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特效視頻播放量破6億,抖音用新技術傳播傳統文化

紅色忠義正直,黑色剛正不阿,白色狡詐奸險……這是不少人對戲曲臉譜的印象,無論是忠孝者的端莊正貌,還是奸佞者的兇險醜行,無不在五顏六色的臉譜之間顯現。

近日,抖音推出臉譜貼紙特效,抖音官方同步發起#我變臉比翻書還快#挑戰,只要隨著轉頭、遮面等動作,用戶便可以自如切換多個臉譜,體驗變臉的樂趣。在推出兩週後,抖音用戶已發佈超過200萬個使用臉譜貼紙的視頻,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6億次。

新形式展臉譜之美 吸引兩百萬人參與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通過臉譜的造型、顏色和圖案,開宗明義地告訴欣賞者人物的性格和氣質。漢劇、秦腔、京劇、川劇等傳統戲曲中都有臉譜語言,同時,變臉還是川劇中的看家絕技。

為了讓用戶能以參與性更強的形式體驗戲曲,抖音團隊開發了臉譜貼紙特效,希望以此為切入點,吸引更多年輕人對戲曲和傳統文化的關注。用戶在使用抖音進行短視頻拍攝時,只需要在轉頭、遮面等動作的掩護下,就可以自如變換成其他顏色的臉譜,再配合多種唱腔的戲曲音樂,15秒內就能體驗到臉譜之美和戲曲的博大精深。

臉譜特效視頻播放量破6億,抖音用新技術傳播傳統文化

臉譜的新奇玩法吸引了很多人參與,參加挑戰的既有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笑笑,專業的唱腔氣勢渾厚;有對戲曲感興趣的學生@許元怡,配合臉譜模仿戲曲動作,一招一式有模有樣,獲得20萬點贊;還有在中國讀書、熱衷鑽研中華文化的@西班牙小哥兒德明,帶著爸媽一家人共同體驗臉譜的樂趣;@環球時報英文版還將蒙娜麗莎和臉譜結合在一起,西方油畫和東方臉譜中西合璧。

從展現形式和傳播方式上進行創新,抖音讓戲曲藝術在平臺煥發新生機。截止目前,抖音用戶已發佈超過200萬個使用臉譜貼紙的視頻,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6億次。

技術與文化互惠 抖音成戲曲傳播新方式

過去,親身體驗戲曲藝術的門檻較高,學唱有難度,化妝需要專用的油彩、粉墨,而畫成一張臉譜,經驗豐富的戲曲演員也需要數分鐘,種種因素讓人們覺得戲曲文化和生活有距離感。

藉助技術的力量,戲曲可以換種方式更貼近大眾。據瞭解,抖音本次推出的臉譜貼紙使用了跨線程事件消息機制結合動態腳本技術,在原有基於人臉識別的美妝面具技術上,通過過濾算法,準確判斷和識別狀態的切換時刻,通過動態腳本實現變臉效果。技術為傳統戲曲注入全新的活力與魅力,在創新中實現傳承與發揚,實現文化與科技的互惠。

臉譜特效視頻播放量破6億,抖音用新技術傳播傳統文化

在抖音平臺上,有京劇演員王夢婷分享自己在臺前表演、臺後化妝的過程,為大家介紹京劇的服裝道具、表演小技巧,一個個短視頻串起了她對京劇的理解;崑曲演員蔣珂把崑曲唱段搬到抖音上,呈獻給年輕用戶,讓更多人瞭解到戲曲的博大精深。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曾表示:“很多人覺得距離京劇很遠,不瞭解京劇,其實是缺乏一個接觸的渠道,而像抖音這樣新興的平臺,其實在傳播國粹上有著巨大潛力。”

目前,抖音全球月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在內容層面也呈現顯著變化,向著更加主流化、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從書法繪畫、古箏古琴到剪紙陶藝、民樂舞蹈,平臺上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逐步增多,並伴隨著趣味性更加貼近生活。

抖音還曾推出“我為‘非遺’打call”、“我要笑出‘國粹範’”、“誰說國畫不抖音”、“蒙古舞的節奏踩準了嗎”等一系列旨在傳播優質傳統文化的用戶挑戰賽,已成為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抖音會藉助更符合年輕受眾表達習慣的短視頻,以更加豐富多樣的活動,讓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年輕受眾,為其注入更加靈動的全新生命力和時代魅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