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足兩隊員在成都開起燒烤店 以前搶球,現在「搶菜」

曾經的兩個女足運動員,怎麼會開了一家燒烤店?樊月和劉俊想了想,都笑了,自己也不知道,反正說要開就真的開了。

從買菜、穿菜、碼料、燒烤,到招呼客人、結賬收銀、打掃衛生,老闆是她們,夥計也是她們。

四川女足两队员在成都开起烧烤店 以前抢球,现在“抢菜”

↑劉俊(左)和樊月(右)正在廚房裡準備菜品

2017年10月8日,綿陽江油,綠茵場上,裁判吹響了比賽結束的哨聲,樊月脫下球衣,露出裡層白色T恤,背面手寫著6個字:“感謝江油球迷”。這是29歲的樊月的謝幕戰,正式告別效力11年的四川省女子足球隊。

一年後,樊月的身份從職業女足變成了燒烤師傅。和她搭檔的,是曾經同在安徽女隊踢球、先後效力於四川省女隊的隊友、比樊月大6歲的劉俊。

開燒烤店前——

一個從四川到安徽

一個從安徽到四川

樊月是安徽人,現在卻操著一口標準的四川話,連回老家,樊月也只會說普通話。“家鄉話基本上不說了。”在四川,從18歲到29歲,幾乎是一個職業運動員的運動生涯的巔峰時期。

和絕大多數的80後一樣,樊月的“足球夢”,源於一部叫做《足球小將》的動畫片。恰好正逢學校組建足球隊,樊月跑去問教練,女娃可不可以踢球?教練說,可以。於是,樊月成了足球隊唯一的女隊員。

進入初中後,樊月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綜合性的體校,一個是專業的足球學校,樊月還是堅定地選擇了足球。有一年,樊月在秦皇島比賽,樊月媽媽正好出差,臺下觀戰的她也激動不已,“我說她,你不是不喜歡(我踢)足球的嘛!她說看到我踢,自己都想下場踢球了。”

2005年,全運會結束,因未能出線,安徽女足解散,樊月回家了。同時,從四川隊轉戰安徽隊,只在安徽踢了8個月的劉俊,也告別了自己的職業足球生涯,回到了成都。

四川女足两队员在成都开起烧烤店 以前抢球,现在“抢菜”

↑劉俊(左)和樊月(右)正在廚房裡準備菜品

和樊月是自己主動熱愛踢球不同的是,劉俊與足球結緣,是因為父親是個資深球迷,剛念初二的劉俊進入省隊,直到2004年因傷痛退役。“那時候還是想爭口氣嘛,想證明下自己,就到了安徽女隊。”劉俊說,在安徽踢了8個多月,球隊解散了。

賣過衣服,做過汽車、裝修公司的銷售人員,最長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4S店做了2年的配件管理員。工資最低的時候,一個月只有1000多元,要還房貸、養孩子,壓力大得讓劉俊曾經敲著腦袋喊頭痛。

職業球員的困惑——

我還能踢多久?能踢一輩子嗎?

安徽女隊解散,樊月回家待了2個月,跟著一位教練天天練體能,“還是想踢球”。在隊友的推薦下,2006年,樊月隻身踏上了到成都的火車,進入四川女足。

比賽保持著一週一賽的頻率,有時候是主場,有時候要出去踢客場,每次比賽前,手機都要上交。最好的成績,是拿過2009年“足協盃”的第二名。

對足球熱愛的背後,樊月不是沒有思考過。“我還要踢嗎?還能踢多久?”隨著年齡的增長,樊月成為了老隊員。老,除了經驗豐富,更為現實的是年齡和體力。“明顯感覺到,身體恢復沒有那麼快了。”樊月說,腰和膝關節,是運動員傷病的“高危區”,幾乎個個都是天氣預報,一痠痛就下雨。

還有一點,女隊裡沒有績效考核,上場踢球和場下替補,進球輸球,工資都一樣。“剛進隊的時候幾百塊錢的訓練費,後來慢慢穩定到四五千。”樊月說,在隊裡包吃包住,除了踢球,不用考慮其他。2016年,樊月在成都買了房,除去貸款還款,所剩不多。

2017年,全運會前夕,已經參加過四次全運會比賽的樊月想好了,準備離開,於是,有了江油賽場上,脫下球服致謝的一幕。

四川女足两队员在成都开起烧烤店 以前抢球,现在“抢菜”

↑劉俊(右)和樊月(左)正在廚房裡準備菜品

燒烤店說開就開了——

老闆是她們 燒烤師傅是她們 店員還是她們

開燒烤店的決定,其實做得有些倉促。

退役後,樊月甚至沒有休息一下喘口氣,馬上加入一傢俱樂部當教練,給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們上興趣班課程。“每週一到週五,二三十個學生。”樊月說,給孩子們上課感覺很好,孩子就像白紙一樣,可塑性強。同時,從裝修公司辭職的劉俊,也迴歸到足球教練的行列。

“(開燒烤店之前)馬上就是世界盃了嘛,看球吃燒烤的人多,我就說,要不我們開一家燒烤店嘛。”樊月笑著說。劉俊也覺得,開燒烤店完全就是“說風就是雨”,兩個人都沒有做過餐飲,想法很單純,“都是為了生活嘛!”

