與規則。他的設計特點根本無需你去查閱資料,但凡看過一眼的人都忘記不了他的風格:童趣、絢爛、豐富、彎曲。

百水公寓最初是維也納市政府為低收入家庭修建的廉租房,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廉租房,如果是的話,一定是全維也納最搶手的廉租房。你在這童話中的斑斕樓房中找不到一條直線,百水先生強調自然與人共存,所以建築的內外都刻意設計的大量植物與之相依附。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冬日夜幕降臨前,積雪的百水公寓是這樣,這不就是童話世界嗎?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以下是一些野生的景點。

所謂野生景點,就是不收門票的景點,大多在路邊綠化帶裡,或者某個公園內,甚至墓地裡。

中央公墓

維也納中央公墓之所以聲名遠播,是因為這裡安葬著莫扎特、貝多芬、海頓、舒伯特和大小施特勞斯等享譽世界的音樂家。他們都被葬在32A榮譽墓區裡,唯獨莫扎特因遺骸無從找尋,既沒有墓地也沒有墓碑,只有一座紀念碑以供後人弔唁。這裡離城區很遠,我在前往的途中還被蜜蜂蟄了

。如果沒有音樂家情結,非要前往祭奠,建議不必到這裡。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舒伯特墓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莫扎特紀念碑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貝多芬墓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約翰斯特勞斯像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貝多芬像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莫扎特像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納旭市場
Naschmarkt

要說我這住址選得特別好呢,附近有個熱鬧的露天市場,叫納什市場Naschmarkt,是維也納最大的自由市場。鱗次櫛比的攤販出售著琳琅滿目的鮮花蔬果、酒水飲料、熟食奶酪等維也納人日常烹飪所需物料,還有一些二手貨品和旅遊紀念品。這無疑是維也納最有人間煙火味的地方,逛累了不妨就在市場裡找個小店,來杯咖啡,坐在店門口的小桌椅上曬曬太陽。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市場附近這棟樓也是奧托·瓦格納的作品。我發現維也納在新藝術運動時期非常喜歡用綠色和金色的搭配,並且熱愛使用自然系的花卉和藤蔓。(後兩張是網圖)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自平衡單車
SWAG

我完全沒想到第一次接觸自平衡單車會是在維也納。聽說旅遊局為我們安排了騎自平衡單車遊維也納,我第一反應是拒絕的,生怕自己hold不住。出發之前,教練帶我們在空地上練習了一會兒,隨後便開始了三小時的維也納自平衡單車之旅。比想象中簡單很多,我上手沒一會兒就各種漂移。可能漂移比較耗電,途中教練一臉擔憂的看了我好幾次,後來終於忍不住走過來檢查我車的電量,果然電量已經所剩無幾,於是他把自己的車換給我,叫我別再嘚瑟了。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這個SWAG行程三小時,大部分景點都會去到,但只是走馬觀花停留片刻供拍照留念而已。期間路過了市政廳,市政廳前廣場前熱鬧非凡,這是維也納的音樂電影節,支起各種攤位販賣各種美食小商品。

維也納|一座享樂者的城市(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