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靠「特色菜」做強新舊動能轉換「優勢牌」

無棣靠“特色菜”做強新舊動能轉換“優勢牌”

來源:新銳大眾 記者 關莉莉 蔣惠慶 高士東 李劍橋 孫長洪

海忠軟管輸氣高壓海洋複合軟管產品填補我國海洋複合軟管制造的空白,打破國外市場對海洋柔性管道的壟斷;黃河三角洲首個水產院士工作站高效運轉;半數以上鎮街國醫堂配備保健機器人,盧斯得公司機器人即將批量生產;鑫嶽化工年完成稅收近4億元……

無棣靠“特色菜”做強新舊動能轉換“優勢牌”

濱州港正海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省內唯一一家從事集微藻DHA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

去年以來,無棣縣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捷報頻傳。無棣縣充分發揮資源、產業和循環經濟優勢,按照高效、生態、藍色、低碳的要求,大力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和科技興棣步伐,用“特色菜”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滿漢全席”框架初成。

省委領導就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指出,要找準自己的位置,鼓勵支持各市、各縣區“各出各的優勢牌”“各拿各的特色菜”,大力發展區域經濟。我省確定的“5+5”十強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個新興產業,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個傳統產業,將無棣縣現有的產業優勢全部涵蓋,這為無棣縣迎頭趕上、健康持續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

無棣靠“特色菜”做強新舊動能轉換“優勢牌”

山東首例規模化海水南非斑節對蝦在無棣試養成功。

三篇“致力文章”承上啟下

致力轉調創新,工業經濟逆勢上揚。魯北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新海工業園、西港園區4個工業經濟板塊集中發力,2017年,累計完成技改投入93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0億元、利潤17億元、利稅21.5億元,分別增長14.8%、10.3%、10.8%。經濟開發區科技孵化園研發中心主體完工,雙創產業園一期投入使用,載體功能進一步增強。西港園區引水工程建成蓄水,年貨物吞吐量達到2000萬噸。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縣政府與魯東大學、濱州學院達成戰略合作。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新示範基地1家、市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0家。全縣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3%。

無棣靠“特色菜”做強新舊動能轉換“優勢牌”

市民在體驗健康產品。

致力強基固本,農業效益穩步提升。產業化步伐加快。新增齊魯鄉村之星1名、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4家。創建國家4星級休閒企業2家、省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園1家。海豐街道大齊村獲評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規模化逐步壯大。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22.6萬畝。制定出臺了促進驢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規模養殖場發展到5家。“糧改飼”總面積達到8.1萬畝,苜蓿生產規模居全省前列,黃河三角洲草業科技創新聯盟在該縣成立。品牌化不斷提升。俊棣林牧被科技部評為國家級星創天地,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黃河島創成國家級溼地公園。棗星牌阿膠蜜棗獲評中國國際農交會金獎產品,十里香萬畝芝麻基地列入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創新試點項目,正海底播型海洋牧場納入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無棣縣成為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無棣靠“特色菜”做強新舊動能轉換“優勢牌”

無棣海忠軟管公司正在裝運銷往馬來西亞的產品。

致力優化結構,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全域旅遊加快實施。古城、黃河島等景區品質逐步提升,基礎配套更加完善。華夏海鹽文化產業園一期建成開放。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新增省級旅遊強鎮1個、旅遊特色村2個。旅遊商品開發獨具特色,海洋貝瓷、鹽雕入選首批“山東好禮·一城一品”旅遊商品,鹽雕榮獲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銀獎。節會活動持續升溫,成功舉辦第二屆濱州市特色旅遊商品展評會、文化旅遊休閒匯等系列活動。全國規模最大、全省首個海鹽博物館在無棣開放。醫藥養生業快速發展。中草藥種植面積突破4萬畝,順利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評審驗收,創成省級健康促進示範縣。體育健身業繁榮發展。體育產業園規模不斷壯大,健身體驗中心建成投用,人造草絲、預製型橡膠跑道投入生產。發展體育社會組織46個,舉辦體育賽事活動80餘次。全縣健康產業協會成立,成功舉辦“健康無棣濱州行·頤養悅生匯”活動,健康產業發展成果亮相上海國際展覽中心。

無棣靠“特色菜”做強新舊動能轉換“優勢牌”

無棣縣的普通群眾在家門口用上了康復機器人。

四個“堅定不移”做強縣域經濟

今年,該縣將以縣委“1345”發展思路統領全局,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工作中心,突出工業經濟、健康產業、鄉村振興、民生事業四項重點,強化基礎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金融穩定、社會治理五項保障,努力建設更高層次上的富裕文明美麗幸福新無棣。

