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標準調高后,誰將成爲軌道交通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


審批標準調高後,誰將成為軌道交通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


導語

經歷審批標準調高後,中國城市正拉開新一輪地鐵修建審批的“爭奪戰”。

中央出臺重磅政策 這9個城市最慘?

7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高了申報建設地鐵和輕軌的相關經濟指標。

按照新標準,記者不完全統計,43個已獲地鐵建設批覆的城市中,有9個城市的地方未能達到“債務率”的要求,包括南寧、呼和浩特、包頭、昆明、西安、蘭州、瀋陽、哈爾濱、貴陽。

另外,烏魯木齊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743.8億元,未達到3000億元的標準。

蘭州2017年GDP為2523.5億元,未達到3000億元的標準,並且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及市區常住人口也不符合標準。

呼和浩特2017年常住人口為311.4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5.17萬人,未能滿足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的要求。同時,呼和浩特市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也不符合新的標準。

包頭2017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7.6億元,未能滿足300億元以上的標準。同時,包頭市區常住人口也未能滿足新標準。

洛陽2017年總人口710.14萬,其中市區常住人口219.16萬,不符合新標準。

南通2017年常住人口為730.5萬人,其中市區常住人口235.4萬人,不符合新標準。

在52號文件公佈前,對申建地鐵城市的要求是: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而在新的徵求意見稿中,對申建地鐵的城市相關標準的要求變為: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對GDP和財政收入的要求均是15年前的3倍。

對比國家統計局於2018年1月公佈的“2017中國城市GDP百強榜”,排名77(含77)以後的城市因年度GPD不足3000億元,已喪失申報地鐵建設的資格。

2017年GDP不足3000億元的城市(不含100強以外),其中就包括甘肅省省會蘭州(2445億元)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2799億元)。


審批標準調高後,誰將成為軌道交通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


從上述信息可以看到,第77名到100名的城市都將在短期無緣建設地鐵,算下來差不多有1.2億人短期無緣在家門口坐上地鐵。

新政直指地方債風險

《意見》提出,為促進城市軌道交通規範有序發展,要堅持“量力而行、有序推進,因地制宜、經濟適用,銜接協調、集約高效,嚴控風險、持續發展”的原則,從以下四個方面推進政策措施落實。

一是完善規劃管理規定。

二是有序推進項目實施。

三是強化項目風險管控。

四是完善規劃和項目監管體系。

從上述內容中可以看到,控制地方債風險是新政策出臺的核心關鍵詞。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曾在去年指出,2015年以來地鐵建設熱很大程度上來源於2015年-2016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所面臨的壓力。而在2016年下半年以後,特別是2017年,中國經濟已經呈現了穩中向好的態勢,在這一背景下,防控風險,特別是債務風險成為了2017年的主題。

也正是從2017年開始,財政部接連出臺了50號文、87號文用以規範地方舉債融資以及購買服務。地方融資平臺和金融系統對此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調整。

新政之下,哪些城市能夠拔得頭籌?

對城市軌道交通產業進行重新定位的背後,是軌道交通的需求正在向廣大三、四線城市下沉的事實。近期,淄博、湖州、滎陽、眉山等市均將軌道交通建設納入長期發展方案中。而在多地行政區域調整的浪潮中,中國進入城市區域調整時期,對於能夠引領城市發展的軌道交通而言,需求還將進一步擴大。

在全新的軌道交通競爭當中,哪些城市能夠拔得頭籌?

隨著中國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城市在獲得空前發展之機的同時,也吸引資源的加速聚集。有數據顯示,自2010年至2016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城區總面積擴大了1.2倍。

今年,城鎮化的話題再度升溫——截至9月初,已有11地撤縣設市獲批。這是20年以來來自政策層面的再次“鬆綁”,也代表著

中國城市格局將迎來全新的調整時期。

由於在城市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交通基礎設施在城市面積不斷擴大、謀求新一輪發展的過程中已顯示出更為突出的重要性,而准入門檻較高的城市軌道交通開始受到更多城市的青睞。截至今年7月,中國共有43市得到正式批覆,可以建設以地鐵、輕軌為主的城軌項目,其中,34個城市已建成投運城軌線路總長達5021.7公里。

更多三、四線城市紛紛出臺政策,期望搶佔先機。有媒體統計,《意見》出臺後並未打消城市建設軌道交通的熱情,浙江湖州市、四川眉山市、河南滎陽等城市均進行了軌道交通線路公示。而對於已有線路的城市,新區、開發區等地亦是地鐵開通線路的重點考慮範疇。

西南交通大學相關負責人指出,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已趨於多樣化,能在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承擔不同功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軌道交通建設的重點,更多轉向中心城市與各類城市新區,以及高鐵站、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的連接;在成都、重慶、杭州等地,軌道交通既需要提升密度,又要用來拓展外部空間;在更多城市,則仍用於重點區域、重要節點的高效率連接。

再定義城市軌道交通潛力

若觀察每一輪地鐵城市的建設標準,經濟與人口一直是最重要的指標。對比 2003、2018兩年文件,對申報建設地鐵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門檻由100億元增加至300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由1000億增至3000 億元以上,而人口指標則由城區常住人口放寬至市區常住人口。這與城市經濟穩增長、加強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

但在已邁過准入門檻的城市之間,軌道交通運營能力仍存在差距。一個例子是,作為中國最早開通地鐵的城市,截至去年底,北京運營總里程已達608公里,而大多數中國地鐵城市運營里程不到其一半。

這種數量的差距並非與實際需求相匹配。在許多城市熱門時間的熱門地鐵線路中,客運強度已到達能夠承載的上限,而城市路面的擁堵情況亦需要更多地下線路進行疏解。

值得注意的是,諸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已將地鐵線路里程納入其新一輪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當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軌道交通的潛力還將是城市在優化發展格局、發掘新增長空間等方面能力的重要體現。

那麼,究竟誰將成為軌道交通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並在城市邁向高質量發展時期實現彎道超車?我們拭目以待。各位看官們,在留言區留下你的寶貴意見和想法吧!

附:52號文乾貨版

相比原來的81號文,52號文主要有12項變動,核心思想如下:

1、“人口”300萬以上沒有改變,但把“城區人口”變為“市區常住人口”;

2、地區生產總值,地鐵的門檻由原來的大於等於1000億元,變為大於等於3000億元;輕軌的門檻由原來的大於等於600億元,變為大於等於1500億元;

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鐵的門檻由原來的大於等於100億元,變為大於等於300億元;輕軌的門檻由原來的大於等於60億元,變為大於等於150億;

4、初期客流負荷強度,81號文未提及,52號文要求地鐵大於等於0.7萬人/日/公里,輕軌大於等於0.4萬人/日/公里

5、資本金比例,52號文明確了財政性資金比例:除規劃明確採用特許經營項目外,財政資金不低於40%,嚴禁以各類債務資金作為項目資本金。

6、規劃期限,52號文有要求了,要求5-6年;

7、需要編制建設規劃調整情況:81號文要求變化15%,52號文要求增幅20%;

8、新編建設規劃要求的條件,81號文無要求,52號文要求實施最後一年或完成投資70%;

9、有軌電車,81號文無要求,52號文提出省級發改部門負責審批;

10、地方債務,81號文無要求,52號文嚴禁通過融資平臺公司或以PPP等名義違規變相舉債,列入債務風險的城市,暫緩審批新項目;

11、軌道交通企業債務,81號文無要求,52號文要求負載率過高,暫停開工新項目;

12、責任主體,81號文無要求,52號文要求國家統籌、省負總責、城市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