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算帳,員工離職,經銷商跑路,立白承包制必亡之路

承包制,日化公司的刨墳人

文|納蘭醉天

2015年,納愛斯提出承包制。那年,無論業績還是員工工資都大幅提升,以至於彼時納愛斯老闆莊啟傳提出再造一個納愛斯的口號。然而,過去的三年時光裡,承包制帶來的惡果在納愛斯爆發,如今,員工大面積離職,後莊啟傳時代的納愛斯開始跌落神壇……

秋後算帳,員工離職,經銷商跑路,立白承包制必亡之路


納愛斯的下滑,本是老對手立白最好的機會。可立白一直是一個以“小聰明”著稱的公司。無論是早期的“皮包公司”、“不傷手的立白”,還是將洗衣液改名為“好爸爸”以及借民眾無知,推出令人恐慌的“不含熒光劑”,我們處處都能看出立白戰術豐富,戰略缺失。小智有餘,大智不足。

所以,當納愛斯在2015年因承包制而銷量上升後,立白也不甘示弱的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承包制。從此立白公司便埋下了一枚炸彈。

員工離職

做銷售的都看過諸如“業績是逼出來的”、“你對下屬仁慈,業績就對你殘忍”、“市場只要壓就能出業績,你只是沒找到方法”等等的毒雞湯,可這樣的雞湯喝多了,企業管理者就會以為產品銷量離天花板還有很遠的距離,公司的業績還可以升一升,只要把貨壓下去了,消費者自然就會買了。

於是,在如何“逼”員工,“壓”業績的路上,企業玩的越來越溜,可對於消費者的關注、市場規律的把握卻十幾年如一日的原地踏步。

秋後算帳,員工離職,經銷商跑路,立白承包制必亡之路


承包制就是這樣一個“逼”員工的好政策。聽起來,十分像當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似乎是企業為了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精神,想著“多快好省”的建設企業。可結果卻是嚴重違了背市場規律,產品只是讓員工更好的壓在了經銷商倉庫、終端渠道,卻獨獨沒有放到消費者手裡。

第一年,數據好看;第二年反噬的惡果就已顯現。可看到納愛斯飆升的業績以及自己下滑的市場份額,就算承包制是毒藥,立白也會把這毒藥喝下,來追趕納愛斯的勢頭。

秋後算帳,員工離職,經銷商跑路,立白承包制必亡之路

立白承包制分為兩個階段,2016年7月-2017年12月31日是第一階段;2018年自然年是第二個階段。有些事情一線員工的反應要比總部的高層來的更快。立白承包制推出時,納愛斯員工已經感覺到市場業績推進的困難。大部分一線員工會互通有無,他們自知承包制是一塊肥肉也是一個毒瘤。肥肉,是它可以讓員工短時間內工資大漲,當然,這是以犧牲市場為前題,也就是你把未來兩到三年的量,用一年時間全部壓到市場上。說它是毒瘤,就是今年市場數據很漂亮,明年呢?後年呢?未來呢?不可控。

秋後算帳,員工離職,經銷商跑路,立白承包制必亡之路


康師傅的老闆魏應州在收購百事可樂的時候“不相信會有人不要工作只要錢”,立白也願意賭一下:業務看到今年的工資,明年繼續做,這樣均衡一下,業務工資並不會多拿多少,可換來了短期業績的增長。

在這樣的博弈心態下,立白第一年承包制的結果是,2017年銷量比2016年增長至少20%以上。那一年,執行承包制的員工拿到了不錯的薪水。比如,負責KA的小趙就在年底拿到30萬元的稅後獎勵。小趙說自己在執行承包制還差一個月就足年的時候提出離職,因為,考上了公務員。

在立白,象小趙這樣的離職員工,其實大有人在。2017年年底是立白最大的離職潮。當然,大家各有理由。對這些離職員工,立白如約兌現了承包獎金。但小趙們認為,公司發的獎金與自己算的多少有些出入,但至少還是兌現了。

可讓小趙們想不明白的是,當初說好的承包押金,卻沒有退給他,立白的HR給小趙的解釋是,承包的押金是投資費用,員工已經拿到了投資收益,自然就不能退押金了。

可小趙們翻遍合同也沒找到押金變投資費用的字眼。另外,小趙們雖然沒有參加2018年的承包制,但卻被扣了10%的獎金用來做2018年的承包押金,小趙們本應拿到的2017年獎金,也有一部分需要留給後面的接替者。

就此事,在法理上,小趙們是佔理的。畢竟,合同上明明白白寫的是承包押金,可因為員工離職,卻把押金變成投資;付出辛勞後拿到的獎金變成了投資收益,完全是不按合同辦事的節奏。

可老納認為:小趙們離職的理由有多少是真實的,很難一一分辯。這其中,很難保證有員工在執行承包制的時候,就已經打定主意:做完一年就閃人,把市場的“鍋”留給後來者。我們在譴責公司沒有道義,不按合同辦事的同時,有否也考慮過自己行為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呢?

