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停工令」不再強制!環保風暴給民生保障「讓路」!

注:圖片為廣告,與文章內容無關

「聚焦」“停工令”不再强制!环保风暴给民生保障“让路”!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文件精神,近日,經過徵求意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正式發佈。小編了解到,針對備受廣大老百姓關注的停工限產,也就是“停工令”問題,《攻堅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對鋼鐵、建材、鑄造、有色、化工、焦化等高汙染和高耗能行業,不再進行統一的停工限產比例,“一刀切”式停工限產廢除,最大的亮點是依據實際情況確定,實施錯峰生產,意味著環保要給民生保障讓路。

停工令,不再強制

根據最新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求,今年10月到明年三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3%左右。本月開始,各地應嚴格執行火電、鋼鐵、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鋁)、水泥行業以及工業鍋爐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在“煤改氣”“煤改電”方面,各地根據年度和採暖期新增氣量以及實際供電能力合理確定居民“煤改氣”“煤改電”戶數;預計10月底前,“2 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萬戶。相關重點任務進展,各省(市)和中央企業須在本月起的每月5日前上報。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涉及供暖等保民生任務的,應進一步加強民生保障。各城市要結合本地產業結構和企業汙染排放績效情況,制定錯峰生產實施方案,各地可根據採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

製造業低迷,環保需要給民生讓路

綜合國內外有關媒體發佈的信息顯示,目前,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新關稅已達到10%,並可能在1月1日升至25%,中國經濟開始感受到壓力。隨著企業準備應對美國關稅的影響,中國的製造業增長勢頭正在減弱。

中國最新的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8月的51.3降至9月份的50.8,為8個月以來的最低點。與此同時,財新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50.0,危險地接近於收縮指數(低於50)。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成品製造商遭受了特別嚴重的打擊,減少了對原材料的採購。例如,美國對含有聚氯乙烯(PVC)的成品徵收關稅,需求下降,導致中國國內價格在9月底一週內下跌9%,至9個月低點。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實施更切合實際的環境法規,有利於刺激經濟增長。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9月27日報道稱,北京、天津、河北及周邊地區將實施PM2.5平均強度和日數同比下降3%的目標。

化工行業有望走出“環保風暴”低谷

小編從各方面瞭解到,目前,國家與地方政府正在採取一種更靈活的方法:“採取差異化的方式,在汙染控制方面表現出色的企業將不受產量限制。”

對於化工企業來說,這可能意味著較老、規模較小、汙染更嚴重的工廠將成為目標,而新工廠將不受影響。由於新規的放寬,化工企業停業可能會減少。近幾個月來,化工工廠停業一直是價格的抑制因素。不過, 將工廠從市區遷往化學園區的計劃預計將繼續進行。2017年,環保治理風暴和隨後的停業,導致中國總產能約40%的產商暫時關閉,8萬家工廠被控違反排放目標。氯鹼工廠的開工率尤其受到了影響,開工率降至50%~70%。

利好的信息是,去年,從煤炭到天然氣的強制轉換導致了用於化工生產的天然氣定量供應。而根據新規定,今年冬天將不再實行全面禁止家庭取暖使用煤炭的規定。相反,地方政府將設定與當地天然氣和發電能力相匹配的目標,因此可以改善今年冬季化學品生產的供應。

「聚焦」“停工令”不再强制!环保风暴给民生保障“让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