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宋•李樸

此景此情描繪的正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中秋之月。月亮是中國人心中的宇宙精靈,它素雅、皎潔、柔和。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古往今來,中國人敬月拜月、邀月問月、吟月玩月……在歷代的文人詩詞中,有著許多賞月、詠月的詩句。但賞月、詠月並非專屬於詩人詞客,細觀歷代瓷器,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也存在著大量的月亮元素。今天,不妨隨窯窯一起,在繪畫題材、色澤和器型三方面說說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拜月節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追溯起來,拜月習俗始於上古之時,源於先民對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類似的祈福儀式漸漸在宋代形成了風氣。人們在家門口設立月神牌位,擺上供品,祈求月神給予福佑。根據性別不同,男女拜月有著不同的祈福訴求,男子多希望科舉高中,女子則祈求貌美體康。

隨著時代變遷,明清以後,逐漸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於是,拜月成為了女子“專屬”的中秋習俗,而且此場景在瓷器作品中也多有呈現,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花、杏花盛開隨即凋謝。一日,貂蟬午夜對空拜月,月裡嫦娥看見後驚豔其絕色美貌,自覺不如,匆匆隱入雲中。由此,貂蟬被稱為“閉月”。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貂蟬拜月瓷板畫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月白釉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聽聞,古人試圖將月亮的色彩與質感帶來凡間,為此鈞窯曾生產出一種天下聞名的“月白釉”。之所以稱之為“月白”,是因為它的釉色較天青釉為淡,猶如月光般潔白、清透。月白釉瓷釉色豐富,有多重釉白色,如皓月、如美玉。有的白中泛青,有的白中隱綠,有的白中透出微微的金黃。但無論何種形色,無不富有“月”的質感,就好似深秋的一輪皓月恬靜、溫潤。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鈞窯月白釉單柄洗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抱月瓶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除了傳說與色澤外,圓月飽滿的形狀也惹人喜愛。在各種陶瓷器型中,就有一種瓶,名叫“抱月瓶”,亦稱“寶月瓶”。其因腹部扁圓,如滿月狀突起,遠遠望去好像懷抱著一輪明月,故而得名。

“抱月瓶”的外形最早源於宋元時期流行於西夏的陶製馬掛瓶,左右雙系,用以掛於馬鞍之側,獨具民族特色。

“抱月瓶”在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景德鎮窯口很是常見,到了清代乾隆時期,更是在原有青花瓷的基礎上,衍生出青花釉裡紅、粉彩、粉彩開光等多種技法。其中,粉彩抱月瓶還在青花圖案中,加有開光、人物疊合之繁複表現,更顯其雍容華貴和皇家氣質,此類粉彩器物也很對乾隆皇帝的胃口,因此抱月瓶成為清代乾隆時期重要的陳設器型之一。


中秋話“瓷”:聊一聊與月亮有關的瓷事兒


粉彩開光西洋人物抱月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