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份,大多數農民開始搶收稻穀,或拿地挖塘養蝦

進入10月份,大多數農民開始搶收稻穀,規劃明年的生產安排,拿地挖塘養蝦,重點工作是池塘改造。


進入10月份,大多數農民開始搶收稻穀,或拿地挖塘養蝦


稻蝦養殖是根據水稻生態特徵、生物學特性與小龍蝦的生活特點設計出的一種高效立體養殖方式,化害為利、互利互生,“一水雙用、一田雙收”,並徹底解決了“稻梗焚燒、汙染環境”的難題。

“稻蝦共作”模式,是小龍蝦養殖與水稻種植共用稻田,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助人工措施,既種稻、又養蝦,“糧漁雙贏、生態環保”,以提高稻田單位面積效益的一種經營模式。

“稻蝦輪作”模式式或叫“稻蝦連作”,是小龍蝦養殖與水稻種植共用稻田,利用冬閒的稻田、輔助人工措施加深水環境養殖小龍蝦,一季稻、一季蝦,既種了稻、又養了蝦,以提高稻田單位面積效益的一種經營模式。

小龍蝦養殖規劃目前存在兩種觀念:

一種是稻蝦養殖,是政府提倡的;一種是高產精養。

“千斤稻子百斤蝦,十畝收成一萬八;

稻穀損失稻梗補,莫叫農地非糧化”——《稻·蝦》。

稻蝦養殖投資小、風險低、效益高、週期短、見效快。稻蝦養殖技術能減少化肥、農藥投入,減少環境汙染,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既穩定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可提高水稻品質,還可大幅增加經濟效益,實現“稻田養蝦、蝦養稻”的良性循環。

也有人說:

“政府提倡稻田養蝦,莫叫農地非糧化;

稻田養蝦非養蝦,養蝦豈止一萬八”。

我們不提倡這樣做,大面積一般還是以稻為主。


進入10月份,大多數農民開始搶收稻穀,或拿地挖塘養蝦


考慮到種植水稻的需要,養蝦的稻田一般以30~50畝比較適宜。稻蝦養殖應對蝦稻共作區域的進排水系進行統一規劃或改造。

池塘改造的要求也很高:

外埂:外埂又叫田間道,一般面寬要達到3m以上,既能擋水又方便行車;外埂的高度在1.5m左右,全稻田灌水之後,能使稻田淺水區的水位保持在0.7m以上。

內埂:在稻田靠近環溝的地方做一個高0.5m的小埂,以便於大田蓄水種稻,同時又不會對水稻收割、插秧的機械化作業和田間管理造成影響。

機耕道是方便機械進出的,應儘量靠近主、次幹道。

進排水安裝,進水管道規格300cm,預埋應儘量與稻田田面持平,方便種稻。排水管道規格200cm,下埋80cm。

池塘改造完成之後,不要急於投放小龍蝦(蝦苗蝦種),首先應該是留淺水、栽種水草和圍欄建設。

稻蝦養殖多采用的是粗放粗養方式,養殖密度低。因此,圍欄(防逃網)只需要在自己的承包區域四周構建圍欄防逃,田塊之間並不需要設置防逃網。但在進排水口必須用密網圍欄。為防止野雜魚進入稻田,注排水時還應採用40目的篩絹網兜過濾進排水。

淹青:老塘口淹青是一門技術,因為有蝦苗,水不能上得太猛,要慢慢上水,一次上水10cm左右,等田面上被收割機粉碎的“稻屑”腐熟之後再第二次上水。第二次上水也儘量不讓水位超過內埂。

第一次上水之後,4~5天之內,水會先發紅,再慢慢發黑,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因為上水小,黑水漫不過內埂,對環溝的小龍蝦沒什麼影響。那些所謂要求換水的,要麼沒有做內埂,要麼一次性淹水太深,讓淹青的水漫過了內埂。

栽種水草:新塘不要急於栽種水草,慢慢上水慢慢栽種,過年栽草都來得及。有些地方還必須過年栽草。

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新塘年前不投放,這個觀點可能很多人不大接受。

老塘口,這個時段也不需要投放補苗。把淹青做好就可以了。


進入10月份,大多數農民開始搶收稻穀,或拿地挖塘養蝦


很少有養殖戶知道,怎麼樣養殖小龍蝦才能掙到錢?

一些小龍蝦養殖戶,在考慮怎麼樣才能不讓小龍蝦死亡,從而延長小龍蝦的餵養期。他們普遍認為,小龍蝦的餵養期越長,產量就會越高。

有一種說法:出錢買飼料,買魚藥,買苗種,都不是本事。把小龍蝦賣出錢來那才叫本事。小龍蝦一定是靠賣得多才掙得多的,並不是投得越多就掙得越多。

小龍蝦養殖技巧:下半年肥水保苗;上半年投飼養蝦。養得好不如捕得好,捕得好不如賣得好。

什麼時候有小龍蝦賣?五月份之前。

什麼時候有小龍蝦賣,提前一個半月養殖就可以了,這是小龍蝦養殖的基本規律。

都說下半年沒小龍蝦,為什麼還在下半年一直投放苗種?盲目。

都知道高溫捕撈不到小龍蝦,為什麼還要在高溫到來之前,搶著投放苗種?奇怪。

這其實就是不尊重科學。

很多人喜歡討論小龍蝦的這病那病。個人認為,小龍蝦養殖週期短,沒發病就賣掉了,密度一降,好多問題就消失了。小龍蝦越捕越乾淨,越捕越嫩,上半年還越捕越多。

有人說,小龍蝦養殖要到二、三年效果才出來。

其實,小龍蝦養殖第一年也是能掙錢,但是大多數不掙錢。主要原因還是一個心態。

第二年也是一個不穩定期,很多人心裡沒底,不會控苗。

到了第三年,該賺的賺了,該學的也學了,心態靜下來了,小龍蝦就好養多了。

(向世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