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英雄故里 全川報紙編輯記者走進德陽中江

寻访英雄故里 全川报纸编辑记者走进德阳中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夢琳)10月9日-11日,由省報紙副刊研究會、德陽中江縣委宣傳部主辦的全川報紙副刊編輯記者“弘揚‘繼光精神’ 助力脫貧攻堅”中江主題採風活動,走進“特級英雄”黃繼光故里,緬懷先烈,感受英雄故里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

寻访英雄故里 全川报纸编辑记者走进德阳中江

1952年10月20日,上甘嶺戰役中,年僅21歲的黃繼光挺起胸膛,撲向敵人槍口,壯烈犧牲,譜寫一曲英雄讚歌。英雄已逝,精神長存,在黃繼光紀念館裡,數百件實物、圖片、文字等呈現英雄黃繼光的光輝事蹟,其中,還有他在戰場上,委託戰友寫給母親的一封家書。雖然信件上部分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了,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決心在戰鬥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幾句話。今年3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信·中國》首期節目中,誦讀了這封家書,英雄精神再次感動世人。

寻访英雄故里 全川报纸编辑记者走进德阳中江

當前,正值脫貧攻堅決勝階段,在與貧困較量的戰場上,中江發揮“不怕困難,敢於勝利”的繼光精神,合力克難攻堅,在貧困人口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等方面狠下功夫。採風團先後走訪了黃繼光出生地繼光村,瞭解當地正在通過大力發展藤椒種植等產業,以及推進繼光湖鄉村旅遊等,助力脫貧攻堅。在響灘村,以園區建設助推脫貧攻堅,大力發展農旅結合現代產業園,發展了特色食用菌基地,主要形成了“公司投資+農戶入股+扶貧資金”分紅收益機制。在玉興鎮玉屏湖易地扶貧搬遷點,據當地村幹部介紹,當地正在充分利用玉興水庫與凡龍村千畝芍藥、蓮藕種植基地進行有機融合,形成特色道地藥材種植、一三產業融合、康養休閒養生為一體的特色產業示範區。而位於中江縣城南端的南山鎮三塘村的“荷韻·南山”,通過大力發展農旅融合發展,已取得成效,今年7月,南山鎮第一屆荷花節圓滿舉辦,吸引遊客20餘萬人次,大力帶動當地村民增收,採風團瞭解到,下一步南山鎮計劃把“荷韻·南山”核心區域擴大到3000畝,輻射牽河、普橋、嚴家壩等村,覆蓋面積達10000畝,形成中江城區和輯慶·興隆工業園區的休閒後花園。

寻访英雄故里 全川报纸编辑记者走进德阳中江

中江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繁衍。人文底蘊深厚,王勃、杜甫等詩人都曾在這裡留下墨香,並形成了南北塔等“中江八景”。如今免費對外開放的中江縣博物館,通過千秋古縣、華夏瑰寶、名士風流、城市規劃館等幾個板塊,介紹了中江悠久的歷史文化、富有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在講解員帶領下,採風團一行“穿越古今”,追溯歷史,體驗傳承。隨後,採風團來到倉山古鎮,這裡春秋戰國時期為“古郪王城居址”郪縣治地,隋唐、宋元時期為飛烏縣治地,後撤飛烏縣,遷址新建倉山鎮。明末清初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中江縣域南部及周邊縣區地域性物資集散中心、商業發達、興旺繁盛之重鎮,縣域副中心城。採風團一行走訪了“禹王宮”、“帝主廟”等歷史遺存,感受這裡的獨特氣息和文化韻味。

寻访英雄故里 全川报纸编辑记者走进德阳中江
寻访英雄故里 全川报纸编辑记者走进德阳中江

作為省級非遺,中江掛麵製作技藝獨具特色,味甘色白,柔嫩可口,採風團走進當地掛麵製作傳統作坊,體驗掛麵製作。經過和麵、發酵、抻條等工序後,將懸掛在4.5米高的特製木架上,使其自然風乾,一排排掛麵,形成獨特的風景線。

寻访英雄故里 全川报纸编辑记者走进德阳中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