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懸」的景區,曾收到聯合國黃牌警告,卻因此被挽救


現如今,遊客們越來越精明,不會只聽一面之詞就盲目從眾前往某一旅遊地。許多遊客往往會看遊記、看點評、搜索各路資料、詢問身邊朋友等一系列的行為之後再做出決定。在這個快時間的時代,選擇錯誤的“標籤景區”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相當浪費時間的事,而好不容易有的假期遊玩體驗會大打折扣。

作為張家界的核心景區武陵源有著兩個相對立的標籤。一是:“世界自然遺產”。這一標籤源於上世紀末它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二是:“聯合國黃牌警告”。悉知,聯合國每四年都會對獲得稱號的景區進行評估,面對評估,武陵源在1998年收到了黃牌警告。原因是:旅遊設施氾濫,毫無規劃的景區呈現給人混亂之感,缺乏宣傳地貌地勢知識的普及。

這次黃牌警告對武陵源是一次重大的打擊,但問題既然存在,就應該著手解決。為了保住稱號,當地政府決定全面整改景區。其中,重點整改工作之一是拆除破壞生態樣貌的建築。嚴格打擊不規範的私自營業主。


這次整改花費了將近2億的數目,顯然這一舉措是值得的。在十幾年後的今天,武陵源風景區的旅遊收入早已呈百倍的趨勢增長。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一次的警告,武陵源的未來是充滿懸念的!‍

有整改態度的武陵源自然能得到遊客們的尊重,此後的時間裡,張家界以最好的姿態迎接了四面八方的遊客,也重拾了遊客們的好評。

2017年的數據顯示:武陵源風景區接待了超過2千多萬人次遊客,旅遊收入超過2百多億元。除此之外,武陵源風景區也受到了影視圈的寵愛。作品《捉妖記》、《阿凡達》、《鍾馗伏魔》、《西遊記》等都曾在這取景。

今年國慶,武陵源風景區的遊客同樣絡繹不絕。相信遊客們早已淡化了這兩個標籤對武陵源的描述,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武陵源如今的美麗風景和有序的管理,但武陵源永遠不會忘記這一起一落的經歷。

希望景區不要再出現“重評選,重創收。輕保護,輕科普。”的現象,這樣一來,中國的景區文化才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