四川女足两队员在成都开起烧烤店 以前抢球,现在“抢菜”

↑劉俊(左)和樊月(右)正在廚房裡準備菜品

5月,樊月交了學費,跟一家燒烤店的師傅學燒烤,如何碼料、炒料,翻肉,後廚悶熱,常常都是大汗淋漓,與綠茵場上的揮汗如雨,倒是意外的一致。劉俊則張羅著盤下了離家不遠的一個門面,打掃衛生、簡單裝修,工商登記,“廚房地上全是黑黢黢的,用水衝、刷子刷,整了一個晚上,才看出本色。”劉俊說。

門店看上去十分簡單,但還好不失整潔,劉俊說,能網購的都是網購來的,節省一分是一分,畢竟,開這個燒烤店,幾乎花光了兩個人的積蓄。剪成小花盆的易拉罐裝著各色的塑料小花兒,店裡的牆上掛著有樊月、劉俊當時球衣號碼的球服,其中一件上有不少簽名,“都是隊裡的,我讓她們來過的都簽了名。”樊月說,門口,還有兩人征戰綠茵場時的照片。

6月9日,燒烤店開張了,正趕上了四年一次的世界盃,生意還可以。除了女隊照片、球服,簡單“工業風”和店招,很少有剛來的客人知道,燒烤店的老闆是兩個職業女足隊員,漸漸多起來的熟客,才能偶爾聊聊。

在省隊裡,從來都是食堂有什麼吃什麼,

樊月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穿梭在菜市場,跟大爺大媽一起“搶”新鮮菜,一背就省十幾二十斤的肉,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拿起菜刀,跟特別難切、又要切得厚薄均勻的珺肝打交道,燒烤的竹籤特別尖,穿又小又脆的掌中寶,一不小心就把手指戳到。廚房火熱,尤其是夏天,樊月只能拿把風扇吹吹背。已經退役多年的劉俊倒是更加得心應手些,所以包攬了除了燒烤以外的所有的活,招呼客人、點菜、算賬、打掃衛生……

四川女足两队员在成都开起烧烤店 以前抢球,现在“抢菜”

↑劉俊(右)和樊月(左)正在廚房裡準備菜品

開燒烤店是生活

足球卻可以熱愛一輩子

幾乎每天,樊月都會跟劉俊說,太累了,休息一天嘛。劉俊笑一笑,喊她再堅持堅持。燒烤店就在劉俊家的小區外,有時候看樊月實在太累,劉俊會悄悄地先起床,開門備菜,讓樊月多睡會兒。

雖然很累,但樊月和劉俊都知道,要生活,要還貸,既然開了店,就要堅持下去。

儘管開燒烤店,生物鐘與曾經有規律的訓練時刻表截然不同,但每週四,樊月和劉俊還堅持著去附近的幼兒園給孩子們上課,“本來是不想帶了,但是幼兒園園長信任我們,說就認準我們了。”劉俊和樊月在外,仍然保留著稱呼對方“劉教”“樊教”的習慣。

每個月,隊裡的朋友們還會在一起踢一場比賽,無論多忙,樊月從來不缺席。劉俊則因為左腳傷病,許久不曾下場。“她(樊月)剛退下來嘛,還保持到激情的,不踢就心癢。”

燒烤店是營生,而足球,是一輩子的熱愛。“大部分的隊員退役,找工作還是會跟足球相關。”樊月說。

四川省女子足球隊原隊長在這一點上,與樊月有著相同的看法。幾乎90%的隊員退役後都會從事足球教練相關的工作,除了熱愛,也有圈子比較小,相對來說脫離了社會的侷限,“像她們這樣選擇餐飲類創業的很少,畢竟創業也不容易。”即使部分隊員嘗試了其他工作,也大多都會迴歸。

這位隊長說,剛開始聽說樊月和劉俊要開燒烤店,自己也很吃驚,但去了幾次後,也覺得她們倆樂在其中。

10月10日,燒烤店的開業時間推遲到了晚上9點。和朋友們組隊參加的比賽要踢第三場了,穿上球鞋的樊月踏上了她從不曾遠離的綠茵場,和朋友們並肩作戰。

成都商報記者丨於遵素 攝影記者丨王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