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結對幫扶 精準施策 攜手邁進全面小康社會

「脱贫攻坚」结对帮扶 精准施策 携手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自2010年新一輪京蒙對口幫扶工作啟動以來,延慶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結為結對幫扶區縣。近九年來,在延慶和興和兩地區黨委、政府和各鄉鎮、各部門積極推動下,形成了自上而下推進對口幫扶的工作良好氛圍,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延慶興和兩地高度重視,始終把扶貧協作放在重要位置來抓,推動兩地形成高層互訪、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扶貧協作工作機制。嚴格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全面深化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結合兩地實際和脫貧需求,按照產業特點相近、地域發展相似、經濟優勢互補的原則,制定了《北京市延慶區助力受援縣(區)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全覆蓋工作方案》,延慶區9個鄉鎮及36個區直部門、企業與興和縣9個鄉鎮及54個未脫貧重點貧困村建立了一對一結對幫扶關係,實現了結對幫扶全覆蓋。興和縣制定了《興和縣加強京蒙對口幫扶工作方案》,加強了對對口幫扶工作的領導,明確了工作目標,細化了工作任和責任分工,強化了工作舉措,建立了“一週一對接、一月一彙報、半月一專刊”的對接溝通、信息報送等制度。同時,建立了區委、縣委常委會定期聽取京蒙對口幫扶專項彙報制度和兩地聯席會議制度。

二、推進項目建設,扶貧協作成果豐碩

2011—2017年,興和縣共實施京蒙幫扶合作項目8項,其中完工4項,在建4項,項目總投資15261萬元,其中北京對口幫扶資金支持2329.5萬元、自治區配套2435萬元。有公共服務類的京蒙小學項目、京蒙幼兒園建設項目、蒙中醫院門診急診綜合樓和醫技樓建設項目、中心敬老院改擴建項目、賽烏素鎮安全飲水提升工程;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類的察爾湖旅遊區民俗旅遊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店子鎮蘆家營村民俗旅遊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產業發展類的大同夭鄉高廟子村生豬養殖項目。2018年縣申請幫扶項目兩批次7項,總投資5062萬元,申請京蒙幫扶資金4054萬元。

三、加強對接交流,結對幫扶多頻高效

今年以來,兩地黨委、政府交流互訪、實地考察多達15次,鄉鎮及部門對接68次,企業實地考察44次。特別是4月8日蔡奇書記、陳吉寧市長赴內蒙古就扶貧協作考察後,按照蔡奇書記、陳吉寧書記的指示精神,兩地交流更加密切,對接成效更加明顯。其中,延慶區黨政領導赴興和縣調研對接6次;鄉鎮及部門調研對接49次,企業對接44次;興和縣黨政領導來我區對接10次,鄉鎮及部門對接19次。延慶區累計為興和縣捐贈各類幫扶資金862.8萬元,簽署攜手共小康結對幫扶協議52份。

四、強化人才交流,幫扶合作不斷深化

今年興和縣派出4名幹部(處級1名、科級3名)到延慶區掛職,延慶區派出5名幹部任興和縣掛職。兩地教育、醫療部門加強溝通對接,通過跟崗學習、掛職鍛鍊、骨幹培訓等方式,興和縣現已選派優秀教師20名、醫生14名、護士20名來我區進行了學習培訓。延慶區衛計委先後組織39名專家赴興和縣開展義診服務,為155名群眾開展了義診,中醫院坐診專家共接診189例。

五、開展勞務協作,就業渠道不斷拓寬

進一步推進東、西部勞務協作,通過不斷強化京蒙兩地勞務對接推進就業扶貧工作,解決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等人員的就業問題,由延慶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興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興和縣勞動就業服務局聯合主辦的“2018年京蒙對口幫扶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於2018年8月8日在興和縣新城廣場成功舉辦,提供215個就業工種、1125個就業崗位。現場參會求職人員1600餘人次,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78人,其中8名貧困勞動者現場找到合適工作。

六、深化產業合作,造血能力全面提升

在兩地黨委、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成功引進了振華國富實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並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擬投資7.5億元建立振華農牧業產業基地,項目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計劃投資3000萬元,養殖肉牛2200頭,可帶動800戶貧困戶,預計戶均增收4200元左右。藉助北京綠山谷芽菜公司芽菜種子繁育項目,建立豌豆、蕎麥為主的芽菜種子繁育訂單基地,保證160多戶貧困戶每戶年收益穩定在2000元左右。同時,延慶區協調多家企業到興和縣調研對接,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中電智慧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京西北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初步達成投資意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