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老桥 老故事

老人 老桥 老故事




江南多桥,一座桥就是一部历史,一个传说,一篇故事,一段回忆。

对于濮院老镇花园街1号84岁的老人张贵忠来说,小镇上的老桥沉淀了他大半生的记忆。每次谈起濮院的老桥,他都流露出一副极陶醉的神情。他说,看桥、赏桥、品桥,带给他不一样的人生乐趣,既可以领略建筑之美、绘画之美,还可感悟人文之美。不同的桥有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桥承载过不一样的地域辉煌。

老人说,民国时期,濮院有石桥106座。经历百年风霜的石桥邂逅着一代代的小镇居民,缝合了小镇对繁华世界的翘盼。

小桥是时钟的指针,准确地记录着历史的更替,记录着属于它那个时代的情致。为了再现往日繁华的濮院老桥,张贵忠用七年时间绘制了一张濮院老桥地图,现有留存的,那些被拆的,都一一呈现。张贵忠说,为防标错,每一座他都实地走访过,细细考证过。他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人们,濮院,曾经这样繁华过,濮院的历史足够悠久,文脉足够绵长。

濮院的古桥中,最有名的当属“语儿桥”,张贵忠告诉笔者,“语儿桥”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交战在濮院东边的“国界桥”附近,那里的“南草荡”、“北草荡”,打了好几次大仗,吴王大胜,勾践败归。夫差凯旋途中,适逢“语儿桥”下的一户人家生小孩,而且那小孩一生下来就会“咿呀咿呀”地讲话。吴王知道了十分高兴,以为那是吴军胜利的吉兆,遂赐名那石桥为“语儿桥”。这样,“语儿桥”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如今的“语儿桥”在清朝重修,依旧保持着它古老的味道。

列入省级文保单位的“濮院古桥群”,现存九座石拱桥。栖凤桥为宋代濮凤所建,“栖凤”寓意凤凰栖息的地方。濮凤是皇家驸马郎,自然是人中凤凰。他随皇帝来到临安,经过濮院,被这儿秀美的江南灵气深深吸引,在西市河与北市河的交汇处,造了一座较大的石梁桥,取名“栖凤桥”,自己自然也就在这儿定居了。濮凤在濮院时,奉行勤劳致富的信条,教人们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他也喜欢绿化,鼓励大家多种树,自己也身体力行,如今的桐乡三中依旧留存着那两棵历经沧桑的银杏树,透过茂盛的枝丫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濮凤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气息。小镇人爱戴驸马爷,世代浇灌这两棵银杏,希望驸马爷在小镇的记忆中可以永世长存。如今,这两棵几人合抱的银杏依旧枝繁叶茂,似乎在纪念着这位受人爱戴的驸马,向一代代的濮院人传递着勤劳致富的正能量。

每一座桥都是冲破区域束缚的标志。毗邻张贵忠花园街的老屋子散落着几座石桥,大积桥就是其中一座。濮院人信风水,原来的大积桥建在翔云观对门的庙桥港上。有人认为,翔云观山门及黄灵官正殿直对桥梁不吉利。讲究的濮院人决定重建,濮院大户陈宗带头响应,他发动道观的道人四处筹集钱粮善款,又到天目山、莫干山采集上好石料,决定造一座彰显濮院气势的桥。经风水先生堪舆,大积桥东边30米左右的地方成了大积桥的新址,桥的样式依旧是单孔石梁桥。沿用大积桥的旧名是因为桥的建造积聚了濮院全镇人的心血,以此鸣谢热心公益的人们。

桥,记载了濮院曾经的光荣与梦想。84岁的张贵忠有些耳背,对于笔者提出的问题常常答非所问。然而,讲起桥的故事,老人滔滔不绝,极为忘情,极为投入。或许,在他的桥的世界里,沉淀了太多对往事的回忆。桥带给老人的不仅仅是一种思念、一种对往日生活的追忆,还有对古镇的眷恋。

2006年,濮院镇着手挖掘濮院历史文化,张贵忠被推选为浙江省文物义务保护员。在老人眼里,这是一个无比神圣的称号,也让他古稀之年的人生找到又一个幸福的支点!


老人 老桥 老故事


大积桥

老人 老桥 老故事


栖凤桥

老人 老桥 老故事


语儿桥(又名女儿桥)

老人 老桥 老故事


秀桐桥

老人 老桥 老故事


大有桥

老人 老桥 老故事


大德桥(俗称庙桥)

老人 老桥 老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