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 · 光影」水陸庵彩塑 穿越千年的七色聲音

「慢城 · 光影」水陸庵彩塑 穿越千年的七色聲音藍田宣傳:

講藍田故事,品慢城生活↑歡迎關注

「慢城 · 光影」水陆庵彩塑 穿越千年的七色声音

陝西以擁有周秦漢唐豐厚的文物古蹟與歷史遺存而著稱。在西安市藍田縣普化鎮的王順山下,有一座六朝名剎——水陸庵,更因保存有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水陸庵彩塑的藝術價值如何?它對我省文物保護研究有何意義?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的業界專家。

水陸庵歷史悠久 彩塑保存完整

水陸庵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初年(公元581年),原為隋唐著名寺院悟真寺下院的水陸殿,唐代發展成為容僧千人的佛教寺院。明代,秦宣王朱懷埢將這裡奉為王府佛堂,將水陸殿改名為水陸庵。

「慢城 · 光影」水陆庵彩塑 穿越千年的七色声音

目前,水陸庵已改建為水陸庵壁塑博物館,免費對遊人開放。彩色泥質壁塑是水陸庵的精華所在。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庵中的水陸殿於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至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修建,殿內13面牆壁上精雕細塑著大量泥制彩繪塑像、壁塑、懸塑,共分為南北山牆、殿中正隔間兩壁及兩簷牆4部分,共有大小不等的佛像3700多尊。大殿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北山牆上的壁塑,它採用連環畫的形式,演繹了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十分生動逼真。泥塑有山水橋樑、園林瀑布、亭臺樓閣和殿宇寶塔,有諸佛、菩薩、二十四諸天、五百羅漢過海、釋迦牟尼涅槃塑像等,整體佈局嚴整、惟妙惟肖,被譽為“天下第一立體連環壁塑”。它是我省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繪泥塑群,泥塑內容、結構和彩繪非常特殊,保存了許多歷史藝術文化信息,具有極高的藝術、歷史和研究價值。

陝西省美協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張琨談到水陸庵彩塑時表示,水陸庵彩塑藝術與山西大量遺存的明清彩塑在風格樣式以及造型特點上基本是一脈相承的,極有可能是出自同一批彩塑匠人之手,

它代表了當時我國彩塑藝術的最高水平。

水陸庵彩塑 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研究的範本

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執行院長、博士生導師陳雲崗教授對水陸庵彩塑有著多年的研究,他將該彩塑的藝術風格歸納為五點。

「慢城 · 光影」水陆庵彩塑 穿越千年的七色声音

第一個特點是佈局嚴整飽滿。水陸庵的彩塑集中於近似方形的正殿之中,除四壁外,殿內又構築出一個可供圍繞觀覽的中心體的窟龕群,從而形成了回字形的通道,不僅為供奉朝拜者規劃了路線,也在有限的室內平添出更加充分的塑像空間。

第二個特點是水陸庵的彩塑佈局在充分飽滿的前提下,還具有節奏鮮明、跌宕有致的特徵。庵內分前後殿,除了佛教內容外,道儒兩教內容也多有體現,但設計者與工匠們卻做到了內容劃分清晰、主次位置分明的效果。

第三個特點是靈活多樣的尺度把握。藝術工匠在塑造創作中,營造出了豐富有序的空間與濃烈多樣的內容相互輝映的藝術氛圍。水陸庵的彩塑藝術總的佈局手法是前大後小、中大側小、下大上小,藉此創造出或是安排進龐雜恢宏的主題內容與複雜多變的故事情節。

第四個特點是建築樣式豐富。中國建築藝術中的亭、臺、樓、閣、塔、坊、牌、門、柱、簷、廊、欄、鐘鼓、鈴鐸等複雜多樣的建築樣式,在這裡都有體現。而建築本身細密的直線條與滿壁飛動的人物場面,也豐富了總體畫面的格局感。

第五個特點是人物塑造手法多樣且生動細膩。水陸庵的彩塑藝術,可以說是在中國目前彩塑藝術遺存中風格最為細膩者之一。

陳雲崗認為,彩塑在陝西及西安周邊地區並不多見,藍田水陸庵能留下一個完整的彩塑大殿實屬罕見,堪稱是研究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地域特色與審美風尚的範本。

水陸庵彩塑的保護 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

據水陸庵壁塑博物館副館長趙亮介紹,水陸庵彩塑已於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永久保存水陸庵泥塑,西安市文保修復中心向陝西省文物局和美國梅隆基金會申請與美國西北大學合作進行“三維掃描及數字化圖像製作技術”的使用,於2004年開始拍攝製作。同時,專家還完成了古建築三維測量等掃描製作,使這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大量數據得以存儲。該項攝製工作目前已經完成,成為我省文物數字化工作的一個典型成果。

「慢城 · 光影」水陆庵彩塑 穿越千年的七色声音

對於水陸庵彩塑目前存在的飽脹、脫落問題,趙亮表示,經過博物館的申請,國家文物局已批准就水陸庵彩塑的修繕問題進行立項。目前,陝西省文物保護中心正在組織專家進行具體方案的研討、論證,一旦方案通過,彩塑的修繕工作將立刻開始。

“水陸庵彩塑的保護與修繕工作,除了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外,我認為社會各界也應給予支持。”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剛教授說。王志剛認為,文物保護與修繕的兩個關鍵在於資金和技術。資金方面主要依靠政府的專項資金予以支持,而技術環節則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作為支撐。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水陸庵彩塑雖然有著高度的研究價值,但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相對有限。如何讓這飽含我國古代工匠豐富想象力和高超雕塑技巧的藝術作品更多地為世人所關注?張琨建議可以借鑑敦煌學,鼓勵文化界、文物界人士在文化層面進一步拓展對水陸庵彩塑的研究,將其蘊含的藝術、歷史和宗教研究價值逐步發掘出來,使其成為我省古代雕塑文物中一張光彩奪目的名片。

源自|陝西日報

點擊查看往期精彩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