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衆街頭含淚送別

今天(9月14日),滕州陰天,沉沉的昏黃。棗莊籍老將軍楊斯德的骨灰在將軍夫人及子女陪護下,回到了他的滕州故鄉,數千滕州父老鄉親跟隨著靈車,送了他最後一程。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將軍,一路走好啊!”在南沙河鎮楊杭村附近,這樣的話語,不時地從面帶悲傷的市民口中喃喃而出。

陰雲低沉,數千滕州父老鄉親依依送別楊將軍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棗莊日報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共有數千名市民自發集結到村口的沿街道路,他們最小的不足兩歲,在家人的帶領下,給未曾謀面的將軍行禮。更有一些以滿頭白髮的老人,淚水已溼透了衣襟。將軍魂歸故里,滕州的父老鄉親熱淚盈眶,迎接他重回故鄉,並依依送別;將軍夫人和子女也陪同前來滕州故里。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現場的滕州民眾表情肅穆,早早等待在現場,等候著將軍的靈車前來。靈車一到,很多老人忍不住淚水,低沉的哭聲在現場迴盪著。對於這位老將軍,滕州人無法忘記,猶如自己的親人一般,看到靈車到來,他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淚水奔湧出來。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據悉,楊斯德將軍的葬禮昨天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葬禮之後,按照將軍的遺願,將軍家人陪護著將軍骨灰,驅車來到故鄉——滕州市南沙河鎮楊杭村,將骨灰埋葬在楊斯德將軍母親的塋墓旁。

崢嶸歲月,他為共和國建立了卓越功勳

有一種信念是為了祖國富強而奮鬥一生,有一種熱血是為了阻擊日寇棄筆從戎。楊斯德將軍出生於滕州市南沙河鎮楊亢村,七七事變”爆發後,他對母親說“鬼子打到咱家門口了,要滅亡咱中國,我要參加革命打鬼子去!”就是這麼一句話,讓他內心篤定要把鬼子趕出中國。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據楊將軍的二兒子楊仲偉介紹,楊斯德在家排行老五,是家裡最小的兒子,上面有四個哥哥。“當時加上爺爺,家裡一共有五名‘壯勞力’,所以家人都想讓他讀書,希望用知識改變命運。”

學成後,恰好“七七事變”爆發,他對母親說:“鬼子打到咱家門口了,要滅亡咱中國,我要參加革命打鬼子去!”不識字的母親聽了他的想法後只說了一句話:“把鬼子趕走,再來見我!”就這樣,楊斯德加入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參加了革命。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參加革命之後,楊斯德不負眾望,屢立奇功。之後,內戰爆發,楊斯德又被派往私密工作(策反工作),在國民黨內部任很高的職務。在淮海戰役中,他成功策反了何基灃、張克俠隊伍,被毛澤東主席稱讚為“淮海戰役的第一個大勝利”。電影《佩劍將軍》中地下黨谷一平原型就是楊斯德。

將軍的遺願:魂歸故里,只想永遠陪伴母親身旁

由於工作特殊,楊斯德將軍有家不能回,每夜都在思念自己的母親。全國解放後,當他再次回到家鄉,卻被告知,母親已去世多年。自古忠孝難兩全,沒能為母親盡孝,成了楊斯德將軍一生的遺憾。2018年9月7日,楊斯德將軍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逝世,享年97歲。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楊斯德夫人(中間黑衣者)在滕州現場送別楊斯德將軍。

“在父親臨終前幾年,每當他想起因為革命而不能為奶奶盡孝,都會潸然淚下。所以專門安排我們,當他去世之後,他的骨灰不要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而是運回滕州,陪在奶奶身邊。”據楊仲偉介紹,67年來,他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來幫父親完成臨終前的遺願—魂歸故里。

“父親太節儉了,從前部下怕他生活受苦,經常會買東西來看望他,但是他從來都不要,不僅如此,還帶頭捐款。”楊仲偉說,在他的帶動下,楊杭村30多年前就修上了水塔,用上了自來水;道路、橋樑也都煥然一新;村裡還修建了一座小學,讓兩代人受益……

今天,棗莊籍將軍楊斯德魂歸滕州故里,數千民眾街頭含淚送別

將星隕落,魂歸故里,老一輩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為你我換來了如今的繁榮昌盛,面對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棗莊日報全媒體向廣大革命家及其子女們致敬。

棗莊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志龍 金亮 孫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