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恐龍胃脹氣排放甲烷氣體可以造成地球氣候變暖

聽說恐龍胃脹氣排放甲烷氣體可以造成地球氣候變暖

路氏迷惑龍,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雷龍的一種,會產生大量的胃脹氣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恐龍排出的胃脹氣可能是造成中生代氣候變暖的原因之一。存在於恐龍內臟中的微生物會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可能會導致氣候變暖。研究人員認為,體型巨大的恐龍產生的“胃脹氣”溫暖了我們的行星。

英國科學家已經計算出蜥腳類動物釋放的甲烷量,包括被稱為雷龍的恐龍種類。通過測量牛的消化氣體排量,研究人員估測所有恐龍一年的氣體排放量大約為5.2億噸。他們認為,這些氣體是1.5億年前地球氣候變暖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科學家大衛-威爾金森以及來自倫敦大學與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當代生物》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蜥腳類動物,如路氏迷惑龍(Apatosauruslouise,其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雷龍的一種),是一種中生代巨型陸地食草動物。對威爾金森博士來說,最令他感興趣的不是這些體型巨大的動物,而是存在於它們體內的細小微生物。威爾金森表示,“微生物生態學和他們在我們的行星上所扮演的角色是我在我的研究領域中最感興趣的地方。”

雖然看起來是恐龍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事實上,製造甲烷氣體的是活躍在恐龍內臟中的微生物。眾所周知,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它能吸收太陽發出的紅外線,將其保留在地球的大氣層中並導致大氣溫度上升。之前的研究表明,在中生代,地球的溫度要比現在高10攝氏度左右。

據瞭解,家畜的排放物,特別是排放氣體,已經成為了全球甲烷排放的一個重要部分。研究者們也用現有的數據來估測蜥腳類動物是如何對氣候造成影響的。

他們的計算考慮到了恐龍的預估種群數量,並且使用了單位面積的牛的數量與甲烷排放量的比例作為計量標準。當前,牛每年大約產生5000萬噸到1億噸的甲烷。而最理想的估測為:蜥腳類動物每年大約排放5億噸甲烷。當前,每年來自自然來源的甲烷排放量大約在5億噸,這些自然來源包括野生動物和人類的活動,如奶製品和肉類產品的生產。

威爾金森博士對這樣的數據表示驚訝,並且補充道,恐龍在那個年代並不是甲烷的唯一產生源。威爾金森博士介紹說,“在中生代,還有許多其他產生甲烷的來源,因此當時的甲烷量可能要比如今的要高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