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發表與職稱評比的江湖地位

期刊發表與職稱評比的江湖地位

很多人以為只有在大學畢業時才需要書寫及遞交論文,並不知道原來所有的科研人員及學者都必須長期發表論文才能在學術領域裡面發光發熱。所謂的“論文”,其實可以分為好幾類。大學畢業時所遞交的科研文獻,叫“畢業論文”(英語稱之為thesis或dissertation;以後的評論再詳談之間的差別),主要為大學主修的科系在完結時所作的學術報告。而在研討會上發表的,則稱之為“會議論文”(conference paper)。

本文所著重討論的,則是發表在學術期刊(journal,或稱“論文集”)裡的期刊論文(journal paper)。後者對理工科的科研學者來說,是各種著作中最高檔次的,甚至比出版教科書來得重要。所以,理工科的學者都以學術論文(期刊論文為主)的數量與質量作為他們的工作指標(KPI),也是學術晉升(academic promotion)裡最重要的一環。這也意味著,一個大學教職員能不能當上教授,其論文的多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除了論文的“量”,科研人員的論文素質也是另一個重要的指標。近年來大多數的科研人員都選擇將論文發表在高影響力的期刊(high impactjournals)。所以一些影響係數(impactfactor)較高的期刊得到更多學者的青睞。這當中也有一些爭議,因為許多傳統的“老牌”期刊的影響係數一般上都不上一些較專注的期刊。一些對影響係數不堪瞭解的學術人員也人云亦云地只專注在係數高的期刊。

另一個用以衡量科研人員質量的指標為h指數(h index)。後者是2005年間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物理學家希爾施(Jorge Hirsch)教授提出的,主要計算個別科研人員的論文數量及其論文被引用的次數。

比方說,某科研人員發表了20篇論文,有5篇被其他科研人員引用超過5次以上,其h指數為5。相對於另一個科研人員發表了20篇論文,卻有10篇被引用超過10次以上(其h指數為10);後者的影響力更為顯著。許多知名教授的h指數皆於3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泰晤士的“世界大學排名”將個別大學的論文引用率定位總評分的30%。

期刊發表與職稱評比的江湖地位

除了個別學者,即使是國外大專院校教職工的“江湖地位”也因論文的數量與質量成正比。以馬來西亞大學為例,馬大早期因學術論文不多,故在世界大專排名上吃虧。

以QS世界大學排名為例,論文佔了QS總評分的20%。拿“本是同根生”的馬大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大)做比較。湯森路透Web of Science的數據顯示,馬大於2015年共發表了3628篇論文,QS世界大學排名上名列133位。此排行榜上第12名的新大則有6722篇,多了馬大的85%!再往後看,2006年的馬大隻有區區的400張論文,對比新大的3582張,那是接近九倍之多!

馬大於2007年的世界大學排名屈居在其他東南亞大學之後的246位,論文量少是最大的因素之一!馬大從2007年的246位上升到了今年的133位,兩位前校長拿督拉菲雅(DatukRafiah Salim)及丹斯里高爾扎斯曼教授(Professor Tan Sri Dr Ghauth Jasmon),因設定每個教職員每年需發表兩篇論文的策略,絕對厥功至偉(雖然迎來許多教職員的哀聲載道)。

當然這只是國外的職稱評比現狀,放眼國內實際期刊發表的地位更加重要,要想得到職位的晉升,過硬的專業技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否有期刊發表也佔據了很大了比例,越好的事業單位,越好的大學,對此的要求也就越加嚴格,隨著期刊發表的門檻加高,也隨著事業單位對期刊發表作者審核的嚴格,越來越多的職位晉升者為了能夠在每年評比的時候得到一個好的成績,都不惜重金求“發”

期刊發表與職稱評比的江湖地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以前非985,211的高校研究生想要畢業,以往只需要發表一些普刊即可,不需要涉及到核心,雖現在依舊有部分學校不要求學生一定要發表核心才能畢業,但是發不發很快就會拉開你畢業成績表的差距,而很多學生實際上不了解論文發表的流的。

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期刊,選擇適合自己的雜誌社也是難上加難,加上現在期刊發表審核嚴格,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四五個月,可能漫長的等待過後,傳來的不一定是錄取的好消息,即使錄取了,獲取了錄用通知,但是還需要按照編輯意見反覆修改,前前後後可能折騰一年之久。可想而知985,211的發表審核流程會更加的嚴格。

有的學校還會要求必須是知網收錄,因此在期刊發表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到那些期刊是知網收錄,那些不是,一定要注意標識,以免發錯期刊,錯過評比時間。以下圖為例:

期刊發表與職稱評比的江湖地位

但是很多人為了獲取職位的晉升不得不加入發表大軍中,因為這個已經成為一個公開衡量你能力的標準,即使這個標準存在很多的質疑,但是不得不承認期刊發表確實很重要。

另外,期刊發表由於存在審核時間以及修改時間,實際上需要提前半年左右,切不可臨時抱佛腳,要知道到了截止時間才想起來去發表文章無疑是致命的,要不就錯失評比機會,研究生畢業還會影響畢業時間,因此,無論選擇走那一條路,都需要提前做準備,畢竟老人的話說得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不是沒道理的。

最後,期刊發表還需要注意所選擇期刊是否正規,是否涵蓋影響因子,有的期刊是國家級有的是省級,也是存在差別的,這個我會在後期的文章中再給大家詳細的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