堅定不移壯大工業經濟,增創轉型升級新優勢。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突出板塊引領。魯北高新區,圍繞培植壯大海洋化工、油氣化工、有色金屬等產業,加快打造國家級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經濟開發區,圍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木器加工、汽車輕量化、健康體育等產業,著力打造科技創新示範園區。新海工業園,圍繞精細化工、現代醫藥、新材料提升產業,重點打造綠色生態化工園區。西港園區,圍繞培育臨港產業、港口物流、農光互補、旅遊觀光等產業,全力打造臨港綜合新型園區。

堅定不移發展健康產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牢固樹立“大健康”理念,加大扶持培育力度,打造全國健康產業發展示範縣。強力推進全域旅遊。實施“+旅遊”工程,促進全產業融合。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加快華夏海鹽文化產業園、黃河文化產業園、古城博物館、海瓷藝術創意產業園等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壯大醫藥養生產業。發揮國醫堂建設全省領先優勢,中草藥種植規模達到6萬畝以上,打造以“中草藥種植—精深加工—國醫堂診療—中醫藥文化養生”為特色的產業鏈條,建設黃三角地區最大的中草藥產業基地。實施海洋強縣戰略,加快推進國家級海洋牧場、魯北貝類產業高科技示範園、魯東大學無棣海洋科技研究院建設,打造“蝦貝蟲”特色漁業經濟。

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提升統籌發展新水平。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突出產業支撐。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家、合作示範社3家、家庭農場示範場3家,爭創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施海洋強縣戰略,加快推進國家級海洋牧場、魯北貝類產業高科技示範園、魯東大學無棣海洋科技研究院建設,打造“蝦貝蟲”特色漁業經濟。搞好產業規劃佈局,編制完善農業產業化、畜牧、海洋漁業等發展規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激發改革活力。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發展農業“新六產”為根本,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堅定不移繁榮民生事業,開創和諧建設新局面。緊扣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積極發展公共事業。完善基層文化陣地,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積極做好學生課後服務工作,增強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深入推進縣域醫共體和分級診療改革,全面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水平。

無棣靠“特色菜”做強新舊動能轉換“優勢牌”

無棣鑫嶽化工有限公司的職工正在進行安全檢查。

“五抓”抓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

該縣明確“五抓”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研究具體實施方案,定好路線圖、時間表,扭住重點,突出特色,推動全縣新舊動能“轉”出動力、“換”出成效。

抓存量變革,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對照上級政策要求,對接市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對全縣的傳統產業逐一重新審視、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明確方向,全力突擊。搶抓無棣縣被列入全省高端石化產業“一基地四區”的機遇,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深入實施改造提升行動,縱向上抓延伸,橫向上抓聯合,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

抓增量崛起,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作為主攻方向,努力以增量優促進總量優。對標智慧海洋要求,在藍色經濟發展上要儘快實現新突破。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路徑,全方位轉變招商思路、理念和方式,聚焦新興產業、健康產業方向,更加註重產業銜接、科技創新和經濟效益,努力實現新的突破。

抓科技人才,強化創新發展支撐。強化科技創新的主體意識,在產學研平臺建設上舍得投入,實施科研項目研發攻關,大力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借力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蝶變騰飛,為創新發展、長遠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鼓勵各類技術人才發揮能動性、創造性,努力營造崇尚創新、激勵創新的良好氛圍。

抓環境營造,全面提供可靠保障。新舊動能轉換,環境至關重要。高度重視軟環境的優化,建立高效協調配合機制,指導幫助企業完善項目手續,積極主動與省市部門對接協調,對行政規章、部門規定進行全面清理,一切服務於新舊動能轉換和企業發展,切實營造簡捷高效的政務生態。同時,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加大對中央、省市一系列新舊動能轉換重要政策的宣傳解讀,加大對先進經驗做法的挖掘宣傳推介,強化輿情安全引導,牢牢掌握輿論宣傳主動權。

抓鄉村振興,實現和諧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為農業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也為推進脫貧攻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該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重大統領工程,努力把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抓出更大成效。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推動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逐步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以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為重點,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業供給質量。以生態宜居為關鍵,全力推動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真正讓農村綠起來、美起來。結合全域旅遊,系統做好全縣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在全面提升基礎上,沿主要交通幹線打造一批亮點村莊。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土地改良修復,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以農村改革為動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