雖然員工與公司之間是僱傭關係,談不上感恩,但員工是否也應考慮一下,你今天的果是不是自己曾經種下的因呢?公司對你不公的時候,你罵娘,公司給你肉的時候,你感恩過嘛?你說,感恩過,因為你付出了努力,對,你是付出了努力,可同時,你也把公司的未來埋葬了。

老納聽過一個故事,一個飲料公司為了完成春節任務,全體銷售人員提成制,業績與工資掛鉤,三個月的春節大戰後,業務能拿到一年的工資。可即便這樣的激勵政策,員工也沒能完成任務,但市場卻被壓死了。最後,企業發不出工資,員工們紛紛抱怨,“這公司真不是東西”,可他們卻們忘了,三個月拿一年工資時的高興勁了。

秋後算帳

老納不是黑立白,有些事情是立白錯了,我會罵,但立白沒錯的時候,我也不會為了罵立白而非要找出理由來。如今,小趙們還在找立白討要自己的押金,可那些留下的員工日子也不好過。

2018年的業績是鐵定完不成了,2017年10%的押金自然也就沒了,這還不是最壞的,如今,立白開始秋後算帳,承包制只是變向把未來的銷量移到了2017年,並不是消費者真正消費了那麼多的產品。在業績沒有突破的時候,企業管理層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如何降低員工的獎金,甚至把以前發出去的錢再要回來。

清查工作已經展開,黑龍江省就是這樣一個在普查中,被清算的省份。立白公司以黑龍江省區負責人在承包制中虛報分銷銷量、虛報庫存等原因,將整個黑龍江省的銷售人員發放的承包獎金一一追回,很多一線員工十分不滿,畢竟,造假的又不是他們,按他們的銷售數據,公司應該發一部分獎金,可如今卻不問青紅皂白一刀切,讓很多人一年的努力都付之流水,無比心寒。

公司制定的遊戲規則,員工沒有任何話語權。

經銷商跑路

除了員工受煎熬,立白的經銷商也抗不住了,業績的上升就意味著打款的上升。尤其是立白為了能把經銷商套牢,便要求立白的經銷商只允許代理立白一個品牌,其它產品都不允許代理。這樣的霸道主張,不要說蒙牛、伊利無法做到,就是國際巨頭可樂、雀巢也無法做到,可立白做到了。

“知道的是代理洗衣粉,不知道的以為是代理毒品呢。”立白的經銷商打趣說。

不過,靠單一品牌的利潤,經銷商如何支撐整個商貿公司的運營呢。尤其是如今的日化企業拼價格都拼紅了眼,立白的價格也越來越透明,經銷商的利潤也越來越少。從立白經銷商打趣的說法來看,立白在經銷商、二批商心中留下更多印象的,是洗衣粉。這也說明,立白每年廣告無數,但在消費者心裡留下印象的依然是最原始、低檔的洗衣粉,這樣的印象,能說立白的產品升級成功了嘛?

做快消的都知道經銷商的產品通常會有“明星、金牛”之分。通常明星產品並不掙錢,只是幫助代理商把真正有利潤的產品鋪進渠道,真正的利潤來自非明星產品的二三線單品。霸道的立白卻斷了經銷商的路,有些經銷商偷摸用親戚名義代理其它品牌,卻時刻擔心被立白髮現。更有的,在巨大的業績壓力下,選擇騙一波跑路。

比如南陽市社旗縣立白代理商盛鑫百貨超市,就是利用給立白打款的理由進行高額的民間借貸,涉及南陽市區及社旗本縣供應商貨款達千萬元后,跑路了。有意思的是,盛鑫老闆在跑路後,又回到了社旗。只是不接電話,不見人——現在跑路的經銷商,心理素質都這麼好嘛?而那些討債的,卻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秋後算帳,員工離職,經銷商跑路,立白承包制必亡之路


寫給日化企業

承包制從創建到現在已經3年了,納愛斯的口碑臭了,立白也沒好到哪裡去,可依然有企業往這個坑裡跳,比如藍月亮也開始要走承包制了。為了這樣短期業績的爆發,公司就真的不顧未來的市場嘛?

納愛斯已經證明了承包制走不下去了,它只是把產品壓到了終端,根本無法解決終端消費者購買的問題。

知名營銷專家劉春雄說過,未來的新營銷是“ 連接用戶→用戶在線→用戶私有化”;陶石泉說,江小白的成功就是2016年引入了一物一碼,在把產品賣給消費者後,江小白跟消費者互動起來,未來江小白會打造出一個消費者互動平臺,在保證用戶私有化後,還要保證他們能互動起來。這才是新營銷。

可我們的日化企業呢?

如今,是一個特別需要連接用戶,讓用戶在線,再到用戶互動的時代,

可他們卻只沉迷在今天你給我抹黑,明天我抄抄你,後天大家都來價格戰的老套路里。價格再低,會比拼多多的產品便宜嘛?不能把用戶私有化,真的,只有死路一線。

雖然如今的老村長超江小白數十億,雖然如今立白、納愛斯都是百億銷量,但你們的營銷方式已經不適合如今的時代,市場不是壓出來的,但市場一定會被壓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