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載苦盼 米易小伙終於回家了

30载苦盼 米易小伙终于回家了

時隔30年的全家福。

30载苦盼 米易小伙终于回家了

警方確認陳漢文、劉玉之系程冬親生父母。

30载苦盼 米易小伙终于回家了

陳路生和父親、大姐相擁而泣。

30载苦盼 米易小伙终于回家了

父親的尋親筆記。

“我的兒子,你終於回來了,走,我們回家!”9月27日上午11時,米易縣丙谷鎮觀音閣街鞭炮和鑼鼓齊鳴,猶如過節一般,在鄉親們的掌聲中,老街居民陳漢文和他失散30年的兒子陳路生(現名程冬)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父子倆都流下激動的淚水。

為了這一天的團聚,陳路生和他的家人都等了太久太久。

終於等到你

我們一直沒有放棄

時間回溯到30年前的1月3日。這天,陳路生的母親劉玉之帶著他去趕集,一時大意,年僅1歲半的陳路生被街邊賣紅薯的唐某抱走。幾天後,唐某將陳路生帶到山東陵縣於集鄉,因未找到買主,遂將陳路生遺棄在山東德州火車站。

發現陳路生不見了,家人立即報了警,民警們雖努力尋找,但終因信息量過少,始終未能查到有價值的線索。

1991年2月9日,唐某因拐賣人口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從弟弟突然失蹤的那一天起,家裡就像變了一個樣,大家都茶飯不思,父親、母親相繼病倒。”大姐陳雪華回憶,當時自己只有5歲多,弟弟走失,母親天天以淚洗面,父親每天跑車早出晚歸。儘管如此,只要有了一點積蓄,父母親就會想盡辦法,到處打聽弟弟的下落。

30年來,陳漢文和劉玉之一直未放棄過尋找自己的孩子,他們到報社、電視臺登過尋人啟事,也去過其他地區參加尋親節目,甚至沿街詢問路人,但一直杳無音信。

“為了找到兒子,家裡再窮也沒忘記交網費。”在陳漢文看來,網絡是他最後的希望,一個連拼音都不懂的農村漢,硬是在女兒和小兒子的幫助下學會了使用電腦。一有時間,他就守在電腦面前,尋找一切可能找到兒子的可能,同時,他向“寶貝回家”網、《等著我》欄目發出了求助信息。

2015年,通過網絡和一檔尋親節目,陳漢文得知山東德州有一個和自己兒子年齡、相貌相仿的男子也在尋找自己的親人,這讓陳漢文一家看到了希望。可當陳漢文找到這名被收養的孩子後,經過DNA比對,希望再次破滅。“滿心期待地趕過去,結果卻讓大家更加無法接受,母親也因為尋子心切,一病不起,最後被檢查出腦溢血。”陳雪華說。

被人收養長大

想找到親生父母

另一邊,僅1歲半的陳路生被遺棄在德州火車站後,被一對好心的夫妻收養,並改名為程東。

“養父母對我挺好,為了讓我上學,姐姐四年級就退學了,但一直供我讀書。”陳路生回憶,自從記事起,養父母就沒隱瞞過自己的身世,也告訴他是被撿來的,村裡的人都知道。

隨著年齡的增長,陳路生的心裡一直有一個疑問,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現在過得怎麼樣。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再三思量後,陳路生決定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我也經常看《等著我》這個節目,看一次哭一次,當時就在想,自己到底是被遺棄的還是被拐騙。”陳路生說,剛開始,他害怕自己尋親的想法會傷害到養父母,但又不想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於是,陳路生悄悄通過網絡查找相關信息,在一些平臺發出了求助信息。這樣偷偷摸摸的尋親,讓他感到非常對不起自己的養父母。

“一次吃飯,我向養父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誰知道他們非但沒有怪我,還非常支持。”陳路生說,隨著NDA比對的最終確定,今年9月初,他接到警方電話,知道已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9月27日中午,看到親生父母30年來找尋自己的筆記、電話簿、照片等物件,陳路生泣不成聲。

DNA比對

警方助力尋親

當天,陳漢文一家將兩面錦旗和鮮花送到民警手中,感謝民警幫助他們一家團圓。

儘管唐某在1991年就已經被判刑,但警方一直沒有放棄對被拐兒童的尋找。今年,全國開展打拐工作專項行動,攀枝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全面排查全市被拐兒童陳年舊案。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打拐DNA數據庫也全面建成。

“2012年,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對陳漢文、劉玉之進行採血入庫比對。2018年9月6日,民警在工作中發現,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黃河涯鎮的程冬很有可能就是陳漢文被拐多年的兒子陳路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龍放介紹,在攀枝花警方的多方努力工作下,在山東德州市公安局的協助下,最終通過DNA親緣比對,確認陳漢文、劉玉之系程冬親生父母。

時隔30年,陳路生終於找到親人。如今31歲的陳路生在山東德州的一家工廠上班,早已成家,孩子今年已經9歲了。為了慶祝一家團聚,陳路生的親生父母備下了豐盛的“壩壩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