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防秋燥

【寒露】“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寒露养生防秋燥

節韻

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古人把露作為天氣轉涼的表徵。每逢“寒露”,就可以把家中所有的涼鞋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了,防寒從腳部開始。另有諺語云,“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洗淨收納,來年再穿。

寒露养生防秋燥

防病

秋天天氣比較乾燥,此時肺臟容易受到天氣的傷害,患上肺熱病,怎麼才能知道自己得上了肺熱病呢?主要表現為右臉頰通紅,感覺肺氣過盛,面色比較乾枯,胸背部和四肢都會感到疼痛。這時如果是從鼻子進入了風氣,很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出現鼻塞和打噴嚏的症狀,嚴重的會導致慢性哮喘和肺氣腫。因此,我們應該多多活動,多與人溝通,這樣有助於心曠神怡、開闊胸襟。晚飯後在戶外慢走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飲食:酸、甘、潤

仲秋至深秋,燥邪當令,氣候乾燥,人體容易缺失水分,出現皮膚乾裂、皺紋增多、毛髮乾燥易脫落、咽喉燥痛等症狀或不適。因此,秋季應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飲食以“酸、甘、潤”為主,少食辛溫發散之物。中醫學認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陰生津。秋季氣候乾燥,因此適宜多食酸、甘、潤之品,如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症狀。

寒露养生防秋燥

節氣美食:菊花

桂花過了便是菊花,《禮記》中說的“季秋之月,菊有黃華”便是印證。傳統的菊花在我國早已是風骨與文化的象徵,不僅觀賞資源甚為豐富,又是可餐可藥的佳品。屈原在《離騷》裡寫“夕餐秋菊之落英”,聽上去便饒有風味,現實中做成菜餚一樣令人食指大動。當年北京“同和居”的菊花火鍋名動京城,便是以菊花加上好排骨所吊的高湯作為湯底,且花瓣花蕊一定俱為純白,方才沒有苦味。成品鮮而不膩、清純如水,無怪乎慈禧太后也對之慾罷不能。除此之外,菊花亦可與魚片同炒,或是加冰糖蓮子熬粥。重陽將近,最應景的當數菊酒和菊糕。將糯米、酒麴與菊花並取而釀製,有延年益壽之意。西漢的《西京雜記》記載,“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而“糕”與“高”諧音,象徵的自然是秋日登高的懷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